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二年级月考地理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数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需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只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1~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现代型”
B、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的地区的死亡率不高于“过渡型”地区
C、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再生产为“过渡型”的典型
D、韩国、古巴、中国等国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
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2~3题。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
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
4.图中④国15-64岁的的人口比重占( )
A.35% B.40%
C.60% D.8%
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
取的相应措施是:( )
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6.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B.自然环境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
C.原始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的结果
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任何时期都无法对环境人口容量作定量的估计
B.假设影响因素相对稳定,可作相对定量的估算
C.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D.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6亿左右
8.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 )
A.一些地区缺硒引起的克山病
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
C.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吸烟会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健康
9.近年来,因艾滋病的传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非洲有个别国家的平均年龄下降到37岁,这主要反映了: ( )
A、自然灾害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B、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C、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D、气候、地形、水土等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10.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
A.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12.从城市的地域形态来看,下列四个城市中与众不同的是: ( )
A、成都 B、北京 C、沈阳 D、延安
13.上海浦东陆家嘴与浦西外滩共同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14.右图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甲地的等级最高
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 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
读下面城市布局与等高线图回答15—16题 :
15.P处设一钢铁厂,此处不可能位于: ( )
A、印度半岛 B、西欧平原 C、我国东南沿海 D、地中海沿岸
16.Q处是一家印染厂,河流的方向可能为: ( )
A、西南—东北 B、东北—西南 C、东南—西北 D、西北—东南
17.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
B、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一样
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
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
18.下列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源地的是: ( )
①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源地 ②以拼音文字为文化要素的古希腊文明发源地
③中国水稻栽培发源地 ④中国新石器文化发源地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9.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其主要原因是文化景观具有:
A.功能性 B.空间性 C.时代性 D.指示性
20.2001年,APEC会议后,唐装在我国大为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属于: (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21.下列事物是文化扩散载体是 ①汉堡包 ②西服 ③互联网 ④茶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
22.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所在的省(区)是: ( )
A.鄂、豫、皖 B.豫、晋、陇
C.陕、甘、宁 D.晋、冀、豫
23.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 )
A.发展经济 B.娱乐和享受
C.丰富物质生活 D.丰富文化生活
24.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
A.多样性、非凡性 B.季节性、地域性
C.可创造性、长存性 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25.观赏庐山瀑布,要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宜 ( )
A、远眺 B、置身其中 C、适当距离仰观 D、俯视
26.观赏时机不合适的是: ( )
A.夏季游庐山 B.雨过天晴游泰山
C.青海湖鸟岛秋季观鸟 D.桂林山水四季可观赏
27.关于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旅游资源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C.旅游资源均有科学价值而不具有经济价值
D.自然景观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28.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的是: ( )
A.荷兰风车 B. 洞庭湖边的民垸
C.江南丘陵的茶园 D.新疆的坎儿井
29.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体现在: ( )
①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②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联系起来
③古代园林建设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
④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清代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不能言”,主要反映旅游景观欣赏的要求是: ( )
A.抓住景观特点 B.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2001年我国旅游收入达2995亿元,而“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更是该业的一大亮点。据此完成31—33题。
31.旅游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被誉为: ( )
A、夕阳工业 B、无烟工业 C、绿色工业 D、休闲产业
32.为适应黄金周旅游,许多风景名山都修建了索道缆车,其目的在于; ( )
A、提高游览价值 B、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
C、提高美学价值 D、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33.由“假日旅游”到“假日经济”,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具有(最优选项): ( )
A、美学价值 B、科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
34.导致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各国地理位置、民族组成的变化 B、各国人口数量和领土轮廓的变化
C、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力量的变化 D、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
35.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我国要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名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 ( )
A、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B、增加国有经济成分
C、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D、改善人们就业状况
36.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正确叙述是: ( )
A、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将参与渗透到我国,破坏我国的传统文化
B、加入世贸会逐步降低关税,严重损害我国的利益
C、更有利于我国开办大量的乡镇企业
D、更有利于吸引外资、外国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二战后,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冲突和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据此回答37~38题:
37.阿以冲突一直不断,影响其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石油资源纠纷 B、种族和宗教矛盾
C、领土归属问题 D、大国插手
38.在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中,水源问题占有相当的地位。“水源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
A、这个地区的气候为温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很少
B、这个地区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很少
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水量越来越大,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D、这个地区的气候以热带雨林为主,水灾频繁
39.中国在1991年加入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 B、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C、东盟 D、澳新自由贸易区
40.关于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南北差距在逐步缩小 B.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制造业发达
D.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
41、读图,某城市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回答问题。(8分)
(1)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选址在哪处较好? 处,理由是 。
(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你认为在园林的布局上用什么构景手法能充分利用自然的优势?
。
(3)若大型园林由若干个景区组成,且有小路相
通,它的构景手法属于 。
(4)建园林时在河边修建亭、台、榭等的目的
是 。
(5)试说明D作为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
(6)E、F两山自然风光秀丽,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其中E地距城市40km,F地距城市140km,
旅游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应是 地,试说明理由。
。
42.读右面“六边形服务网格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 判断下列城市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杭州 ,温州 ,萧山区 ,金华 。
(2)判断下列商业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水果摊、书报亭 ,宾馆、电信局 ,珠宝行、疗养院 。
(3)从图中可分析得知,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
(4)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间的平均距离,可见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是: 。
(5)城市不仅仅是区域中的服务中心,而且还是区域的 中心和 中心。
4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所示的国家多数主要属于 区域性国际组织。
(2)图中所示区域最具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主要生产国是 (填字母)。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因为这里常年受
控制,所以 资源是当地生活和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90年代以来发生在该区域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主要有 (至少写两条)
(4)8世纪中期中国的罗盘、造纸术、火药等经阿拉伯和波斯地区传到欧洲,这种文化扩散属于 扩散。
(5)E国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 。
(6)美国插手该地区事物的目的是:战略上 ;经济上 。
44、读“三峡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铁路名称是:①是________线;③是_______线;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E________; F________;
(3)⑥是_____湖;H是______江; B是________水电站。
(4)分析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 _,
。
(5)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具有防洪功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BDCCA 6—10 ABDBA 11---15 DDAAC 16---20BCBBA 21—25ABBAC 26---30 CDBDD 31---35 BBDDA 36---40 DABAD
41、(8分)
(1)A 近自然山水森林,远离工业区,处于上风向,空地大
(2)借景
(3)隔景法
(4)供游人欣赏、休憩
(5)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避免了对城市大气和河流的污染
(6)E;E地距离城市较近(市场距离较近),交通方便,通达性好
42.(11分)(1)B C A C (2)A C B
(3)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城市的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4)级别高,距离远;级别低,距离近 (5)管理 经济增长
43、(1)阿盟 (2)石油 A 终年炎热干燥 副高 水 (3)海湾战争、阿以冲突
(4)迁移 (5)金字塔 (6)位于亚非欧交界处 控制丰富的石油资源
44.(10分)
(1) ①焦柳 ③成渝 (2) E成都 F重庆 (3) 洞庭 嘉陵 葛洲坝 (4) 落差大;流量大 (5) 拦蓄洪水,调节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