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理解“大一统”的含义,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我猜猜猜》
跨时空对话:孔子——德治;秦始皇——法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无为而治。汉武帝——?
提出问题:汉武帝该如何治国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
合作探究:
展示课题: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师:我们前面曾经学过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是哪个朝代?
学生:秦朝。
教师: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那么,什么叫做“大一统”呢?谁试着说一说?
学生试说。
展示:大一统的概念。
教师:可以说,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思想文化大一统。
教师: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汉初几位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治理治国家?
学生:清静无为,休养生息。
教师:以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这说明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有助于改变汉初经济落后的局面。但是,随着年深日久,清静无为,对国家缺乏强有力的管理,使帝国开始危机四伏,少年天子深深知道,要想让江山永固,还能不能用无为而治来治理国家?
学生:不能。
教师:必须用什么来代替无为而治?
展示:有为进取
教师:那么帝国都存在着哪些危机,他又是如何用积极有为的进取去化解的呢?播放视频:汉武帝介绍
教师:汉武帝继位之初,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思想危机。接下来我们学习政治危机,请大家阅读教材54页第一目第一段,找出政治危机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学生: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教师:我们常说论从史出,请大家看两段材料,请说出他们指的是什么势力?
展示:材料1: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2:《史记》:(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学生:材料1——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材料2——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教师:“诸侯”这个词,是我们讲哪个制度的一个等级呢?
学生:分封制。
教师:有的同学就有意见了:
老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
展示:刘邦的郡国并行制: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教师:而且,诸侯国所封土地辽阔,大都是富庶的东南地区,这些在地方上的诸侯王所拥有的特权可以让诸侯国自成一国。
展示图片: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诸侯王的实力与地位。
教师:然而汉景帝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说明他的做法给他的儿孙们留下了祸根。是什么事?
教师: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景帝也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政治权利和军权。但是,诸侯国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展示:汉武帝的烦恼之一:有什么方法既能削弱诸侯的势力,又不会引起叛乱呢?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5页第一段,找出问题的答案。比比看,看谁找的又快有准?学生:推恩令。
展示:第一篇 政治大一统 推恩诸侯,削国强权
教师:如何推恩诸侯,削国强权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推恩令视频
教师:给他出主意的就是这个人,他叫?
学生:主父偃。
展示:主父偃资料卡片
教师: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展示:推恩令
教师:嫡长子是正室妻子生的大儿子。我们用图示法来形象说明。
展示:以图例来说明“推恩令”。
教师:而且,分出去的部分还属于中央直接管理。
教师:诸侯国就这样被汉武帝像掰煎饼一样掰成了碎片片,却没有像他的爸爸汉景帝那样引起大的动荡,它巧妙在哪呢?同学们探讨一下。
学生:不费一兵一卒,用比较柔和的方式就削弱了王国的力量。
教师:通过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又直属中央,汉朝直属的郡的土地大大增加。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得目的,而且还不会激起诸侯王的抗拒,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对朝廷的忠诚。多么聪明的做法!名为“推恩”,而实为“削国”啊!如此还没完,他接下来又做了什么?
学生: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教师:是的,同学们,武帝后来又“酎金夺爵”,以诸侯们进贡太庙的黄金成色不足为借口一次剥夺了一百多个王侯的爵位,把诸侯问题彻底解决。对于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武帝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建立“刺史制度”。
展示:“刺史制度”
教师:这就是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的举措。谁能来做个总结?
学生: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教师:汉武帝的这一系列作为有什么作用?
学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教师:帝国还存在着什么危机困扰着汉武帝呢?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本书。
展示:《淮南子》
教师:看看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
教师:通过这本书的来历和宣讲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诸子百家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展示:汉武帝的烦恼之二:士人们胆敢依附诸侯王,随意议论朕,对抗朝廷,于朕之统治十分不利。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请观看我们班同学精心排练的历史小短剧。
学生:表演。
教师:汉武帝最终采取了哪家思想呢?请看一段视频。
播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视频
教师:视频中的董公是谁?他给皇帝提了什么建议?
展示:第二篇 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黜”是“排斥”的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废掉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独独尊崇儒家学说。
展示:董仲舒
教师:这位董老先生非常得汉武帝的器重,相传后来他去世了,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时特意下马步行以示尊重,那么,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哪?
教师:儒学所宣扬的哪四个字是武帝统治国家最需要的?
学生:忠君守礼。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一名儒生,你去哪里读书?学什么内容?学成之后做什么呢?
学生:在长安兴办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儒生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教师: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从此,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教师:以后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习儒学。同是思想上的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比起来,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学生:“焚书坑儒”用的是暴力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人畏惧,但不能让人心服口服,而汉武帝用的则是缓和的方式,通过办教育推广儒学,又通过任命儒生为官来吸引文人都来学习儒学,从而让儒学能够深入人心,达到天下人都能够认同儒学的目的,让文人百姓接受皇权的至高无上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
教师:汉武帝的是用一种利益引导的方式,好比你妈妈说:“好好学习,学好了有奖励”是一样的。
教师:就这样天下人心一统,汉武帝用大手笔化解了威胁帝国的思想危机,但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北方匈奴来犯,武帝要派大军反击,但是手头钱太少。国家更多的财富聚集在哪些人的手中?
学生:社会上的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还公然对抗朝廷。
展示:汉武帝的烦恼之三:现在盐铁业、铸币权均在豪强与诸侯王手中,朕该如何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呢?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56页,找出问题的答案。比比看,谁的回答最精彩?学生:回答
展示:第三篇经济大一统盐铁专卖,经济集权
教师:我们用更简洁的方法记住汉武帝的经济大一统措施。
学生齐读:盐铁专营,铸造五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从汉武帝开始,这些关系着财政收入的铸币、盐铁都归国家经营。私人胆敢贩卖的话,就是死刑。五铢钱,重达3.5-4克,取代了秦朝的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铜钱,重量上减轻不少。关于调配物资,汉武帝设均输官,到各地收购物资,异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需要的东西运回长安。关于平抑物价,汉武帝设平准官,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抛售,以稳定物价。沉重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利益。
教师:就这样,国内的来自政治、思想、经济的危机都被汉武帝一一化解。他这一系列作为带来了什么影响?
展示: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教师:哈哈!危机解除!朕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我大汉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展示:龚自珍的评价、毛泽东的评价。
《汉武大帝》片头是这样评价汉武帝的: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课堂小结:
汉武帝和他的帝国曾经那样强大,强大到我们足以自豪地向世界宣称:我们体内依然流淌着那个王朝的丝丝血脉,流淌着有为进取,积极向上的蓬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