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你知道她是谁吗?(学生自由说)对了,他就是,词苑奇葩——李清照。你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歌?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她的一首词《声声慢》。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相关背景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抓住诗歌意境,理解词人哀伤凄苦的情感。
3.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叠词的使用效果,把握意象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婉约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特征,比较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词人通过季节、气候的变化抒发哀伤凄苦情感。
三、作家作品
1.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2.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多写其悠闲生活,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
凄凉、低沉之音,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
3.作品赏析
《如梦令》《点降唇》《醉花阴》等。
四、写作背景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五、初读诗歌
1.听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语气、语调。
2.请大家听朗读后自由诵读诗词,谈一谈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受,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哀伤,低落,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六、品读诗歌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这首词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词人是如何来渲染这种愁绪的?请大家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词句,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心得。
3.学生画出诗词中的意象,分析特点。
4.成果展示
词人借助外物触发内心波澜
“淡酒”——借酒浇愁——酒无味反衬愁浓、重。
“晚风”——秋风萧瑟——晚年凄苦
“过雁”——北雁南飞、鸿雁传书——思乡、思人
“黄花”——年华易逝
“梧桐”——丧偶意象——离情别恨
“细雨”——愁丝——相思愁丝的绵长、无尽
5.结合诗歌中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伴随李清照明白如画的语言风格,再一次吟诵《声声慢》,体会词人凄切哀婉凄婉的伤感情绪。
3人范读,教师指导。
全体齐读。
七、悟读诗歌
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李清照悲愁的原因
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避难奔走,文物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合作探究
这首词的手法独到,起句十四个叠字包含了复杂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叠词的妙处。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叠词的诗句,写一写,和同学交流。
1,学生展示:
这十四个字运用叠字手法,把孤独寂寞的迷离彷徨之感,大笔渲染,绘上了浓重的色彩。“寻寻觅觅”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寻找什么失掉的东西,其实词人要寻觅的,是国破家亡之前烹茶论文的生活。这四个字是一种动作情态,是作者心情茫然时的初步感觉,是内心空虚、六神无主的恍惚。
“冷冷清清”则是寻觅的结果,是经过“寻觅”发现确实不见之后的内心体验,离群索居、无可寄托的寂寞。
“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由于发现确有所失,有“冷冷清清”的感受之后,心情更趋悲凉和寂寞,侧重心理刻画,更增悲伤愁情,无限凄苦。
这十四个字字字含情,由动作写到感受,再写到内心的悲痛,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哀婉凄凉。
2.学生积累、扩展含有叠词的诗句。齐读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乔吉《天净沙·即事》)
九、课堂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要从自我感受出发,将自己的理解、分析与感受表达出来,进行评价总结,就是文学短评。《声声慢》用语简洁,善用白描,又集中运用叠词,使作品意境深
远,情感丰富。
结合诗词语言特点,写一则文学短评。
十、巩固提高
品读本单元的三首宋词,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风格。制作表格。
比较角度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范围
国家盛衰,时政得失,个人理想抱负、个人感慨
男女恋情、离别相思、伤春感时
表达感情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
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表达方法
铺陈直叙为主
含蓄委婉、比兴的手法为主
意象选择
意象阔大,
胸怀宽阔,气魄豪放,意境恢宏壮阔
意象细小,细节居多,意境柔美、细腻,表现诗人的温婉含蓄
十一、课堂总结
一片落叶,萧瑟飘零;一滴秋雨,孤寂冷清;一盏清灯
,古卷掩映;一声雁叫,万里秋听。还是那个清晨,还是那份闲情,只是再也见不到你远去的背影。
十二.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意象:淡酒、晚风、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愁
叠词:寻寻觅觅(动作)
冷冷清清(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语文统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一
声声慢
新知导入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词苑奇葩——李清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相关背景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抓住诗歌意境,理解词人哀伤凄苦的情感。
3.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叠词的使用效果,把握意象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使用的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婉约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特征,比较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词人通过季节、气候的变化抒发哀伤凄苦情感。
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名门闺秀
作家作品
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作家作品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多写其悠闲生活,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少
女
的
纯
真
作品赏析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作品赏析
《点降唇》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
梦
令》
少
女
的
情
思
作品赏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少妇的相思
作品赏析
听读诗歌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老妪的凄凉
写作背景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请大家听朗读后自由诵读诗词,谈一谈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受,
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哀伤,低落,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
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朗读诗歌
品读诗歌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读诗歌
这首词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词人是如何来渲染这种愁绪的?
请大家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词句,然后和同学交流你的心得。
词人借助外物触发内心波澜
“淡酒”——借酒浇愁——酒无味反衬愁浓、重。
“晚风”——秋风萧瑟——晚年凄苦
“过雁”——北雁南飞、鸿雁传书——思乡、思人
“黄花”——年华易逝
“梧桐”——丧偶意象——离情别恨
“细雨”——愁丝——相思愁丝的绵长、无尽
品读诗歌
意象
愁
象征
结合诗歌中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伴随李清照明白如画的语言风格,再一次吟诵《声声慢》,体会词人凄切哀婉凄婉的伤感情绪。
3人范读,教师指导。
全体齐读。
品读诗歌
悟读诗歌
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李清照悲愁的原因。
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避难奔走,文物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合作探究
这首词的手法独到,起句十四个叠字包含了复杂的情
感,结合诗句分析叠词的妙处。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叠词的诗句,写一写,和同学交流。
寻寻觅觅
(侧重动作)
内心空虚、
六神无主
的恍惚
寻的结果
冷冷清清
(侧重感觉)
离群索居、
无可寄托
的寂寞
凄凄惨惨戚戚
(心理描写)
更增悲伤
愁情,无
限凄苦
由此引发
由外而内层层深入
哀婉凄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乔吉《天净沙·即事》)
含有叠词的诗句
课堂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要从自我感受出发,将自己的理解、分析与感受表达出来,进行评价总结,就是文学短评。《声声
慢》用语简洁,善用白描,又集中运用叠词,使作品意境深
远,情感丰富。
结合诗词语言特点,写一则文学短评。
拓展提高
品读本单元的三首宋词,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
不同风格。制作表格。
拓展提高
比较角度
豪放派
婉约派
题材范围
国家盛衰,时政得失,个人理想抱负、个人感慨
男女恋情、离别相思、伤春感时
表达感情
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
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表达方法
铺陈直叙为主
含蓄委婉、比兴为主
意象选择
意象阔大,
胸怀宽阔,气魄豪放,意境恢宏壮阔
意象细小,细节居多,意境柔美、细腻,表现诗人的温婉含蓄
课堂总结
一片落叶,萧瑟飘零;一滴秋雨,孤寂冷清;一盏清灯
,古卷掩映;一声雁叫,万里秋听。还是那个清晨,还是那份闲情,只是再也见不到你远去的背影。
板书设计
声声慢
李清照
意象:淡酒、晚风、雁、
黄花、梧桐、细雨
叠词:寻寻觅觅(动作)
冷冷清清(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愁
作业布置
1.选择本单元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小组内朗诵。
2.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参加班级朗诵。
3.阅读《李清照小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