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发中学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阶段测试卷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2.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3.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4.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5.下列省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上海 B.贵州 C.四川 D.广东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图完成6-7题。
6.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数量是
A.12亿 B.2.98亿
C.1.68亿 D.7.8亿
7.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7.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适当提高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
8.下列城市在区域的发展中产生作用最大的是
A.北京 B.济南 C.济宁 D.曲阜
9.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居于什么地位
A.基础 B.次要 C.核心 D.边缘
10.能节省市政建设投资的城市形态是
A.组团式 B.条带式 C.放射式 D.集中式
11.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最大的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郊区
12.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商业区多位于 ①市中心 ②城市外缘 ③街角路口处 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
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 B.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
C.那里环境比较好 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15.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地租高低 B.收入多少 C.社会知名度 D.历史背景
16.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楼,这主要是因为
A.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B.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
C.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D.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17.西装不属于文化景观的原因是
A.不具有一定的功能 B.不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C.不反映时代特征 D.不指示自然环境
18.“我国古长城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而现在它的主要功能是供旅游观赏,”这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可变性 B.不稳定性 C.时代性 D.可创造性
19.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的最好体现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景观 D.精神文化景观
20.从滑雪引出的“滑水、滑沙”现象,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21.文化扩散的主体是
A.人 B.语言 C.宗教信仰 D.文哲学
22.下列诗句,描写文化景观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3.2001年,APEC会议后,唐装在我国大为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24.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陡坡修梯田C.发菜批发市场 D.围湖造田
25.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娱乐和享受C.丰富物质生活 D.丰富文化生活
26.旅游的主体是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休闲时间
27.既是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原动力,指的是
A.旅游内容的多样性B.旅游空间的扩大性 C.旅游目的的消遣性 D.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28.观赏时机不合适的是
A.夏季游庐山 B.雨过天晴游泰山C.青海湖鸟岛秋季观鸟 D.桂林山水四季可观赏
29.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应该
A.选择春光明媚的时候 B.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
C.选择适当的距离仰观 D.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风景
30.关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C.旅游资源均有科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自然景观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3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32.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是 ①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区域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④每一个城市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3.下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人口出生率
4 ●④
3 ●③
2 ●①
1 ●②
人口死亡率
1 2 3 4
A、① B、 ② C、③ D、④
34.下列每组地理事物,由简到繁排列的是
A.文化现象、文化事物、文化系统B.文化现象、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
C.文化体系、文化现象、文化事物D.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文化现象
35.下列属于狭义文化事象的是
A.街头的雕像 B.山川河流C.洛阳龙门石窟 D.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
36.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所在的省(区)是
A.鄂、豫、皖 B.豫、晋、陇C.陕、甘、宁 D.晋、冀、豫
37.下列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指示物的是
A.佛教寺庙的分布B.电视台的分布C.图书馆的分布 D.龙王庙的分布
38.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源地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平原 B.气候温暖湿润C.河流的冲积平原 D.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充足
39.我国民间有“艺不传外姓人”之说,该现象属于
A.文化扩散 B.文化迁移 C.文化传承 D.文化传染
40.下列景观中,主要取决于天气的是
A.石林 B.雾淞 C.温泉 D.园林
41.深圳“绵绣中华”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属于
A.非凡性 B.多样性 C.长存性 D.可创造性
42.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
A.多样性、非凡性 B.季节性、地域性
C.可创造性、长存性 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43.下列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的是
A.京九铁路 B.小浪底水利枢纽C.黄浦港 D.五台山寺庙建筑
44.清代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不能言”,主要反映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是
A.抓住景观特点 B.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5.“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指旅游资源的
A.科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游览价值 D.社会价值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46. 下列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源地的是:( )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 B.佛教发源地
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源地 D.中国新石器文化发源地
47.工业区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的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生产成本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条件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量贩”不是传统的零售,而是通过大批量的进货、高速的周转来降低商品成本,取得价格优势的一种经营方式。在河南省,量贩店最早出现在郑州,后来洛阳、开封等地也出现了量贩店。完成48-50题。
48.量贩店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A.位于城市中心 B.环境优美 C.交通便利 D.地租较低
49.郑州、洛阳两地的量贩店相比,一般来说
A.郑州量贩店出售的商品,洛阳量贩店一定没有出售
B.郑州量贩店的服务范围大于洛阳
C.郑州量贩店的服务等级高于洛阳
D.与郑州相同级别的城市数目多于与洛阳相同级别的城市
50.量贩店在河南省的扩散,可以看成是文化扩散中的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扩展扩散 D.等级扩散
51.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具有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的是
A.京杭大运河、洪泽湖 B.淮剧、《西游记》
C.大运河文化广场、京沪高速公路 D.清晏园、周恩来纪念馆
52.我市正在建设钵池山公园,为了丰富公园的景观层次,可以用
A.借景法 B.障景法 C.框景法 D.隔景法
53.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A.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B.增进了解,扩大交流
C.旅游空间的不断扩大 D.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54.我国长城上烽火台的文化景观功能是( )
A.美学功能 B.军事信息传递功能C.宗教信仰功能 D.旅游观赏功能
55.关于城市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B.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C.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小D.建筑物高大稠密
56.欣赏旅游景观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各诗句中,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57.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的质量是评价旅游资源价值的唯一标准
B.旅游资源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越近,开发利用价值越优越
C.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受交通位置的影响
D.旅游地的最短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58.有关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可能相差很大,同类文化景观,它们大小、形态差异不大
B.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不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C.文化景观可以反映它们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点
D.文化景观之所以都占据一定空间是因为文化景观通常是附在一定的自然物质之上
59.关于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城市布局形式B.城市布局首先要考虑集中紧凑式
C.中小城市大多是分散疏松式D.城市布局形式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60.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A.环境污染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水土流失严重 D.荒漠化加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75分)
6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表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由于 、 、 决定的,其计算方法是 。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过渡型”阶段的是 (填数字),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从整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数字)。
(4)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 、 的 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而取得的。
(5)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6)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62. 读图13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从环境角度考虑,如果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 ,理由是 。
(2)钢铁厂最适合建在 处;若水厂原来在B处,现在最适合搬迁到图中的 处。
(3)目前该城市铁路线布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已有图例在图中重新设计合理的铁路线。
(4)假如铁路线和水厂的搬迁是由于城市地域扩张导致的,则老城区在图中铁路的________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 式,这种布局形式的优点是① ,② ,③ 。
63.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右图),分析回答:(10分)
( 1 )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
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 2 )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
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
功能用地应为_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故租金最 。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区,因这里靠近 ,既有利于 ,又方便________。
64.读我国南方某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由图可知,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
(2)佛塔是宗教文化景观,但现在已经成为旅游地,这表明了文化景观的 特点。小湖附近建有佛塔,这样的好处是 。
(3)该区域打算成立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如果聘请你为管委会主任,你如何评价此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
(4)高二文科班某同学打算利用假期攀登高山,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三条)
65.读图及表1,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若图例三个数码分别代表重污染工业、轻度污染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则①为 工业,若图例三个数码分别代表钢铁厂、污水处理厂和服装厂,则代表服装厂的图例为 。①、②、③地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产业
产值(万元)
化学
60
钢铁
90
电子
135
服装
30
其他
45
合计
360
(2)根据表1完成该市的工业行业产值扇状统计图(图10)
(3) 图中,正确表示AD间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 )
(4) A、B、C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 ,利用现有河道作为卫生防护带的是 。D处为 (填“高级”或“低级”)住宅区,理由是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C
D
D
D
B
C
A
C
D
A
A
B
C
A
A
B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C
C
A
A
C
A
A
B
A
C
C
B
D
B
D
A
B
题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D
B
D
C
C
B
D
A
D
D
C
二.双项选择题
46-50: AD; AC; CD; BC; CD 51-55: BD; BD; CD; BD; BD 56-60: AC; BD; CD; AD; A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75分)
6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 。(4分)
(2)3 、 发展中 。(2分)
(3) 4 (1分)
(4) 低出生 、 低增长 、 现代 、 计划生育 。(4分)
(5) ( B )(1分) (6) ( B )(1分)
62.读 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合理(1分) A处于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不会对城市水源产生污染(2分) (2)D(1分) C(1分) (3)铁路从城市中心穿过,会导致铁路两侧有交通问题,安全问题,噪声污染问题从而制约城市中心的发展(答两点给2分)。画图:铁路从城市的西部郊区通过(1分) (4)西侧(1分) 老水厂也一定处于原城区河流上游,因此西侧原来为郊区。(1分) (5)集中紧凑式(1分) ①便于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②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 ③节省投资。(各1分)
63.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右图),分析回答:(10分)
(1) ( C ) (2分)(2) ( B ) (2分)
(3) A 、 商业 、 消费市场 、 高 。(4分)
(4) 住宅 、 市场 、购物 、上下班 。(4分)
64.读我国南方某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5分)溶洞 高山 佛塔 古民居 湖泊
(2)时代性(2分)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2分)
(3)优势:景观独特,浏览价值大;(1分)集群状况好;(1分)种类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1分)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不利: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1分)交通不便,通达性较差。(1分) 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查看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景观;选择暑假观赏,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具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综合感受,发挥想像;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6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多答不另加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5.读图及表1,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重污染(2分) ③(2分) ③>②>①(2分) (2)(4分) (3)B(1分)
(4)C(1分) A(1分) 高级(1分) 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与文化区较近,远离工业区(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多答不另加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