高一前三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前三章[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5-12-06 18:45:0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1人类认识的宇宙 天体的概念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宇宙是怎样形成的呢?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在大爆炸前处于极高温和超高密状态,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的特性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一、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种类: 恒星 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 星云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自然天体(星球等)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等)
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分类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运动特点:绝对,相对
知识点:光年
星云 (p2)实际上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猎户座气体星云 蟹状星云
行星
行星是不能进行内核熔融的球状天体,形成并运行于另一个有时发生内核熔融的星体轨道上。
卫星,流星,彗星,星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天体系统演示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九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三、九大行星 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冥
太阳系图片太阳系太阳系图片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为星系。目前能观测到的约有10亿多个。
总星系 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我们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200亿光年为半径的宇宙空间。所包含的星系在10亿个以上 。总星系所含物质中,最多是氢,其次是氦。
已知最远星系,距地球119亿光年
四、宇宙中的地球 位置上: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从表1.1中可以看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地球与其它行星不同之处就在于地球是有生命存在。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光照条件稳定: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在这段时间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地球的自身条件是: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外温度变化:海洋的形成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宇宙中的地球时间上是上百亿年,空间上是上百亿光年宇宙的特性:物质性:天体—多样性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普通天体特殊天体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宇宙环境条件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物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外温度变化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复习
预习
作业本:地球上为什么能够存在生命?课件22张PPT。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上节课知识回顾]: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光照条件稳定: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在这段时间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

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是: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体积、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外温度变化:海洋的形成太阳概况太阳简介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什么是太阳辐射?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每秒钟4亿吨煤 22亿分之一
太阳的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维持地表温度,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日常生活生产的所需能源
太阳与地球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a、读图我国哪些地方太阳辐射量多哪些地方少
b、分析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少
c、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Flash演示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 地形的影响
2、? 气候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问题:假如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国的太阳辐射应该哪里多为什么? 小结: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日常生活生产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什么是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常有变化,甚至是激烈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①黑子:太阳表面黑暗的斑点,因比周围温度低而显得黑暗一些,
周期11年。
②耀斑:太阳表面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3.太阳外部的大气层 有内到外:光球,色球,日冕(黑子,耀斑,太阳风)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图1.9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
(4)补:太阳黑子活动能降低动物机体免疫力
视频链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太阳活动
END
图1.9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a.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
b.二者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
c.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
[选修]月球及其变化 1、? 月相的概念:
月亮的各种不同的视形状即月亮的圆缺变化。
2.月相的成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②日、地、月三者位置的不断变化。
月相成因分析: 1、? 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A和C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两个位置的月相有什么区别?
2、? 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B和D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这两个位置的月相有什么区别?
Flash演示
月相周期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初一---------初7,8-------十五--------------初22、23--------初一
新月(朔月) 上弦月????? 满月(望月)? ???? 下弦月 ? 新月(朔月)
前半月、前半夜?? 整夜?????????? ? 后半月、后半夜
西半天、月面朝西?? 东半天---西半天???? 东半天、月面朝东
 
月亮升起、落下的时间:
月相??????升起???? ? 落下
新月????? 日出?????? 日落???????
上弦月???? 正午?????? 午夜
满月 ???? 日落??? ???日出??? ????
下弦月 ??? 午夜????? ?正午
总结: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日常生活生产 1、太阳大气层的组成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活动周期耀斑:耀斑的爆发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气候 电离层磁场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复习预习
作业本:课后活动第 1题课件26张PPT。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宇宙探测的历程
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
宇宙环境的保护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宇宙探测
宇宙资源
宇宙空间探索利用[上节课知识回顾]: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宇宙探测历程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
15-16世纪欧洲天文学家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17世纪初天文望远镜发明,开创了天文观测的新纪元20世纪初各国建立大口径望远镜,并选择观测条件最佳的台址宇宙探测的新时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原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量为83.6公斤。卫星发射升空后共飞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了1440圈。“斯普特尼克”1号
“火星”号探测器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这个探测器本体重863.5千克,直径1.1米,高2.3米,装有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和折叠式抛物面天线。它在飞往火星4个月后,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的地方通信中断,考察失败。
“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1、12、13、14、15、16、17号飞船。1969年7月16日,“阿波11号”进行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7月21日登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两个航行员成为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1957年-1981年的航天事业发展的划时代意义 实现了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接触,极大的充实了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阶段。“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载人航天站
天空实验室 和平号空间站我国的航天事业:“东方红”1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一举成功
“长征”号系列火箭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号 宇宙探索的意义1、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国际通讯卫星预警卫星(美)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欧洲地球资源卫星生物试验卫星(苏)月面上的试验(美)利用太阳能资源利用矿产资源二、开发宇宙资源 1、空间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太阳能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
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三、保护宇宙环境 空间垃圾的成因: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C、航天员扔出船舱外的垃圾。
危害以及措施空间垃圾的危害:因其相对速度很大,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破坏。
空间垃圾的清除方法:
A,改变停止工作的卫星轨道;
B,回收残骸。
课后作业同步练习课件16张PPT。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特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知识回顾]1、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2、宇宙资源包括哪几方面的资源?
一、地球的自转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具体分析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从不同的方向看地球自转
a、? 从北极上空看:
b、? 从南极上空看:
2、地球自转的周期:
23小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
3、地球自转速度 :15度/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其余各地角速度都相等
读图1.19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NS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二、地球的公转 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的具体分析1、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表1.2
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每日向东推进约1°。
线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约30㎞/S
补: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开普勒三定律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解释
普勒三定律
?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并总结出的行星运动所遵循的定律。第一定律:行星运动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和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任何两个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同轨道半长径立方成正比。 自转和公转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
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
从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
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变化。
动画演示总结:
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预习复习
图1.19 1.22 1.23 请画在作业本上,并做简单解释课件13张PPT。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知识回顾: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关系
2、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昼夜交替 由太阳直射点引入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地球,半个地球被照射到半个地球照射不到介绍昼半球、夜半球。
1、晨昏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2、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用来表示昼夜状态)
参考 P19 图1.24 讨论太阳高度分布
3、太阳日太阳日24h(360059‘)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23h56?‘4’‘(360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二、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时区和区时时区
①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
②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
③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区时(标准时)
①定义
每一个时区,以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②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
标准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③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④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经度÷150? =时区数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3、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2、偏转规律
①在北半球垂直向右,
南半球垂直向左;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没有偏向;
②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地转偏向力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它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实例:长江三角洲总结地球运动的地理 意义(一)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的产生昼夜交替的产生及意义 时区、区时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偏移方向地转偏向力课件14张PPT。1.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五带的划分 [知识回顾]: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水平偏移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看图1.26分析问题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Flash演示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冬至日另一种规律概括: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有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达最大值达最大值达最小值达最小值每年太阳直射两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平面 平面 交角 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四 季五 带昼夜长短的 变化赤道黄道黄赤太阳直射点季节纬度季节纬度小结二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北寒带北 温 带 热 带南 温 带南寒带2、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北回归线北极圈北回归线北极圈课后作业:达标
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所处季节,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状况
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情人节;
课件27张PPT。人类认识的宇宙“地心说”—〉“日心说”—〉“星系”—〉现代观测宇宙是物质世界
——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方式Seven Sisters卯 星 团The Jupiter木 星The Saturn土 星Orion Nebula (M42)猎 户 座大 星 云The Horsehead Nebula马 头 状 星 云狮子座流星雨( 1999年11月16-18日)王炎 拍摄余杰鸿 拍摄Comet West
(1976)威 斯 特 彗 星Interstellar Matter(ISM)星 际 物 质Solar Eclipse日 全 食A Picture of the Moon月 球The MoonA Picture of the Earth地 球The EarthAlpha Space StationProbe to TitanSpace Shuttle Takes Off宇宙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The Solar System太 阳 系The Milk Way Galaxy银 河 系河 外 星 系M31仙 女 座 大 星 云天体系统的级别月球地球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外其它恒星银河系总星系宇宙是不断发展的
——任何天体都存在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历程宇宙大爆炸理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太阳光照较稳定九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地球的宇宙环境较安全距太阳位置适中自转周期不太长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放射性元素衰变及火山活动促使地球表面液态水不断增多探 索 地 外 生 命课件9张PPT。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绕地球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地轴 太阳地球倾斜这地轴围绕太阳运转,叫做地球公转自西向东约1天(24小时)约1年(365天或366天)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赤道地轴晨昏线夜弧昼弧晨昏线南极北极昼夜交替1、地球上各点自转地运动轨迹是什么?
2,地球是匀速自转地,那么昼弧、夜弧的长短与各地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季节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月22或23日3月20或21日6月21或22日12月22或23日23.5°N0 °23.5 ° S0 °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总结五带的划分总结 (1) 低纬地区是热带地区 ( )
热带地区是低纬地区 ( )
(2) 高纬地区是寒带地区 ( )
寒带地区是高纬地区 ( )
(3) 中纬地区是温带地区 ( )
温带地区是中纬地区 ( )季节变化课件16张PPT。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张剑平教育先锋 先锋地理地球的形成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寻找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现在我们在地球上已经找不到任何46亿年前的东西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0多亿年前形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欧阳自远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但他原先是学习地质科学的,但他现在却关注陨石和宇宙尘。 因为一般陨石的年龄是46亿年,和地球的年龄相当。为什么地球上古老的岩石不存在了呢?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球上的岩石也有“生”有“死”吗?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张示意图有没有要完善的地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岩石(地壳)也不例外。岩浆各类岩石新岩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我们已经学过什么循环?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一、岩浆岩岩浆AB 这块岩浆岩是在A处形成的,还是在B处形成的?为什么?猜一猜二、沉积岩三、变质岩 观察下面两幅沉积岩图片,能总结一下沉积岩的构造特征吗?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二、沉积岩一、岩浆岩三、变质岩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分析图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图中表述的规律。二、沉积岩一、岩浆岩三、变质岩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三叶虫化石蜻蜓化石 你认为化石只可能存在在哪类岩石中?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岩石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 岩砂 岩页 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板 岩用箭头来表示类别关系用箭头来表示生成关系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矿产矿石矿物岩石化学元素请用箭头来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地壳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 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主要成分是SiO2由于氟含量过高引发的氟骨病含量差别大分布不均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地壳物质循环也就是化学元素的循环 月球上会形成类似于地球的沉积岩和变质岩石吗? 为什么?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展示了一张由火星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像泥浆一样的火星沉积岩层照片,这张照片覆盖了宽1.5公里、长2.9公里的火星地表面积。 火星上像泥浆一样的沉积岩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年龄数据是什么岩石?在地质历史上,是先有变质岩,还是先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呢?根据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是没有水存在的。因此,主要与水成有关的◆◆岩不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那么,根据以前讲过的◎◎岩成因的理论来推断,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应该是■■岩。但事实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都是◎◎岩。这个谜团至今还没有彻底揭开。 你知道这些符号各代表什么类型的岩石吗?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课件43张PPT。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上节知识复习1、3类岩石的成因
back为什么地点3缺失B层?有哪几种可能??
一、地壳的变动 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四、外力作用与地貌总结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的变化:地壳变动的结果 2、地质作用 (1)概念:P62原 因(2)分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ack1、地壳运动 (flash) (1)水平
运动 :岩层弯曲隆起 褶皱山系
(图) :岩层断裂张开 裂谷、海洋
(图) 二、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2) 垂直
运动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①地表高低起伏 ②海陆变迁 (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2、地壳运动机制——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①板块的概念 ②六大板块的分布 (图)(2)板块运动与地壳活动的关系 ①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②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
山、地震分布在此。 (3)板块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东非大裂谷
(图)大西洋山脉A、大洋版块和大陆版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图) B、大陆版块和大陆版块相撞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图)back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概念 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构造类型与地貌(1)褶皱(flash)(背斜、向斜)与地貌 山岭(新)
或谷地谷地(新)
或山岭概念: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 (2)断层与地貌 ①概念 (flash)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 ②成因③形成的地貌 (图)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帮助back四、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2、流水作用(图)
风力作用 (图)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back总结: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不断改变地球的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任何地貌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back课件12张PPT。3.3 海水温度和盐度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水体巨大 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水源和热源世界海洋每年蒸发量达450000立方千米
约90%的降水在海洋

海洋表面积大,占地球表面71%,且比热大
结论:海洋不仅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而且积极参与着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3、海岸带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思考:海岸带地形形成原因?
海岸带有何区位优势?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
表3.1《人-海洋相互作用阶段》思考:
1、不同阶段,人对海洋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不同阶段,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海水温度1、随纬度变化
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气温的纬度变化(除此之外,沿岸地形、洋流等对海水温度也有影响。)
结论:1、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
2、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同纬度海区。3、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要比有寒流流经的海区高。2、随深度变化读图思考下列问题: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怎样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
1000米以下的海水温度大约是几度?为什么?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继续思考1、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另外一条曲线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海水盐度1、什么叫盐度?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1)海水的组成:多种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镁和氯化钠
(2)盐度的概念:盐度=盐的质量/海水质量
世界海水盐度=3.5%
外海或大洋:降水、蒸发
近岸:河川径流
3、盐度的分布读图3.5,思考下列问题
何处盐度最高?为什么?
为何盐度最低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偏北?
为何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
总结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海水盐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课件43张PPT。3.4 海水运动复习1、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2、海洋表面温度随纬度变化规律?2、影响盐度的因素有哪些?1、哪里的盐度最高?15234“钱塘涌潮 天下奇观” 
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什么时间观潮最佳?为什么?
2、钱塘涌潮壮观的原因是什么?哥伦布37天20天为什么2次所需的时间不一样?1、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风浪海啸海水运动2、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密度流海水密度差异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3、洋流的性质暖流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的洋流,一般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区低的洋流,一般是由高纬流向低纬。 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 1.假定①②等温线, 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①②4、洋流分布(1)、模式(2)、规律(4点)(3)、名称(1)气候(2)海洋生物(3)海洋污染(4)航海事业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污染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顺流而行速度快,节省航行时间。北美的暴雨和洪水 非洲的干旱印尼的森林大火澳洲的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BACab1、世界大洋中具有以A、B、C为中心
环流系统的大洋是-------和-------2、分析说明图中a 、b两洋流的
不同之处3、若为太平洋,a的名称 --------
b--------;若为大西洋,a的
名称-------------,b------------太平洋和大西洋a为暖流,b为寒流日本暖流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本格拉寒流小结1、海水运动的形式2、洋流的概念、成因、名称3、洋流的分布规律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波浪按成因可分为:波浪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水的质点周期性发生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称为波浪。back(1)由风的作用而产生的“风浪” (2)因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涨潮;落潮;高潮;低潮初一初七、八十五二十二、三大潮小潮大潮小潮朔望月时,月、日、地在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上下弦月时,月、日、地三者间呈直角关系,引潮力减小,形成小潮。
back1、为什么钱塘潮水特别壮观?2、为什么钱塘潮8月份最为壮观?3、为什么古人云:“八月十八观大潮”?4、哪里观钱塘潮最好?佛罗里达海峡洋流促使这么大规模的 海水常年稳定地流动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 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 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back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控制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 back密度流和补偿流为什么大西洋上的英军舰艇经常在事前 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地中海的德军 潜艇的袭击,事后却找不到德军的踪迹?补偿流流度密密度流:由于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海水的流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流来补偿而形成的洋流。分为水平的和垂直的补偿流两种,垂直的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back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030306060OOOOOSSNN北 赤 道 暖 流南 赤 道 暖 流赤 道 逆 流 030603060世界洋流模式图南极洲00000NNSSback(1)(1)(2)(3)(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北顺南逆(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方向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洋流分布规律(4)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北 赤 道 暖 流南 赤 道 暖 流北 太 平 洋 暖 流西 风 漂 流赤 道 逆 流北 赤 道 暖 流北大西洋暖流南赤道暖流西 风 漂 流南赤道暖流西 风 漂 流back北大西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增温增湿加那利寒流贝尔根 (BERGEN) 61°N摩尔曼斯克 (MURMANSK) 69 °N5~8 °C-4~1 °C2000年11月14日西欧、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澳大利亚西部澳大利亚西部智利太平洋沿岸地区撒哈拉沙漠back课件19张PPT。3.5 陆地水与水循环一、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陆地水体类型1、陆地水的概念及分类2、陆地水成因3、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go陆地水陆地水类型back1、和理排灌,防止土壤盐渍化
2、适量开采,防止水位过度下降
3、雨季回灌,及时补漏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back大气水径流地下水back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运动转化,水源补给) 1、降水补给(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2、冰川融水补给 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gobackback径流量随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随气温的
季节变化而变化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长江、黄河、
珠江、松花江塔里木河go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相互补给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湖泊水或潜水补给河流 四、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大循环(2)陆地水循环(3)海洋水循环(2)迁移交换作用(3)平衡更新作用(4)影响塑造作用3、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调节作用4 水汽输送1 蒸发5 降水3 蒸发6 降水8 植物蒸腾湖9 地表径流10 地下径流海洋 2 蒸发7 降水1.填写下表:
2、海洋上的水经过 变成水汽升入高空,被
风输送到大陆上空,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
形成 ,大陆上的水又通过 和
径流流入海 洋,这就是海陆间大循环。1、4、6、9、10
2、5 3、7、8 蒸发 凝结 降水 地表 地下课件24张PPT。3.6 生物思考:仙人掌和睡莲,为什么两种植物的形态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因为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植物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以它们的个体形态有很大差别。 一、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一)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1、光照: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人工多层经济林2、热量:奠定各种植物带分布的基础 赤道 两极
热量变化
植物分布变化
不同的植物带: 热带植物 温带植物 寒带植物植物分布变化3、水分:是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物吸收和输送养分的必要条件
沿海 内陆
水分条件变化不同的植物带:森林 草原 荒漠
山麓 山顶
水分、热量不同
垂直分布的植物带(二)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三)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 茶树:指示酸性土壤环境
铁芒箕:指示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指示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指示水湿环境
* 环境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生物分布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酸性土壤环境茶园树冠指示风向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矮牵牛 图示是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叶片伤害症状,花完好。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生物对地理环境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示意图2、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能量不断流动、转化生物循环3、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对大气、水、岩石成分的改造
4、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练习: 1、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圈的形成早于其他圈层
B.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多千米
C.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以有机质为核心的圈层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对原始大气的改造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现代大气中,氮气的出现是由于: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消费作用 D.植物的呼吸作用
4、热带雨林的土层植树被属于: ( )
A.湿生植物 B.旱生植物
C.喜阴植物 D.喜光植物ABBC练习:5、自然带中最明显的标志是:( )
A.气候 B.土壤 C.动物 D.植物 6、下列关于植物生存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尾松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北坡
B.骆驼刺多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C.藤本植物喜欢多阳光的环境
D.铁芒萁生长在盐碱性土壤中
7、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是: ( )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CD课件8张PPT。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上单元知识点考核什么是大气?大气的组成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次要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干


气O3N2O2CO2问题: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有那些?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
酸雨
阅读讨论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6、读图,说明电离层与人类的关系。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高层大气阅读课文P30,归纳各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大气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原因空气
运动天气
现象与人类的
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
大气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下层变化很
小,30千米
以上,迅速
升高地面是直接
热源,离地
越高,气温
越低。基本不受地
面影响,靠
臭氧吸收太阳
紫外线增温对流运
动显著平流运
动为主复杂
多变天气
晴朗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
线,为人类生存环
境天然屏障;大气
稳定利于高空飞行。有若干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
作用。无课件16张PPT。2.2 大气的热力状况思考: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太阳辐射光谱(A为紫外区,B为可见光区,C为红外区;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影响大气削弱太阳辐射的因素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小结吸收作用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有选择性)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反射作用:参与 的大气成分:特点:云层、尘埃无选择性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小结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大气上界地 球赤道大气的温室效应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读左图,回答问题: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是 ( ) ,表示长波辐射的是(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具体表现为( )、( )、( ), A2更小的原因是(
)。
3、C1表示( ),C1>A2说明了( )。
4 、B1称为( ),有霜的夜晚B1( )。 AB、C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小返回直接
热源直接
热源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1 阅读教材中“全球热量平衡”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全球热量平衡是指什么?
2、全球热量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3、人类活动对全球热量平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前面的思考题: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课件16张PPT。大气的运动 1. 自然界的大气为什么会运动?
2 . 大气运动主要有几种方式?
3 . 大气首先以哪种方式做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
梯度力——风二. 空气的水平运动:a. 垂直于
等压线b .由高压
指向低压2.地转偏向力(百帕)
1000
1005
1010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
(北半球高空)3.地面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水平气压
梯度力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地面摩擦力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空气产生水平
运动的原动力低 高北半球近地面高、低压中心处大气
的运动是怎样一种情形呢?1010100099010101000990气压单位:
(百帕)想一想气旋北半球低压中心
——逆时针方向由
四周向中心流入低三. 气旋和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 高北半球高压中心
—— 顺时针方向
由中心向四周流出北半球课堂小结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模式 3. 大气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气旋与反气旋(北半球)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海陆间热力差异 B 太阳风的驱动作用
C 地面高度不同 D 因纬度不同造成的地面热量差异课堂练习2.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地面摩擦力 D 前三个力的合力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 风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DAC台 风台风是台风眼台风眼台风眼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登陆时,多伴有暴雨、狂风、雷电等。课件26张PPT。2.4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二、大气环流的形成1、三圈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季节移动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四、季风环流1、季风的定义2、成因:3、分布地区1、海陆热力差异2、大气活动中心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2、意义: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气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气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多,
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多云雨)在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
两极地区太阳辐射少,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
水平方向上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高空由赤道上空流向高纬,但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逐渐偏转,北半球右偏,到北纬30度附近,偏转为西风,不能再继续北流,在北纬
30度上空堆积下沉,致使
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
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和极地高压带流向两侧,其中由
副高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北风右
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补充了赤道流走的气流,这样在赤道和副热带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由副高流向高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南风右偏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由极地高压向低纬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北风右偏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度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使近地面出现低气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爬到高空的气流分为南北两支,向南的一支到北纬30度附近下沉,从而在副热带和副极地之间形成了中纬环流圈,流向高纬的一支在极地上空下沉,补充了极地流走的气流,从而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形成了高纬环流圈。思考:1、副热带高压和极地
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
的成因有何不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
是 热力作用形成的。
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
高压是动力作用形成
的。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风 带:南左北右,无信西东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随 移动而移动。 2、从冬至到夏至向 移动,从夏至到冬至向 移动。3、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 移动,冬季向 移动。4、就全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 移动,冬季向 移动。太阳直射点北南北南高纬低纬本节小结:假设地球不自转及地表性质均一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假设地球自转
且地球表面性
质均一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二、海 陆 分 布 对 大 气 的 影 响全 球 实 际 气 压 分 布 状 况北 半 球南 半 球热力性
质差异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相间分布气 压 带 断 裂 成 气 压 中 心七月一 月副 热 带 高压 带 被 大陆 上 热 低压 切 断大 陆 增 温形 成 热 低 压副 热 带 高 压保 留 在 海 上副 极 地 低压 带 被 大陆 上 冷 高压 切 断大 陆 降 温 形成 冷 高 压副 极 地 低压 保 留 在海 上热 力 性质 差 异海 洋 面积 占 绝对 优 势气 压 带 基 本呈 带 状 分 布陆 地:吸 热 快,放 热 快(升 温 快,
降 温 快)
海 洋:吸 热 快,放 热 快(升 温 慢,
降 温 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因大气活动中心定 义:冬、夏 季 海 陆 上 的 高 低 气 压
中 心,势 力 强,范 围 广,称 为
大 气 活 动 中 心。
活 动:随 季 节 南 北 移动。
意 义:对 世 界 各 地 的 天 气 和 气 候
有 着 重 大 的 影 响。三、季 风 环 流大 范 围 地 区 的 盛 行 风 随 季 节 而 有 显 著 改 变 的 现 象,称 为 季 风。东 亚 季 风南 亚 季 风原 因风向原 因风 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西 北 风东 南 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冬夏东 北 风西 南 风end课件21张PPT。2.5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二、锋面系统
分类: 冷锋 暖锋
三、高低气压系统

分类: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一、锋面系统(一)锋面的结构与特点
1、概念
2、结构特点
3、天气特点
锋面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根据温度的差异,气团可分为冷气团与暖气团冷、暖气团交界面称为锋面。(二)锋面的类型与天气(二)冷锋暖气团冷锋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锋.冷气团在运动过程中是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随高度的增加,逐渐产生水汽过饱和现象,以致产生阴雨天气冷锋的雨区在锋后(二)暖锋冷气团暖锋暖气团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气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暖锋的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天气特点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2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气压气流近地面水平
气流运行垂直气
流运行天气特点高 压低 压反气旋气 旋北半球辐
合下沉上升晴朗阴雨南半球辐
散北半球南半球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总气旋的气流运动形式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形式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的差异气旋和反气旋小结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
等的各点连线叫等压线。在
等压线分布图上有多种气压
场系统,其形式和特征如下:
高气压区 是闭合等压
线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
的气压系统。高气压中心气
流辐散下沉,少云微风,天
气晴好。
高压脊 是从高气压向
外延伸的狭长区域。高压脊
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稳定。
低气压区 闭合等压线
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
低的气压系统。低气压中心
气流辐合上升,大风降水。
低压槽 是从低压区向
外延伸的狭长区域。槽区气
流辐合强烈,风雨天气较多。
有的低压槽区本身还是锋面
所在地。
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三、锋面气旋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
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此图中,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
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
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冷锋常见天气系统暖锋气旋反气旋总结(4)上表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
(5)从上表中可知,锋面过境的日期是( )
A、1月1日以前 B、1月3日 C、1月5日 D、1月5日以后(1)按性质分,甲为_________锋,乙为_________锋。A、B、C、D四地,受暖
气团控制的是_________。
(2)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_________锋,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以及冬季暴
发的寒潮都是_________锋造成的。
(3)A、B、C、D四地,未来几天天气变化过程与下表相似的是_________。读下面图回答问题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高”、“低”分别标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分别填出下列两点的气团性质:A_________,B_________。
(3)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A_________,B_________,风力A比B更_________。
(4)如果冷暖锋面均能引起降水,写出雨区位置:冷锋雨区在_________,暖锋雨区在_________。图十四课件27张PPT。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类型气候的变化一、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候地面状况人类活动1. 气候的概念: ①、太阳辐射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 气候形成因子:——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双重性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
能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②、下垫面状况③、大气环流④、人类活动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气候;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表引起气候差异及气候的季节变化。南温带北温带热 带北寒带南寒带大气环流
下垫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比较(北半球)问题: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是如何产生的?下垫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山地与附近平原地区气候比较 (℃)问题:山地与附近平原气候有何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二.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因太阳辐射不同而引起的热量带的差异( 举例:a;b)
因下垫面不同而引起的气候差异(举例:a;b)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赤道地区气流辐合上升,终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副高或信风控制区,常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西岸有两种情况(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控制(举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气候)
两极地区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极地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世界各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分布于南北纬10度。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终年为上升气流,雨量充沛。热带雨林气候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常年受副高和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地处热带,终年高温。七月受赤道低压控制,降雨丰沛;一月受东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受季风环流控制,七月(西南风)雨量充沛,一月干燥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受季风环流控制,七月(西南风)雨量充沛,一月干燥少雨。地处亚热带大陆东侧(南北纬25°-35°)。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亚热带(南北纬30°-40°)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东侧(南北纬35-50)。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地处温带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明显,气温日年较差大;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温带大陆西侧(南北纬40-60)。受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明显。终年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高纬,极圈以内,终年酷寒。各月平均温度均在0℃以下。气流以辐合下沉为主,干燥少雨。极地气候西北风东南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类型判断三步曲:读图:P48图2.2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①据最热月出现的月份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②据最冷月气温值及年较差确定所属热量带。 ③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 back气候的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变化的历史阶段:
地质时期:
历史时期:
19世纪末以来: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十九世纪以来北半球气温变化课件16张PPT。大气环境保护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全球变暖酸雨危害与防治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
上升
0.6~0.9℃思考:
为什么全球气温会升高?
全球变暖1、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为什么?思考:
气温升高,对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干湿状况和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全球变暖2、危害1)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 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3、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2)加强国际间协作南极臭氧空洞为什么?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1、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2、危害:A、增加皮肤癌,主要是黑色素癌;
B、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C、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1)危害人体健康2)破坏生态环境
和工农业生产A、农产品减少及其品质下降,
B、减少渔业产量,
C、使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3、措施:全球合作保护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雨”中垂钓酸雨危害与防治2、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3、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
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4、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1、概念:pH值小于5.6的雨水。课堂小结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破坏生态及经济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③腐蚀建筑物①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②国际协作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国际协作①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②国际协作看漫画,试想此图在说什么? 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思考:
1、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
2、找出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
3、我国的酸雨主要是什么类型?西南杭州湾珠江三角洲及其北部硫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