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全集)上册之第三单元(5-8节)[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全集)上册之第三单元(5-8节)[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4-25 21:54: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陆地水4.3 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水资源概念:广义狭义一、陆地水体类型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一、陆地水体类型
1.陆地水的概念:(见图)
2.陆地水的来源:
3.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见图)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概念:
2.补给类型
1.降水补给: (见图)
2.冰川融水补给: (见图)
3.互补: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见图)三、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见图)
1.概念:
2.类型:海上内循环、陆上循环、海陆间循环
3.环节:
4.意义:地下水示意图1、和理排灌,防止土壤盐渍化
2、适量开采,防止水位过度下降
3、雨季回灌,及时补漏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径流量随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随气温的
季节变化而变化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长江、黄河、
珠江、松花江塔里木河水循环蒸发降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洋水循环课件18张PPT。生 物4.4陆地的组成环境——生物序言
一、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序言:
1.生物圈:
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⑴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发展。
⑵生物的出现对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球上存在着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一、生物分布与环境
1.环境影响植物分布(气候) (见图)
主要表现在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见图)
举例:莲、骆驼刺、旗形树冠、树叶变异等
3.环境影响动物分布
主要表现在光照地形起伏 气候差异植物分布水分热量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光合作用(见图)
2.生物循环(见图)
3.作用(见图)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人工多层经济林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树冠指示风向二氧化硫污染指示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生物循环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课件16张PPT。土壤土 壤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的组成
三、土壤的形成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的概念: (见图)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见图)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1)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2)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3)可以生长植物,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改变。二、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的组成
1.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肥力概念: (见书)
2.土壤的组成:
3.土壤的组成与其肥力的关系(见图)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其含量是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和空气: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三、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过程 (见图)
2.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见图)
3.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发育的作用增加肥力
使土壤退化(1)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2)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1)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2)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3)高等植物生长过程形成成熟土壤养分空气水分热量矿物质有机质空 气 水 分光 照组成外界肥力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少量有机质大量有机质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岩石风化作用水稻土剖面图0202570140(cm)AGWP1P图例:
A: 耕作层
P1:犁底层
P: 渗育层
W:潴育层
G: 潜育层课件20张PPT。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和地域差异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见图)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1)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
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
统一
(3)陆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
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破坏森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降水变化对沿海国家和城市带来灾难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例1: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风力作用明显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远离海洋例2: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见图)
1.纬度差异
2.经度差异
3.垂直差异(见图)
4.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热带雨林景观苔原景观纬度09080605040302010070辐射量
(kcal/cm2)25015035050100200冬半年夏半年全年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温带荒漠景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长白山 山底500米高度1100米高度1800米高度2100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