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四五单元练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地理第四五单元练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3-15 17: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镇江实验高中高二地理选修一册第四、五两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
1.下列关于旅游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有
A.锻炼体魄、积累知识、满足人类高层次的享受
B.旅游活动的经济作用主要是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C.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D.扩大交流,增进了解。
2.“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把握动机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 D.选择观赏位置
据统计2002年1月-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771家,比上年增长33.4%;合同外资额683.8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395.6亿美元,增长22.6%,实现了主要规模指标增长均在二成以上、实际投资额再创历史同期新高纪录。据此完成3-5题。
3.目前,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对外转移,以求降低成本,中国加工制造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投资行业,这是因为中国有
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潜力巨大的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近两年来,在新的一轮外商投资高潮中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明显加快,全球500强已经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其最终目的是
A.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B.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C.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D.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5.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许多跨国公司把中国纳入全球生产和采购链,并将本土或其他地方的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来;同时这些企业还将企业文化传到我国。这种文化传播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关于旅游市场距离,正确的叙述是
A.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越大,其开发价值也越大
B.旅游消费耗资多少与出游距离关系不大
C.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需求越强烈
D.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7.关于旅游业经济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地位的作用
B.有了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C.有利于国家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8.有关自然景观欣赏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位置欣赏,所产生美感相同
B.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旅游者随时可见
C.地貌的酷似造型的欣赏要在特定的位置
D.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春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
9.有关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其游览价值一定高
B.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无限的
C.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不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D.旅游活动的规律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0.诗句“日出江水红胜火,春来江山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A.动态美 B.形象美 C.色彩美 D.听觉美
11.下列体现了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的是
A.小浪底水利枢纽 B.黄埔港
C.五台山寺庙建筑 D.京九铁路
12.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13.对以情观景的正确理解是
①以情观景不能客观地审视自然美 ②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情感无关 ③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入感悟自然美 ④以情观景,会使自然美在旅游者中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审美结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构成旅游资源的是
①自然界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 ②具有非凡性特点的自然界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 ③人类的各种文化遗产,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④具有非凡性特点的人类的各种文化遗产、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A.② B.④ C.①② D.②④
15.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②自然景观多具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历史文化价值 ③旅游资源的使用会产生经济价值 ④旅游资源只有美学价值,不具有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关于我国园林构景艺术手法及其景观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景可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B.障景可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C.框景的目的是达到用园林中的门框、窗框、洞框等来丰富景观层次。
D.借景使所借之景与园中之景和谐统一,是园林整体效果成功的关键。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云南傣家竹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景观,反映了当地湿热的环境和建筑技术水平
B.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作为物质文化景观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宗教信仰与造像艺术水平
C.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虫神庙能大致反映当时蝗灾多发地区的分布情况
D.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上海城市雕塑之一“金钥匙”都属于物质文化景观
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不断加强,有理由相信经济全球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8—20题:
18.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正确的叙述是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挥资源、劳力和技术优势
B.可使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南北差距迅速缩小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劳动力廉价,吸引外资条件优越
D.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9.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进步   B.跨国公司
C.交通运输业发展 D.信息交流工具改进
20.在当今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往往是
A.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燃料和粮食
B.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料、燃料和粮食
C.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二、双项选择题(10×3=30分)
21.我国长城上烽火台的文化景观功能是
A.美学功能 B.军事信息传递
C.宗教信仰 D.旅游观赏功能
22.旅游活动中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旅游者乱抛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
B.对旅游资源的欣赏,没有移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而是大声喧哗的,影响他人观赏
C.没有把握欣赏旅游资源的最好时机和角度,领悟不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D.旅游者的活动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
23.下列各项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保护性和外向竞争性的特点,是走向经济全球化阶梯
B.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区域经济集团
C.加勒比共同体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区域经济集团的盟主
D.美国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两区域经济集团的盟主
24.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德国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件……这说明
A.当今社会任何商品生产已都不能在一国内完成
B.国际之间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C.一个国家必须把一项工作分散到许多国家里去完成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5.跨国公司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其主要表现有
A.生产的全球化和销售的全球化
B.将资本、技术和管理合为一体推广到世界各地
C.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
D.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26.下列组合宜乘船沿水路观赏的是
A.桂林山水、钱塘江大潮B.长江三峡、壶口瀑布
运河风光、漓江山色
D.多瑙河沿岸风光、威尼斯水城
27.在世界政治地图演变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国际地位
B.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插手一些矛盾集中地区,使地区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C.绝大部分国家越来越赞成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竞争
D.世界政治地图阵线日益分明,各国均积极参加军备竞赛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对于知识、文化、探险方面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B.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为探险、猎奇、游乐、疗养性质的旅游方面的意义
C.旅游资源的多样性,能反映出旅游资源价值的多重性
D.旅游资源可重复使用,使用的次数越多其价值越大
29.以下文化扩散的实例中,属于刺激扩散的是
A.中小学校普及普通话教育
B.我国大量社会青年主动参加英语学习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人受南部草原驯化牛羊的影响,放牧驯鹿
D.我国南方地区流行滑旱冰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扩散,只能有一种形式
B.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C.划分两类文化扩散的依据是语言传播
D.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联系,这种现象属于迁移扩散
镇江实验高中高二地理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综合题
3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运河在开通之前,亚洲到欧洲的船舶需绕道非洲南端的______。A运河建成后,使地中海与______海相连,缩短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
(2)③水库的建成,影响着海岸带附近的陆海相互作用,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______,海岸线不断______。
(3)近年,埃及的_____、运河、_____和_______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4)埃及吸引国外游客的宝贵旅游资源中,属自然景观的___________,其突出的旅游资源价值是____价值;属人文景观的是_______,其突出的旅游资源价值是_______价值。
32.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旅游资源类型,图中A为____景观,B为_____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看,A以____价值为主,B以________价值为主。
(3)黄山的日出、云海奇观,对匆忙的游客如同幻影,说明旅游观光应注意把握________。
(4)C、D两地,能体会“人在画中游”佳境的是______,(填字母)能达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的是____。(填字母)
33.读阿以冲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以色列的居民以 ___人为主。
(2)图中与以色列为邻的各国,居民多信奉___教,通用____ 语,这些国家被称为“_____” 国家。
(3)图中所示地区是西亚和北非的一部分,其中西亚是____教和____ 教、_____教的发祥地,三大宗教将_______ 的旧城尊称为圣城。
(4)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某一山区旅游资源示意图(见下图)
(1)从图中看出,该区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点)
(3)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4)过去旅游也未得到很好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
(5)为加快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拟建公路A、B,试分析各自利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应与_______________相适应,如果开发规模过大会造成 该地区________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3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据江苏省旅游局统计表明,2002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同比增长9.7%;旅游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4.9%。
材料2 据统计,2001年,中国旅游业外汇收入达到178亿美元,同比增长9.7%,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升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522.4亿元,同比增长10.9%;旅游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同比增长10.5%,同时提供就业机会超过1000万个。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
材料3 2002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庐山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达37.8万人次;黄山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22.4万人次;天柱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  )
A.旅游资源的非凡性
B.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
旅游资源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D.旅游业是重要的创汇产业之一
(2)材料1和材料3反映出作为一个旅游者,其个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______。
(3)材料2反映出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_____,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______。
(4)从材料3中,到黄山旅游的游客远多于天柱山,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镇江实验高中高二地理选修一册第四、五两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C
B
D
D
D
C
D
C
C
D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A
D
BD
AD
AB
BD
AB
CD
BC
CD
CD
B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31:(1)好望角 红 (2)海浪侵蚀 退缩 (3) 石油 侨汇(4) 尼罗河沿岸风光(或沙漠奇景) 美学 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 历史文化(10分,每空1分)
32:45.(1)人文 自然 (2)历史文化 美学 (3)观赏时机(4) C D(14分 每空2分)
33:(1)犹太(2)伊斯兰教; 阿拉伯; 阿拉伯;(3)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耶路撒冷(4)巴勒斯坦问题; 耶路撒冷问题;被占领土问题; 水源问题(24分 每空2分)
34:(1) 雪山 湖泊 石林 傣族风情(2)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备、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较高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 (任答两点即可)
(3)交通不便通达性差 市场距离较远 地区接待能力差,环境容量小(任答两点即可)
(4)开发不足和浪费 较慢(5) A线路短 ,投资成本低,但占用耕地多  B线路长,投资成本高,节约耕地,景点连接较好(任答3点) (6)环境承载量  资源和背景环境 (18分)
35:(1)CD (2)闲暇时间 (3)就业 外汇收入 (4)黄山与天柱山相比,交通便利,有较短的经济距离,知名度也高于天柱山(14分,第4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