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06.04.26 14:50—16.50
考试内容: 地球与地图 宇宙环境 大气环境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米,读图完成3-4题。
3.山峰N的最大海拔高度可能为
A.90米 B.89米 C.79米 D.97米
4.若用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下图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当地情况相符的图是
A B C D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船运行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成43度的夹角,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时间大约21小时。读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位置示意图,完成6—7题。
6.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与“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相距约
A.3800Km B.5800Km
C.7800Km D.9800Km
7.神舟五号在太空中,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A.1.5小时 B.7小时 C.14小时 D.24小时
读下图“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8——9题
8.若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地某两天的气温日变化,且其中有一条表示阴天情况,则与形成两条曲线形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关的是
①大气的反射作用 ②大气的吸收作用 ③大气的散射作用 ④大气的逆辐射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若A、B两曲线表示两个纬度相同的地区的同一天的气温日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比B地靠近海洋 B.A地比B地远离海洋
C.A地比B地较多受海洋影响 D.A地比B地海拔高
10.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11、从气温随高度变化而影响大气稳定的角度考虑,下面四幅图中,哪幅图所示地点最容易出现大气污染现象
读右图,等值线a<b<c,据此完成12~13题。
12.如果甲为陆地,乙为海洋,a、b、c为等温线。则图示区域为
A. 南半球7月等温线图
B.北半球1月等温线图
C. 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
D.南半球1月等温线图
13.如果a、b、c为等压线,则甲地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 B.晴朗
C.暴雨 D.偏北风
14.读右图某地等温线示意图P地区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洼,有沙漠分布
B.气温大于10℃小于20℃
C.一座山,山上有冰川
D.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达2000米
下表是我国某地的地理信息,据此回答15~16题。
经纬度
海拔(米)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毫米)
1040E,310N附近
505
25.8
5.6
976
15.该地位于
A.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D.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16.该地与1200E,310N相比,1月平均气温较高,原因是
A.北部有山脉的屏障 B.受海洋的影响大
C.海拔较低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回归线附近,有关三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热带荒漠带
B、①②是热带荒漠带, ③是热带雨林带
C、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①②③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18、③地气候的成因是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赤道低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气压帯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读右图--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根据雨带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江浙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0、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右图是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区间统计图,据此分析21-22题:
21.下列城市与气候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上海——甲 B.罗马——甲
C.伦敦——丙 D.南京——乙
22.就气候形成和分布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乙类气候分布
B.亚洲缺少甲类气候
C.丙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高温多雨
D.甲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右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甲地纬度为30度,虚线为昏线。读图做23 -24题。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在丁地的东北方向
B.甲地日落方向是西南方向
C.甲地比丙地昼长
D.甲地与丙地同时日落
24.当图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的地方时为17时20分
B.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00°W
D.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下图为北半球一锋面气旋。读图3回答25—28题。
25.地球上多锋面气旋的地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中纬西风带
26.关于甲、乙两个锋面的正确叙述是
A.甲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 B.甲锋面的降水范围更大
C.乙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 D.乙锋面的降水范围更大
27.关于①②③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温、气压高于② B.④处气温日较差小于③
C.②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D.③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28.丙地容易出现霜冻天气,下列因素与此无关的是
A.雨过天晴,云量较少 B.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C.偏北风影响,气温较高 D.冷气团控制,水汽充足
图9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视运行图。回答29~30题:
29.a、b两地纬度分别是
A.66°34′N B.83°26′N C.70°23′N D.90°N
30.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变大,则
A.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大 B.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小
C.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 D.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不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道大题,共80分)
三、读图综合题(80分)
31、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C、F、G均为小城市,其余一般为居民点,回答:(16分)
居民点
A
B
C
D
E
F
G
人口(万)
0.8
0.4
5.3
0.4
0.7
8.7
17.2
(1)从图中可知城市均分布在河流两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图中量算GF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_km。
(3)如果在本区建设一座大坝,并使库区最高水位提高到海拔150m。在图上画出大坝的位置(注意画位置和长度)。
(4)从图和表格信息可推算库区移民约_________万人。简述该水库建设对城市G会有什么意义?
(5)某人站在A地,________(可以、不可以)看到山峰H,请用地形剖面图说明。(4分)
32、我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一直坚持观察阳光照射情况,他们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图13是他们设计的一道题:已知学校所在地昼长夜短,A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
a=70°,请回答以下问题:(15分)
(l)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三a一年中会在一定幅度范围内变化,其可以达到的最小角度是_________
(5)在图12中绘出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提示:绘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并在夜半球画斜线)
33、材料:某一台风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二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三、图四所示。(15分)
台风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强烈显示,影响广东的台风的源地来自的海域是__________该台风中心是从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过境的。
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当天的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风,
试分析该台风给广东带来的利与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图2—5,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2—5
(1)填表:
图中区域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气候成因
A
B
(2)图中c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请分析其分布直达赤道附近的原因。
35 .问题探究。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20 分)
材料一:研究小组从 M 地出发,如图 12 所示。
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 0 . 8 ℃ 。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水 0 . 5 ℃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 1 ℃ 。”
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 13 。
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 )计算同一海拔高度 A 、 B 两地的气温。
( 2 )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
( 3 )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
( 4 )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海拔越越高,气温越低。
( 5 )山地阻挡了海洋气流的深人,山地常成为气候类型的分界线。试各举中国和世界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南海中学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地理科答题卷 2006.04.26
第Ⅱ卷(非选择题 80分)
三、读图综合题(80分)
31、(1) 、
(2)
(3)
(4) ,
、
(5)
32、(l) 、
(2)
(3)
(4)
(5)在图12中绘出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
33、(1) 、 、
(2)
34. (1)填表:
图中区域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气候成因
A
B
(2) , 。
35 .( 1 ) A : 、 B :
( 2 ) 、
( 3 )
( 4 )
( 5 )
南海中学高二地理期中考试(2006、4)
地理答案
一、单选题:1-5:BBBCB 6-10:CAACB 11-15:ACBDC 16-20:ACCBC
二、双选题:21-25:BD CD BC AC CD 26-30:AD BC CD BD BD
三、读图综合题
31.(16分)(1)城市临近河流便于取得水源,并且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2分)
(2)11-18km范围内的数字均符合题意(可以根据纬线相差1°实际距离为110km)。(2分)
(3)要注意选择最狭窄的峡谷地区,大坝两侧高度为150m。(2分)
(4)7.2(A、C、D、E四个村镇之和)(2分)缓解该地洪涝灾害,改善枯水期水质。(2分)
(5)可以(2分) 地形剖面图略(4分)
32.(15分)(1)65。E、200N 200N向南北两侧递减
(2)700N—900N (3)15时40分 (4)66034/ (每空2分) (5)略(5分)
33、(15分)(1)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B
(2)台风中心过境 (3)偏北(西北风) (每空2分)
(4)弊:强风掀翻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严重的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岛屿(3分);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2分)
34、(14分)(每点2分)
区域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气候成因
A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巴西暖流影响
(2)热带沙漠气候;原因:受秘鲁寒流影响
35、 (20分)
(1)A:22°C (2分) B:28°C (2分)
(2)1000米(2分) 1000米附近以下云雨天气,以上天气晴朗(4分) 。
(3)迎风坡多云雨;北风坡天气多晴朗(4分) 。
(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较强,但空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分)
(5) 中国:大兴安岭、贺兰山等阻挡东南季风进入,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分) 。(若举例合理,则可得分)
世界:如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海洋水汽进入,形成南、北美洲大陆西岸与东岸、中部气候类型的差异(2分) 。 (若举例合理,则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