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2 18: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4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1、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C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4、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D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5、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D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6、“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C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C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B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9、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C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10、“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B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1、“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
12、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A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13、“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A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加速了新文化运动的步伐 ④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C
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
15、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D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16、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 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C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5、 废除了“二十一条”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8、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B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B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A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材料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l)材料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
(2)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字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例代表作品。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民主与科学(l分,回答完整,方可给分);新文化达动(l分)
(2)《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1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影响:开启民智、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给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爱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分)
(2)材料认为五四运动有哪些重要特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中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分)
(4)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2分)
答案:
(1)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2)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的广泛群众爱国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3)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思想的转变。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其它著名的学生领袖如周恩来、蔡和森、邓中夏等也先后走上了这条道路。
——以上材料摘编自胡绳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意义?(3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政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分,回答2点)
答案;
(1)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歌颂十月革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英法美等在巴黎开会,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材料三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青少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代青年应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2分)
答案: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或材料一事件是材料二事件爆发的导火线)。(2)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答案不唯一,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立志报国,努力学习,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等等。
25、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分)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1分)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1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2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1分)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3分) ”
答案: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1分)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1分)核心:爱国主义(1分)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2分)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2分)(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分)
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
(4)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祥众相结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