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中学2007级中国地理期末复习整理
芦溪中学——周德伟
【城市】
【地形区】
【山脉】
【河源与河口】
【湖泊】
【近海、海峡、海湾】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初教三第一、二单元)
中国位置(纬度、海陆)
国土构成(面积、四至、邻海、邻国)
行政区划(识记中国行政区形状、位置、简称)
民族分布特点及少数民族集中区
中国人口增长特点问题、分布特点,人口政策
中国地形(初教三第三单元)
地形总体特征
中国主要山脉(走向和位置、分界线)
几大地形特征和分布(识图)、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
中国地震、火山分布
中国气候(初教三第四单元)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成因(六大温度带范围)
年降水分布特点和成因(200、400、800mm等降水线)
锋面对气候的影响(初教三P46)
气候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梅雨、伏旱、台风、春旱、洪涝、寒潮等)及其对生产生活影响
中国河湖(初教三第五单元)
外流区和内流区(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珠江、京航大运河)
河湖分布(位置)
中国自然资源(初教三第六单元)
中国自然资源特点
水资源(分布特征,解决途径,水能资源) 土地资源(总特点,利用类型及分布)
矿产资源(典型矿产分布地区) 海洋资源(生物、能源、化学、矿产)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交通、商业、旅游业(初教四第九、十单元)
1、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五横七纵、藏区公路、水运)铁路枢纽和港口
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出口商品、贸易对象
3、中国旅游资源(选修一中关于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三大自然区(选教二第一单元)
1、空间位置界线和基本特征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3、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选教二第二单元)
1、三大经济带的位置范围和经济特征
2、三大经济带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3、三大经济带之间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
水土流失的治理(选教二第三单元)
1、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表现、原因;尖锐的人地矛盾)
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比较西南山区和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选教二第四单元、初教三第十一单元)
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气候、地形特征
3、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
4、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地和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地理背景(干旱自然特征、荒漠化发展、分布)
6、荒漠化的成因(人为、自然)与防治(核心、内容、模式、措施)
河流的综合治理(选教二第五单元)
1、三峡工程的位置和综合效益
2、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措施)
3、对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的影响(有利、不利影响)
农业低产区治理 山坡农业区的开发(选教二第六、八单元、初教三第十一单元)
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北方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及与农业生产,灾害的关系
3、北方地区的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4、北方的主要城市
5、黄淮海中低产田地理背景(冲积平原、三大灾害成因、分布)
6、低湿地治理(辛店洼)、盐碱地的治理(北丘洼)
7、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8、土地资源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9、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选教二第七单元、初教三第十一单元)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气候、地形特征及其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关系
3、南方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4、南方地区主要城市
5、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开发地理背景(资源优势、问题;生态建设)
6、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立体农业、优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表现、措施、方法)
交通运输的建设(选教二第九单元、初教三第十一单元)
1、西南地区地理背景(区位、资源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2、青藏地区位置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能源矿产及主要城市
3、交通建设意义(重要性、建设措施)
海岛和海域开发(选教二第十单元、初教三第十一单元)
1、港澳台地理位置、范围和经济发展特点
2、台湾地形、自然资源、主要城市
3、海南岛优势(区位、政策、资源(气候、地形、农业、海洋资源))
4、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环带状分布和布局、特色经济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选教二第十一单元)
1、资源的利用潜力,分布格局、开发利用格局
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条件、意义)
城市新区发展(选教二第十二单元、初教三第七、八单元)
1、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畜牧业、水产业
2、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3、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上海区位条件、问题成因和表现)
4、浦东新区开发
●
44 N
88 E
●
40 N
95 E
●
40.5 N
110 E
●
40 N
113 E
●
40 N
120 E
●
40 N
116 E
●
23 N
108 E
●
25 N
122 E
●
25 N
103 E
●
31 N
114 E
●
30.5 N
120 E
●
31 N
104 E
●
27 N
107 E
●
23.5 N
117 E
●
23.5 N
113 E
●
23.5 N
104 E
●
22 N
114 E
●
20 N
110 E
●
45 N
85 W
●
30 N
105 E
●
37 N
95 E
●
39 N
100 E
●
37 N
102 E
●
40 N
85 E
●
35 N
115 E
●
45 N
125 E
●
34 N
108 E
●
41 N
108 E
●
38 N
107 E
●
31 N
122 E
●
25 N
103 E
●
27 N
99 E
●
38 N
110 E
●
42 N
110 E
●
23 N
114 E
●
36 N
112 E
●
46 N
120 E
●
43 N
130 E
●
41 N
110 E
●
38 N
113 E
●
38 N
111 E
●
36 N
106 E
●
34 N
108 E
●
33 N
108 E
●
31 N
110 E
●
27 N
111 E
●
27 N
117 E
●
23.5 N
121 E
●
37 N
100 E
●
38 N
106 E
●
43 N
85 E
●
35 N
85 E
●
48 N
90 E
●
35 N
95 E
●
33 N
90 E
●
31 N
121 E
●
35 N
96 E
●
38 N
118 E
●
35 N
115 E
●
24 N
104 E
●
32 N
120 E
●
34 N
118 E
●
29 N
117 E
●
28 N
114 E
●
25 N
104 E
●
45 N
132 E
●
38 N
120 E
●
35 N
125 E
●
30 N
123 E
●
23.5 N
120 E
●
22 N
110 E
●
20 N
108 E
中国行政区划地图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