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2-07 17: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
  B.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3.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水网稠密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掘井导致草场破坏的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樵采
5.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 D.工矿开采不重视环境保护
6.下列叙述不属于热带雨林被破坏背景因素的是(  )
 A.发达国家对雨林优质硬木需求多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土地需求膨胀
  C.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D.发达国家坚持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7.下面属于分布在大陆向风地带的热带雨林是(  )
A.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 B.非洲的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D.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
8.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  )
  A.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
  B.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C.利用水面发展水产养殖
  D.湿地多为河流的源头
第1页,共8页
2005年9月8~2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科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联合组成15人库姆塔格沙漠科考队,首次对库姆塔格沙漠进行了全面综合科学考察。据此回答9~10题:
9.库姆塔格沙漠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之所以能穿越大片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
A.路途遥远,但十分平坦 B.沿途有成片绿洲
C.良田、牧场多便于人畜休整 D.白天流动沙丘少
10.GPS卫星定位、卫星影像、远红外测距仪、卫星电话等现代高科技装备广泛应用在此次沙漠科考中。其中,GPS卫星定位的特点是(  )
①全球性   ②全天候   ③连续性   ④实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规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B.清洁能源即为新能源
C.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利用的能源都是常规能源
D.新能源与常规能源都是相对而言,随着新能源逐渐被广泛应用,它就转化为常规能源了
12.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加强交通建设,扩大煤炭外运
C.优化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D.增加煤炭生产,多输出煤炭
13.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14.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浙江温州模式的是(  )
A.小商品经营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C.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D.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 城市化
1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16.产业转移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属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是(  )
A.建厂 B.对外直接投资
C.建立研发机构 D.设立营销网络
第2页,共8页
17.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A.宁、陕、晋、川、鲁 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 D.新、青、陕、晋、豫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18~19题:
18.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19.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时进行
20.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绿色屏障”,“绿色屏障”主要是指(   )
A.有绿颜色的农产品        B.肉、蛋、奶等高营养食品
C.对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检验   D.各国保护本国农产品的政策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B.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22.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D.交通定位导航
第3页,共8页
23.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B.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C.北方的生态会受一定影响
D.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24.我国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
A.“春洼” 大风 B.“夏岗” 洪水
C.“冬阳” 低温 D.“秋平” 大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今年首次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即“民工荒”,波及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尤其以珠江三角洲为甚,并已引起广泛关注。据材料回答25~26题:
25.今年“民工荒”较严重的省区是(  )
A.广东   B.浙江      C.山东 D.辽宁
26.珠江三角洲“民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
B.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西部、东北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C.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萧条,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D.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数量减少
27.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 水土流失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酸雨污染
D.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 臭氧层空洞
28.关于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B.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C.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29.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地采伐遗迹示意图,结合林区现状,正确地说法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南、北、东、西
B.图中树种可能是红松或白桦树
C.林区林木砍伐后,减少植物蒸腾作用,
会促进土壤沼泽化
D.大小树木皆伐,不利于林木更新
30.常见斑点状土地荒漠圈的地方是(  )
A.塔里木河下游 B.呼伦贝尔草原 C.锡林郭勒草原 D.科尔沁沙地
第4页,共8页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年”。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要求各地,围绕“防沙治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1)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有何特点
                                      。
(2)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而          又起决定性的作用。
(4)为了有效治理荒漠化,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         生态建设工程。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分)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生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 ,降到现在的1.6 元/kg ,降幅近30%。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第5页,共8页
材料三: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生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
(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    。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    。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33.阅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甲图                乙图
(1)C河段水能资源特别丰富的原因是         、        。
(2)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第6页,共8页
(3)填出图甲中城市名称:A.      ,C.       。
(4)我国已建立了两座核电站,其中位于甲图中的是      核电站,位于乙图中
是      核电站。在这两个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原因是          

(5)甲乙两地区都生产的一种纺织原料是    ,乙图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这种农业的优点是                             
                                       。
34.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被称为“地球之肺”。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4分)
(1)写出世界上除了亚马逊雨林外的另外两大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地区         。
(2)如果亚马逊雨林被毁,当地的地理环境及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尤其是亚马逊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因而全世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呼声越来越高。请你提出协调雨林开发和保护这一矛盾的可能办法。(至少3点)
                                       
                                       
                                       

35.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群”分布图。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埔、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根据图示和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4分)
第7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1)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广州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

(2)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有利于 。
(3)近10年来,日本汽车企业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其跨国公司将下属企业分散布局,有利于     生产成本,      产品市场。日本在广州花都建立全球第四个汽车研发中心,这有利于产品的      化趋势,以满足顾客需要。
(4)简要分析说明城市发展私人汽车带来不利影响。

第8页,共8页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C  6.C  7.C  8.A  9.B 10.A
11.D 12.C 13.D 14.A 15.C 16.C 17.B 18.A 19.D 20.C
(二)双项选择题:
21.AB 22.BC 23.BC 24.AC 25.AB 26.AB 27.AD 28.BD 
29.BD 30.BC
二、综合题:
31.(1)面积大,分布广,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其中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布
最集中,发展最严重
(2)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3)年降水量变化    人类的活动 (4)“三北”防护林
32.(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C
(3)价格低    含油量高 (4)AC
(5)低   东北地区较纬度高,水热条件较差,农作物一年一熟。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6)高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3.(1)流量大    落差大
   (2)自然条件: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3)杭州    宁波
    (4)奉山    大亚湾    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需要能源多。
    (5)蚕丝    基塘农业   充分利用土地,塘基互养,良性循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充足的原料;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
34.(1)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
(2)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①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地表侵蚀加剧;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3)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④选择性的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⑤建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35.(1)占领中国市场,绕关税壁垒,土地租金及劳动力低廉,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广州是市场区域中心。
(2)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3)降低   占领   本地化
(4)加剧城市交通紧张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