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原创)教师版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原创)教师版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3 12: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浙鳌高中 编写人 :MAF 日期:2019.10

学习目标 重点关注
1、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的史实。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 2、北洋军阀的统治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

【时空坐标】




【教材研读】
首先同学们看一下引言部分的文字和图片,讲一下北洋军阀的的统治时期的时间范围
提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包括直、皖、奉三大派系,彼此展开了军阀混战。1928年,奉系军阀“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彻底覆灭。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教材的第一个内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首先完成本目清单
1、袁世凯复辟
(1)准备
①对内:
②对外:
(2)复辟:袁世凯称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护国战争
(1)原因
(2)开始: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近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概念阐释:责任内阁制】
参考答案:
(1)内阁一般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的领袖人物组成,其首脑称总理或首相。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
(2)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失败了?
参考答案: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护国运动的开展,各地讨袁势力的强大。
(4)“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课的第二个内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一、首先完成本目的知识清单:
1.军阀割据
(1)形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2)影响: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过程:1917年,南下的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由于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
4.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二、关注思考点: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参考答案:这则通电是孙中山基护法运动的失败而得出的教训,认为南北军阀仅仅是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进行混战,是阻碍实现国家统一与实现民主共和的最大障碍,说明其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当时条件下,依靠军阀打军阀不可能维护民主共和,不可能取得革命成功,革命应该寻找新出路。
三、【知识拓展: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从政治上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从经济上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变化。(3)从思想上看,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4)从社会生活上看,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促使社会风俗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课的第三个内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阅读教材,完成以下知识清单
1.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2.社会生活的变化: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二、关注学思之窗: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914—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减少。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其货振兴实业的热情。
(3)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5)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三、【知识补充】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家----荣氏兄弟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18751952),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896年,兄弟二人随父亲与他人合资开办了广生钱庄,开始了经营生涯。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保兴面粉厂正式开工。从1912-1921年,他们通过设立新厂的办法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西欧、东南亚,成为闻名中外的“面粉大王”。
四、【疑难点拨】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剪下辫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清朝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一时间,剪辫的浪潮便风起云涌,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为了迅速地除去这一恶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子的法令,对在全国范围内剪除辫子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个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一、阅读教材,完成以下知识清单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旗帜:民主与科学。
3.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解读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思想自由”的主要目的是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这种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阵地。
三、思考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四、【史料实证】文学革命
史料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新青年》
教师解读: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讲: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难点透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方面:一是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二是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传播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六、儒家思想在戊戌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中的不同命运,完成下面的表格

【本课小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上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的时期表现在:
戊戌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命运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尊孔复古”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目的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不足之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高考真题训练】
例[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已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文边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内容。(1)问,从材料中即可得出严复在不同时期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差异,分别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评价:不准确。
理由: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