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课件 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3 12: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你知道吗?
开眼看世界前
有这样一个你没有注意到的中国……
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清代看京剧的民众
皮影戏
古代人们也可以看“电影”的……
听说书、看商家的广告是古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鸦片战争
的隆隆炮声

叩开了中国

近代之路
近代之路
欧美文化

逐渐地

传入中国
西风东渐
政治、经济领域的诸多变化
折射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绿藤蔓延
中国人的大众传媒也在悄然改变
大众传媒的更新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
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
特点: 介绍科学知识
每期扉页上附印一行字:“本刊是为了推广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
宣传教会、知识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上海,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探究: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1831至1833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 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
C. 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 D. 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
外报充当了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开启民智,促进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近代思想、经济的发展。
2、 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报刊上登载的一些传教士翻译的西方经济理论著作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 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已发生转变 B. 报刊成为传播西学的主要途径
C. 传统经济政策和理念受到冲击 D. 洋务运动具备了经济理论基础
报刊 译者 经济理论译著
《万国公报》 林乐知 《论谋富之法》两篇
马林 《富民策》等六篇
嘉托玛 《富国新策》(连载十一期)
《中西教会报》 马林 《以地征钱论》《地租公义篇》等
国人办报先例:
1873,艾小梅汉口《昭文新报》
2、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材料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探究:为何国人掀起办报热潮?
列强入侵,清廷腐败,近代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望通过办报宣传本派别的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利润的吸引;
西方民主思想和先进技术的传播;
共产党
国民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2年,国民党第二战区军报《阵中日报》的部分报道如下。这些报道
A. 隐含了该报对抗日战争由贬到褒的态度
B. 有利于鼓舞抗日军民奋勇抗战的士气
C. 说明全民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 反映了正面战场士兵厌战情绪的蔓延
3月21日 《滇缅路虽被封闭中国抗战决不停止》
5月24日 《英报急呼“援助中国”—欲使日本被制于远东必须援助中国之抗战》
7月5日 集中报道日军遇挫的(山西)华灵庙战斗的文章《殉国壮士姓名》《以成仁之心达歼敌目的》《华灵庙壮士可谓壮士种子》《华灵庙得失关系自大》《古今中外历史罕见》等
新中国成立后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3、近代报刊业的繁荣
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思想:传播知识,开启民智,促进西方科学文化、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经济: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政治: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与人民的生活日益密切等。
特点:
1. 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 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 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 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
2.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出现的意义是()
A. 拓宽了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 B. 为民众提供客观准确的政治信息
C. 为民主人士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 D. 取代邸报等媒体成为官方信息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