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2006-9
内容: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
1、热带、暖温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
A.气温 B.积温 C.均温 D.温差
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区域的特征有(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5、“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6、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7、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兼跨内、外流区 B.都兼跨地势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8、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 )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
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
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0、下列工业区中,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德国慕尼黑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11、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进步 B、跨国公司 C、交通运输业发展 D、信息交流工具改进
12、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13、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 )
A.北部的五大湖区 B.东北部工业发达区
C.东西沿海平原区 D.南部和西部地区
14、世界经济的“太平洋时代”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地理大发现之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美国南北战争之后
15、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16、20世纪原苏联发生的大风暴,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影响的结果 B、人地相关论思想影响的结果
C、人类中心论思想影响的结果 D、人地伙伴论思想影响的结果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7、关于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与干湿区的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量北多南少
C.东南为湿润区,西北为干旱区 D.东南为干旱区,西北为湿润区
18、有关均质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质区即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
B.按某一自然要素划分出的区域是均质区
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
D.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19、日本和英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表现在( )
A.面积相差不大 B.位于高纬度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位于大陆东部
20、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的匹兹堡( )
A.资源充足 B.环境恶化
C.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1、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
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22、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B.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量发展旱作农业
D.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仪征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2006-9
第Ⅱ卷
注意1-16是单项17-22是双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0分)
21、读图一,回答问题:(13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矿产地及矿产名称:
A B
C D
E F
(2)以上矿产地分布于东部地带的是 ,
分布于中部地带的是 ,
分布于西部地带的是 。(填字母)
(3)我国中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是 丰富,中部地带 工业和 工业发达。
(4)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在以上6个地区中的 处兴建镍合金基地。
22、根据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表1
地带
GDP比重(%)
人口比重(%)
人均GDP(元)
东部
59
41.1
10089
中部
27
35.7
5407
西部
14
23.2
4217
11、绘制东、中、西部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的扇形结构图。
12、绘制东、中、西部经济地带人均GDP的柱状图。
23、读图并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以及其他内容,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12分)
国家
世界著名渔场
A
A
海底隧道
B
B
全国最大金融中心
C
C
电子工业基地
D
D
能源资源状况及生产消费特点
24、读“五大湖地区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A是 市,是最重要的 (矿产)产区。
(2)图中B是 市,C是 市,E是 市,其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享有“钢都”之称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
(4)图中各城市共有的工业部门是 工业,该种工业布局的方式属 型,发展该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资源条件是 ,交通条件是 ,农业条件是 ,历史条件是 。
25、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三),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B 。
(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A
C
主要地貌单元
气候
植被
河流
26、读“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示意图”(图四)和“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表2)完成下列要求:
表2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
经济地带
面积
人口
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科技力量
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淡水资源
水力资源
农业用地
东部
75
21
20
20
5
90
70
80
94
95
10
西部
25
79
80
80
95
10
30
20
6
5
90
(资料来源:[俄]俄罗斯统计年鉴1999)
(1)说出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与西部经济地带之间的分界线名称。
(2)俄罗斯西部经济地带的人口密度约为东部经济地带的 倍,分析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5 BADDC 6-10 DABBD 11-15 AADCC 16 C
17-22 AC BD AC AC AC BC
21 (1)云南个旧锡矿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 江西大余钨矿 甘肃金昌镍矿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铁矿 河北迁安铁矿 (2)F BCE AD (3)能源和矿产资源 重 有色金属 (4)D
22 略
23 先行后列从左到右依次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英吉利海峡隧道,青函隧道 伦敦 ,东京 苏格兰中部地区,九州岛 英国陆上有较丰富的煤,北海油田的开发,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国;英国是世界能源主要生产国之一,是发达国家中少数不需要进口能源的国家之一 日本水能与地热较丰富,其他能源贫乏;世界上进口能源最多,对外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24 (1)德卢斯 铁矿 (2)芝加哥 底特律 匹兹堡 C E (3)铁矿石 煤炭 (4)钢铁 资源(或煤铁复合体) 煤、铁资源丰富 五大湖和运河廉价水运条件 农业基础好 开发历史悠久
25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分) 青藏高寒区(1分) (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4分) (3)(8分)
A
C
主要地貌单元
高原、盆地、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
气候
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
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植被
草原、荒漠
森林
河流
较少,水量小
较多,水量较大
(1)乌拉尔山脉
11
地形崎岖 多山地、高原
气候寒冷 纬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