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考 答 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A
A
A
A
A
D
C
B
B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D
B
B
B
A
D
C
B
A
D
B
A
二、综合题
31、(1)D C B A
(2)土地生产力越来越小 水分
(3)原生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4)东北 大兴安岭
32、A(1) B(4) C(3) D(7) E(8) F(5) G(6) H(2)
33、(1)均呈下降趋势(或走势吻合)(一致)
(2)潜水位上升 雨季降水多,地下水位上升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燥度大,潜水位下降,则积盐多
(4)合理排灌,防止潜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
34、(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西北地区气候变湿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和雪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江华二中2007年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文科地理试卷
命题制卷人:刘 杰 审题人:刘 杰
注意:1、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部分)和第II卷(综合题部分),共34道题。
3、请同学们按要求作答,否则记0分;考完后只交第II卷。
第I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四个选项,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第II卷相应的表格内。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右图自然区图完成1—2题。
1、东部季风区划分成a、b、c、d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植被
2、关于f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草原为主
C.降水量空间分布严格遵循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D.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无长河
3、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4、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5、下列有关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大开发属国土整治范畴 B.区域发展重在开发
C.一个国家发展不属于区域发展 D.我国治水的关键是发电和航运
6、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 B.22颗和4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8—10题。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9、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10、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
A.保水、保土、保肥 B.防治洪涝、降低地下水位
C.保塬、护坡、固沟 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
读右图“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B.乙处宜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1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右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所示各河流: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水能资源丰富
14、图中各城镇分布于河流的:
A.上游 B.中游
C.冲积扇上部 D.冲积扇中部和边缘
15、该地荒漠化扩展的原因,可能性较小的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近年来,三峡库区部分移民迁往上海等地,同时上海白猫洗涤剂厂与万县洗涤剂厂在重庆合资兴办新厂,并安置移民1000多名。据此完成16—20题。
16、关于三峡工程对川江段航道影响的不正确叙述是: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运输成本成倍降低
C.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17、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人少地多 B.上海与重庆环境相似
C.库区环境容量不足 D.上海急需劳动力
18、上海在重庆办厂,主要是利用当地的:
A.资源和资金优势 B.廉价劳动力和市场优势
C.优美的环境与人才集中的优势 D.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
19、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航运条件,这有利于减轻:
A.南昆铁路的压力 B.宝成铁路的压力
C.湘黔铁路的压力 D.襄渝铁路的压力
20、对开发性移民的正确叙述是:
A.开发性移民是最好的移民方式,所有因水利工程建设而产生的移民都要走这条路
B.开发性移民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
C.国家不再发放赔偿费给移民,所有移民赔偿资金作为开发资金
D.开发性移民就是国家发放贷款给移民进行国土开发,安置其自身的生活
读下图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21~23题。
21、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和绿洲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D.盆地周围人类开发历史悠久
22、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洪涝灾害频繁 D.地质灾害频繁
2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4—25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24、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分析黄淮海平原某地A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见下表),回答26-30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日数
1.5
1.8
3.8
5.7
3.0
3.0
0.7
0.8
0.8
2.0
1.4
0.6
平均气温(°C)
-3.2
-0.7
6.5
14.0
22.0
27.0
27.5
26.5
20.7
14.5
6.3
-0.7
降水量
3.3
7.5
4.2
20.0
33.0
60.0
101
110
78.0
40.2
26.2
3.5
26、该地区风力≥8级的大风日数平均在3天以上且降水量不是很大的月份主要在:
A.1,2,3 B.3,4,5 C.6,7,8 D.7,8,9
27、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8、该地A年的气候特征错误的是:
A.春旱多风沙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在七、八月 D.全年高温多雨
29、由表中可以推测A年中国是: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夏季风势力较弱 D.冬季风势力较强
30、该地A年发展农业的最大不利因素是:
A.春旱 B.夏涝 C.盐碱 D.风沙
●●●●●●●●●●●●
·······⊙·····⊙················⊙·····⊙··· 装········ 订······· 线···⊙·····⊙···············⊙·····⊙········
年 级
班 次
姓 名
教室序号
座 位 号
●●●●●●●●●●●●
第II卷(综合题部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四个选项,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的表格内,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读中国部分地区沿4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图中相应的字母:
森林草原地带______草原地带______荒漠草原地带______荒漠地带______
(2)图中自西向东,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变大或变小),这主要是由__ __ ___决定的。
(3)A地形区有库母塔格沙漠,该沙漠属于__ ____(原生或次生)沙漠。C地形区荒漠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
(4)D是_________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是 山脉。
32、根据下图所反映的人地关系问题,将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代码后的横线上。(8分)
(1)人口增加 (2)水土流失 (3)粮食短缺 (4)人均耕地减少
(5)需要更多劳力 (6)植被破坏 (7)燃料需求增加 (8)乱垦荒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33、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
某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与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
(1)3-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
(2)7-8月份,潜水水位变化的情况是 ;原因是
。
(3)8-10月份,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 ___
_ 。
(4)上述关系对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
34、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升高2.7℃,年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1967—1976年
1977—1986年
1987—1996年
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187.8
192
229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66.4
73
95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21世纪60—80年代
21世纪90年代
阿克苏河的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71.7—73.3
84.42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
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
上升了4米多(超过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由880平方公里扩大到
1000多平方公里
根据上述资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