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01中学高二地理下半年期中考试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5年601中学高二地理下半年期中考试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2-24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01中学2005年秋季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
出卷人:张伟平 审题人:王伟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决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据此活动1—3题:
1、下图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人口出生率
4 ●④

3 ●③

2 ●①

1 ●②

1 2 3 4 人口死亡率
A、① B、 ② C、③ D、④
2、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口再生产特征有
A、环境质量好,平均寿命长 B、食物充足,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出生率很高 D、人口增长迅速
3、下列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地区分布的配对,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始型 B、德国、芬兰——传统型
C、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现代型 D、南部非洲的大部分——过渡型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既要考虑租金因素,还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既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要保护城市环境。据此回答4—6题:
4、下图“有关工厂设施与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示意图”。下列各排序正确的是
A、①电镀厂 ②冶炼厂 ③飞机场 ④水泥厂
B、①电镀厂 ②水泥厂 ③冶炼厂 ④飞机场
C、①冶炼厂 ②水泥厂 ③电镀厂 ④飞机场
D、①水泥厂 ②电镀厂 ③飞机场 ④冶炼厂
5、下图所示工业区中最适合布局的工业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机械工业 D、电子工业
6、从经济因素方面讲,土地价格和租金随通达程度变化的趋势是
A、有着高低不平的变化 B、呈直线变化
C、呈椭圆形变化 D、呈螺旋式变化
文化景观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基础之上的,因此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点,可能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据此回答7—11题:
7、关于文化景观对自然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有百利而无一害
B、都江堰对自然改变违反在自然规律
C、城市是自然受改变最强烈的地区
D、围湖造田顺应了自然规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是文化景观
B、云岗石窟不是宗教文化景观
C、五台山是自然景观,山上的寺庙是文化景观
D、高速公路和汽车都是文化景观
9、关于文化景观有自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B、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必定可以看到相同的文化景观
C、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精神文化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
D、任何生产力水平下,民居的建筑形式都要明显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10、下列文化景观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草地开垦为耕地 D、红壤丘陵种植茶树
11、下列能反映文化事物与自然环境具有密切关系的是
A、我国南方的农村房屋多为斜顶结构
B、我国东北人喜欢扭秧歌
C、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
D、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如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2-13题
12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0°,70E° B 0°,110W° C 0°,90W°D 0 °,130E°
13 甲地的时间可能是
A 3月21日0时 B 6月22日18时 C 9月23日12时 D 12月22时6时
14 在太阳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 耀斑和日珥 C 黑子和日珥 D 耀斑和日珥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但在接待境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次。据此回答15—18题:
15、游览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最适宜的观赏点是
A、远望 B、近观 C、特定的地点 D、乘船畅游其中
16、下列说法不适合于桂林风景区的是
A、这种景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上
B、这种景观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C、这种景观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凡性、长存性
D、境外游客是桂林风景区接待的主要旅游者
17、对于国内游客来说,杭州与桂林相比
A、游览价值高 B、通达性好 C、经济距离长 D、环境承载量低
18、与桂林风景区属于同一种类型的是
A、北京故宫 B、高尔夫球场 C、黄山迎客松 D、恒山悬空寺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20 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 继续稳定人口的低生育水平
B 遏制人口老龄化趋势
C 提高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21 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低价最高的是
A 成片住宅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大型绿地区 D 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22 据调查,我国使用手机发短信年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它人群扩散的。这种文化扩散属于
A 等级扩散 B 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传染扩散
在城市中,不同地段担负着不同的职能,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形成的区位条件不同。据此回答23—25题:
23、下列说法不符合城市功能区特点的是
A、功能区是指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B、在同一功能区内,既有它的主要功能,也可兼有其他功能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产生都有一个商业区、一个工业区和一个住宅区
24、工业区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便于原料输入 B、便于产品运输 C、便于工人上下班 D、分享集聚利益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外缘对于工业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这里地租很低
B、城市中心有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及远加强的
D、通达性越好,土地的价格或租金越高
601中学2005年秋季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
姓名 班级
一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50分)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回答(12分)
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的省有(简称) 、 、 、
;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 。
AB线西北部,面积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三,人口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点三,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
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 、 、 。
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6分)
(1)该城市最小风频是 风,经过城区河流的流向是 。
(2) 若该城市要布置下列城市功能区:文化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仓储区,你认为布置在图中哪一区域最好?
A 、C 、E 、
(3) 从保护环境看,该城市在A与B、C区域之间,宜建设 。
3、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工程建筑,也是勘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工程之一。读图完成:
(12分)
万里长城示意图
(1)长城属于_______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长城也反映出我国的_______(物质、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它的旅游价值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城位于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附近。在陕、晋的北部边缘较为明显。如:
地形上可作为_______区和_______区(我国两大著名地形区)的分界线;
气候上是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和东部_______区的分界(并与我国400㎜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农业上是我国_______(粮食作物)和_______(粮食作物)种植的分界线,还是我国古代农业和_______的分界线。
4读中心点为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回答(8分)
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
这时北京时间为7月 日 时。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是 与 之间,非洲好望角的气候特征是

5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模式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蚕叶喂蚕,蚕沙(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这种古老的农业生态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发展和完善。现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作为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按农业地域类型,“桑基鱼塘”属于 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能使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农业和副业紧密联系,取得了良好的 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
效益的统一。
(2)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沼气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能源应用程度划分,沼气属于
能源。
(3)该系统景观属于
A自然景观 B 物质文化景观 C 精神文化景观 D非物质文化景观
该系统景观是一个人类顺应 规律,并充分利用 的生动例子。
“桑基鱼塘”的新型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 进步带来的,主要是在景观的 性上有了拓展,同时也体现了文化景观的 性。
“桑基鱼塘”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来太湖平原也出现了这种生态农业的布局形式,在文化的扩散上属于 扩散,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后来发展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相似的 。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C C B D 6—10 A C C A C 11—15 A B A D
16—20 A B C B C 21—25 A D D D D
二、综合题: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极高 极高 极低 原始
(3)A、E A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高死亡率所致,E阶段自然增长率低是低出生率所致 (4)E C D 现代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快 现代
2、(1)80年代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口,也吸引大量人口。 (2)交通,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 (3)建设城市新区
3、(1)阿拉伯 犹太(以色列) (2)加沙 戈兰 约旦 耶路撒冷 地中
(3)埃及 长绒棉 金字塔 (4)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联合国的主导下,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做出的切实努力,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我国人民也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得到了有益的支援。
4、(1)有利于边疆开发,巩固国防,增进民族融合。 (2)首先是因为北方战乱,其次是因为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南移,第三是因为南方自然条件较北方好。 (3)民工从农村流入城市,从内地流入沿海地区,从贫困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从高原山区流入平原地区。 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外地民工承担了许多脏、累的体力劳动,加快了城市基本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5、(1)BC (2)A (3)C CABD (4)目前我国的和问题十分严峻,必须依法加强对环境的治理。要正确看待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的关系,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兼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合理即可)
1鲁 豫 苏 台 上海
气候干燥,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