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五中2006年下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衡东五中2006年下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1-11 15: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衡东五中2006年下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社会生产力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工农业发展水平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4.当今社会,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社会环境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原生环境 D.次生环境
5.?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 旅游、观光、购物 B 。 娱乐、享受美食、拍照
C.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 D 。会友、领略自然风光、抒发情感
6.? 下列文化景观属于人类精神活动景观的是:
A 。城市、村落、农田、道路 B。 学校、古岩画、纪念碑、法院
C 。 纪念碑、博物馆、森林、小溪 D 。学校、果园、城市、水平、水平梯田
7.? 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 。 我国的太原、上海、唐山 B 。 英国的阿伯丁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 。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 D。 我国的西安和澳大利亚的悉尼
8.? 有些大学从英国聘请了教师来教授英语,这种语言传播过程属于:
A 。 传染扩散 B 。迁移扩散 C 。刺激扩散 D。 等级扩散
9.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的依据是:
A 。 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B 。 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
C 。 旅游资源的规模大小 D 。 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
10.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具有多样性和长存性 B。 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
C 。 具有非凡性和可创造性
D 。 旅游资源中只有自然景观才具有非凡性,人文景观仅有历史研究价值
11.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
C.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根本因素
12.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的面积较大
B.住宅区内也会有商店或工厂
C.低级住宅区总是远离市中心
D.同类经济活动因彼此竞争而分离
13.工业用地应布置的区位有
A.沿铁路、公路 B.沿河或沿海的任何地方
C.远离交通枢纽 D.远离河流和居民区
14 .陆家嘴与浦西外滩共同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15.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B.风俗、习惯
C.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D.收入与知名度
16.关于城市规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B.中小城市规模有限,无需花费力量于城市规划
C.它是城市目前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D.因其只有一定的时效性,故没有必要考虑得过于长久
17.城市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18.下列文化景观中违背自然规律的是
A.中国的都江堰          B.黄土高原的人工林   
C.华北平原上的灌溉排水渠道    D.洞庭湖沿岸人民围湖造田
19.企业在另一个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这种现象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20.作为一个旅游者个人应具备的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有快捷的交通工具
C.有旅游的动机、时间和金钱   D.有拍照的技能和旅行经验
21. 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自然景观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C.旅游资源均有科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22.“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是描绘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23.扬州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的原因是 A.水源供应不足??? ? B.战争迫使人口迁移 C.政治中心的转移?? D.交通条件变化 24、克山病是环境中哪种元素缺乏引起的
A、钙 B、硒 C、碘 D、锌
25.观赏黄果树瀑布,为了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最宜
A.在两边的山坡侧视 B.在两边的山顶俯视
C.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D.在适当的距离俯视
26.有关人口素质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没什么影响
B.人口身体素质高低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
C.地方病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
D.一个地方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27、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历史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
28、“摇滚乐在20年代中、后期兴起,风靡美国。这种音乐开始接受的是年轻人,而后扩大到中年人。”这种文化扩散形式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39.有关城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B.人口多、规模大 ??C.建筑密度大,道路系统复杂?????? D.人口文化背景比较一致 30.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角度考虑,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B.交通线尽量通过城市中心区 ??C.有污染的工业尽量集中布局???????????D.加强绿化,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
3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不同类型的是 ( )
A.宁夏清真寺 B.埃及金 C.黄山云海 D.傣族风情
32.按照旅游环境的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
A.黄山、庐山、华山 B.华山、黄山、庐山
C.庐山、华山、黄山 D.庐山、黄山、华山
33.到西藏旅游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到云南的旅游人数,是因为西藏 ( )
①游览价值不高 ②经济距离过长 ③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④交通不便
34.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35.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36.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5N
37.某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当地正午),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24分,该地的经度是:
A.114°E B.120°E C.126°E D.104°E
3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
39.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大会投票决定上海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据此回答
40、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22时30分,世界博览会在摩纳哥(东一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
A、3日15时30 B、2日9时30分
C、3日9时30分 D、2日15时3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 、
和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42.读下图,回答问题(共8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 ,计算方法是 。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开始于 率的下降,依赖于______ 率的下降,完成于 与 的接近,它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3)从图中看,C、D两阶段死亡最低,至 阶段死亡率又有较明显的上升,这是因为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4)我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结果。
4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图中统计数据反映出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的关系是: 。在同等学历的育龄妇女中,生育率的地区差异是: 。
(2)上述分析表明, 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等 因素作用的结果。
44.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2分)
(1)在图 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 。
(2)①类用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呈 发展的状况,低级住宅区往往与 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 __________________相联系。
(3)D区用地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 多分布在中间, 多分布在高层。
(4)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 。
4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1 上海世博会会址几经斟酌,最终选定在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市中心的一段旧城区,总用地面积400公顷。一条椭圆形运河,多条绿色植物走廊,一座专供游人在浦江两岸徜徉观光的花桥,将世博会场馆建设和谐地融入浦江两岸宏伟的整体开发工程中。最重要的是,这里目前都是成片的杂乱交错的旧厂房、船坞和民居。举办世博会将极大地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推动黄浦江两岸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地区繁荣,世博会会址从而将成为继外滩和陆家嘴之后,上海城市形象的新标志。
材料2 2002年上海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
47.6
50.6
(1)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2002年上海产业构成”表中数据,图8中正确表示2002年产业构成的是____________点(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迅速发展,预计今后变动的趋势是向____________点(填写字母)的方向发展。
(2)上海将成为黄浦江水景衬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市中心区以_______________产业为主,工业项目从总体上看是不断向___________移动;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分布。
46.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5分)
?????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项目 国家???? 1970年???? 1992年 ???? 城市人口比重(%)????人均GDP????城市人口比重(%)????人均GDP 埃塞俄比亚?? ??9???? 69?? ??13???? 114 韩??国???? 41?? ??282??? ?74???? 6777 英??国???? 89??? ?1912???? 89??? ?15625 美??国???? 74???? 4861??? ?76??? ?23180 日??本?? ??71??? ?1946???? 77?? ??29486 (1)资料中叙述的现象在表中的?___________????????(国家)最明显,人们称为逆城市化现象,这是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衡东五中2006年下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答题卷)
班次: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41.(6分)-----每空一分
(1) 、 和 。 。
(2): 。(3): 。
42.(共8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43.(共4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共12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5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分,每空一分)?
(1) ①。 ②。 ③。
(2)
衡东五中2006年下高二地理第三次月考试题(答题卷)---参考答案
班次: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C
D
A
A
C
B
B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A
A
D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B
C
D
C
B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B
D
B
C
A
D
B
A
二.综合题(共40分)
41.(6分)-----每空一分
(1)广东 上海 京津 受经济条件影响,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开发大西北,经济布局的改变,需求大量劳动者。
(3)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增加财政收入。
注:原因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42.(共8分)每空一分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
(2)死亡;出生;死亡率;出生率
(3)E
(4)计划生育
43.(共4分)------每空一分
(1)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数越少; 城市比农村生育率低
(2)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4.(共12分)-------每空一分
(1)D;ACE; B; F
(2)背向;工业区 ;文化区
(3)零售店;一般商业活动;办公室;
(4)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5、(5分,每空一分)
(1)C E(2分)
(2)第三 市区外缘(郊区)(2分) 交通干线 (1分)
46.(5分,每空一分)
(1)英国? ?①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②城市与郊区之间交通发达;③郊区与城市相比,生态环境好? (2)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