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要点讲解+当堂检测+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3 11: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测量单位
1. 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2. 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2)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巧记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巧记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注:图中是指单位前数字的变化情况)
规律总结:单位换算的一般规律是:待换算数及单位=原数去单位×进率加最终单位=结果加单位。当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时应乘10、100、1000等进率;当由小单位化成大单位时应乘10-1、10-2、10-3等进率。解题时要注意分析换算单位大小的顺序,然后确定进率。
要点二 长度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 “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图所示。
2.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图(a);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一般从整刻度开始,如图(b)所示。
3.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
4.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经典例题1 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cm。
解析:刻度尺上0~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4.90cm和5.00cm中间,估读为4.9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4.95cm。
答案:4.95
要点三 时间的测量
1.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手表和机械停表。
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如图所示。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启动、停止、回表的。
2. 停表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上好发条并注意调零,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上端的按钮上。按停表分三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3. 机械停表使用前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2)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机件,通常让按钮顶住大拇指骨节,当需要产生动作时立即往下按,以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3)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
(4)要注意防止摔碰停表,不使用时应将其放回盒内,并让指针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以免损坏发条。
经典例题2 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__min________s。
解析: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min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min;大表盘是以s为单位的,秒针每转一圈是30s,每一小格表示0.2s;小表盘的指针在3min与4min之间,且转过中间的半刻度线,说明大表盘的指针在38s的位置。
答案:3 38
点拨:读取停表示数时,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从而得出示数。
要点四 测量误差
1.定义: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2.减小方法:①校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误差
错误
产生
原因
①仪器精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①测量者不遵守使用规则②测量方法不正确③读数的错误④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
②校准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
④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
⑤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①错误可以避免
②遵守仪器使用规则
③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④测量认真细致
经典例题3 一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3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 )
A. 17.8225cm  B. 17.823cm C. 17.82cm D. 17.71cm
解析: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几次测量结果中的精确值应该非常接近,本题中第四次测量结果的精确值与其他四次相差很大,因此第四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应剔除。为减小测量误差,物体的长度应取四次正确结果的平均值。但是要注意取得的平均值的分度值应该与刻度尺分度值相同,则此物体的长度l=≈17.82cm。
答案:C
易错易混警示 测物体长度时不能正确读数
在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若零刻度线磨损,则要从某一清晰的刻度线开始测量,所以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将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
经典例题4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cm 5.50cm B. 1cm 3.30cm
C. 1mm 3.30cm D. 1mm 8.800cm
解析: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就是分度值的大小,由图可知本题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我们在读数时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读数时要估读到0.1mm,读出金属片的末端数值应为8.80cm,再看待测金属片的首端数值为5.50cm,因而待测金属片的实际长度为8.80cm-5.50cm=3.30cm。
答案:C
当 堂 检 测
1. 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
A.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 量程10cm,分度值1dm
C. 量程30m,分度值1mm D. 量程3m,分度值1mm
2. 我们用的刻度尺的刻度线都画得很细,这是为了(  )
A. 美观 B. 好画 C. 明显 D. 减小误差
3. 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B. 选择精确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 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要出现误差
4.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26cm、13.28cm、13.02cm、13.28cm,物体的长度为(  )
A. 13.27cm B. 13.28cm C. 13.21cm D. 13.26cm
5. 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 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用一条细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细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曲线的长度
C. 用橡皮筋代替细线测量,用一条橡皮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橡皮筋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橡皮筋拉直后,用刻度尺在橡皮筋上量出这两点的距离,直接读出数值
D. 用刻度尺从曲线上分段进行测量
6.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7. 误差是指在测量时 与 之间的偏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
8. 为了测出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了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9. 王芳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块薄铁板的长度,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薄铁板的起点对准 ,终点对准 ,塑料薄板的长度应为 。
(3)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单位是 。
(4)王芳同学说:“只要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测出薄铁板的真实长度”。你认为她说得对吗,为什么?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 A 5. B
6. 5 37.5
7. 测量值 真实值 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8. 5.00 1.6
9. 解:(1)1mm (2)5.50cm 8.30cm 2.80cm (3)2.8cm 0.00cm cm
(4)不对;因为误差不可避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