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区域时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是单一指标,
2.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①我国北方的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东北平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我国古代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据此回答3—6题
3.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仁弟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4.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5.下列关于上述人地关系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于农业鼎盛时期
B.是一种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 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6.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跨流域调水 B.毁林开荒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
下图为沿89°E经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判断7—8题。
7.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剖面图经过过了我国的三级阶梯 B.a盆地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盆地,煤炭资源丰富
C.b盆地为我国陆地最低处,且此处的瓜果特别甜
D.d高原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丰富
8.关于e海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叙述,正确是( )
A.该海域北部的国家是巴基斯坦 B.该海域夏季洋流自西向东流
C.该海域所在大洋的水温为世界最低 D.该海域北部有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荷兰围海造陆,全国1/5的土地是从海洋中得来的 ② 排干三江平原的大面积沼泽,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③我国解放后治理淮河、海河的大中型水利枢纽 ④ 加拿大大规模开垦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产小麦,增加出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A.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B.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C.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D.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但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有些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每年流失的土壤16亿吨,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成速度快20—400倍。据此回答12—15题。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 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
14.黄土高原地区爆出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15.下列措施,属于农业技术方面的是( )
①深耕改土 ②大坝建库 ③培植草木 ④轮作套种 ⑤地膜覆盖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山东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根据图表内容回答16—21题。
比较项目
长江以南
长江以北
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
(% )
81
19
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 )
36.5
63.5
水资源利用率(% )
5.5
63.8
人口数量(亿)
7
5.5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
1/3
2/3
水资源利用前景(亿立方米)
1700
少于890
16.长江以北的国土面积较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因为
A.长江以北平原面积少 B.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C. 长江以北地区工业发达 D.长江以北人口迁出量大
17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和63.8,这主要是因为
A. 长江水资源以南水资源浪费严重 B. 长江以北水资源总量少
C. 长江以南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水资源污染较轻
18.长江以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占全国的19%,下列关于长江以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 B. 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
C. 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9.图中东线方案中自北向南沟通的大水系是 ( )
A.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B.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D. 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
20.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21.南水北调工程体现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一向影响最深的是
A.蒸发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地下径流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两国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都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
B.都位于大陆的东部和大洋安西岸,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都为两国著名的工业区
D.都为两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3.关于A.B.C. D.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为该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B城市为该国诊治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处
C.C.城市为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D.D城市为该国最大的港口,是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级大城市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24—26题。
24.和鲁尔区相比,陕西省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25.陕西比鲁尔区不利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数量
26.为尽快使山西有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型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27-30题。
27.目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 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 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 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28.山西省和陕西省都是我国煤炭丰富的省区,两省区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 省会城市都位于地堑中 B. 两省区全部属于外流区域
C. 秦岭横贯两省区南部 D.最主要的声讨问题都是土地荒漠化
29.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石油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 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
30.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 ( )
A.解放初期 B.改革开放初期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末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填出图中字母的地理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
(2) A地区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
(3)C地区地形是_______形成的,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
(4) D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是_______,是_______堆积的结果。地貌特征是 ,主要成因是
(5)D地区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人为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________地区(填代号)多地震,原因是 。
32.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_______工程的主体;a河是_________,c地位于_________流域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主要原因是 。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 河段。
(4)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该线优的主要措施
33.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至香港和澳门。
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九省区及港、澳两大特区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
(1)“泛珠三角”濒临 海和 海。
(2)图中阴影区域是_________依法杂湖南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___________。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虚线经过的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 、 、 、 —,该虚线及箭头表示一种资源的输送,这种资源是 ,对输入地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圆圈内主要的自然灾害及环境问题有 、 、 。
(5)2004年5月17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石油合作框架协议》,对我国能源进口有着积极的影响,原因是 。
34.读图回答问题。(9分)
(1)从热量带构成上看,甲图所示地区大部分位于 带。
(2)从图中可看出,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在东部地区的分水岭是 。
(3)从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乙图的生产模式与甲图中吻合的地方是:A处 ,B处 ,C处 。
(4)F图中安排阔叶林、毛竹、农田、果园,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应该是 。
(5)甲图中A、C在自然条件上的相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
(6)A、B、C三地农产品商品率最高的是 。
35.2005年8月16日东北两家最大的钢铁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沈阳联合重组成立鞍本钢铁集团。这标志着全球排名前五位的钢铁航母将正式起航。重组后的鞍本钢铁集团以具本备了年生产钢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与上海宝钢比肩而立,形成南宝钢、北鞍钢比肩而立,到2010年,要把鞍本钢铁集团建设成年产钢3000万吨以上,具有强大国际金整理竞争力的钢铁工业航母。(14分)
(1)该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约为 ,主要出现在 省。
(2)图中P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约是 。与附近同纬度地区相比。其年较差 。原因是 。
(3)简要归纳出东北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
(4)写出地形剖面图中字母A,B,D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 ;B D 。
(5)C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
(6)按本钢铁集团所在的区域是我国四大重要的工业及基地之一—料中南重工业基地。简述该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D 2.B 3.D 4.D 5.B 6.A 7.C 8.D 9.C 10.A 11.A 12.A 13.C 14.D 15.D 16.B 17.B 18.A 19.A 20.B 21.C 22.C 23.C 24.A 25.C 26.A 27.A 28.A 29.B 30.B
二、综合题(共55分)
31.(1)汉江盆地(谷地) 秦岭 渭河平原 黄土高原
(2)亚热带 水稻
(3)断裂下陷 冬小麦 棉花
(4)黄土 风力 沟谷发育(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流水侵蚀
(5)水土流失 之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6)C 位于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上
32.(1)东线方案 长江 海河
(2)图示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集中在7、8月份;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生产生活的用水量大;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严重
(3)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减少东线的工程量 b→c
(4)①有效控制长江流域的排污量,确保长江干流上取水源地水质优良
②对输水沿线的工矿企业进行治理整顿,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关停并转,以减少排污量
③对沿线城市生活污染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④在沿线地区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质
⑤加强《水法》、《污水防治法》等法规的宣传,增强公众与社会的环保意识等
33.(1)东海 南海
(2)热带种植园农业 纬度低 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
(3)四川 贵州 广西 广东 水电(电力) ①缓解输入地(广东)能源紧张状况;②促进输入地经济发展;③减轻输入地环境污染
(4)洪涝(或暴雨) 台风 赤潮(海洋石油污染也可)
(5)拓宽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减轻了对中东石油的以来;中哈两国相邻,使石油运输国家安全、便捷
34.(1)亚热带 (2)南岭 (3)E F D
(4)阔叶林——毛竹——果园——农田
(5)地势低 C地区比A地区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大,雨季长,集中5—9月
(6)C
35.(1)48℃ 黑龙江
(2)39℃ 小 P地为大兴安岭,受山地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
(3)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由高纬向低纬减小)
(4)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 长白山地
(5)特点:①粮食商品率高;②提供商品粮多;③机械化程度高
形成条件:①耕地面积广大,集中连片分布;②雨热同期;③土壤肥沃
(6)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工业基础雄厚
存在问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或不足),环境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