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 理
本试卷共6 页,满分15O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鉴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枯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沽。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题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1一2题。
1.该地位于A. 45°N, 110°E B. 21°34′N, 110°E
C. 45°N, 130°E D. 21°34′N, 130°E
2.这一天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
或溪流。读图回答3 一4 题。
3.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4. 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 B.地震C.泥石流 D.火山
图3 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读图回答5 一6 题。
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
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6.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这种山景属于
A.喀斯特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图 C.地质地貌景观 D.人文景观
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9题。
7.a 位于A.太平洋 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9. b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表1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答10-12 题。
表1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045
5 14
387
288
1344
10.由表l 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图5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14.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
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5~16题。
15.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16.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① 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 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③ 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 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②一④一③一① C.②一①一④一③ D.④一①一②一③ 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7-18 题。1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1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9 一20 题。1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 ① D.①、③、⑤
2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图8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 a地的气压比b 地低
B. 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 d地的风力比e 地小
D. 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22. 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 a B. e C. d D. c
图9 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23 一25 题。23.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A.峰值均出现在4-6月 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24.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C.美国南部咫风活动频繁 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25.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图10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26题。
26.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C.有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图11 为“我国城乡15一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27一28题。
27.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28.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图12为“我国
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9一30题。
29.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3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 小题,满分80 分)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2 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
图13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8分)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
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 ▲ , ▲ 。(3分)(3)图13中,字母A表示 ▲ 工业,B表示 ▲ 工业。(2分)(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
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 ▲ 。(2分)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5分)
32.图14为“1271 - 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
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
型分别是A ▲ ,B ▲ ,C ▲ 。其
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 ▲ 。(5分
(2)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
处为 ▲ 海峡,E处位于 ▲ 板块
和 ▲ 板块的交界处附近。(3分)(3)途经的F处比E处的海水盐度 ▲ (高、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分)
(4)本题丙选做题,只可从A、B两题中选做一题,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5分)A题.马可·波罗途经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的喀什时,得知当地“有美丽的花园、
果园、葡萄园,棉花、亚麻产量十分丰富”。请简要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有
利自然条件。
B题.马可·波罗往返途中都经过西亚地区。请简要分析当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
性。
33.图15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丁 甲 丙 丁过程属
于 ▲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
意义是 ▲ 。(5分)(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
资源主要有 ▲ 和 ▲ 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 ▲ 。(4分)(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 环节。人类
可以通过 ▲ 、 ▲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
资源的需求。(3分)
(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
素。(5分)
34.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
主要方向之一。图16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17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7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 处,主要原因是 ▲ 、 ▲ 。(4分)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 。(2分)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影响鸟类栖息 D.影响沿海气候
(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 ▲ 。(2分)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 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4分)
35.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
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
“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16分)(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 区。(2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
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2 分)(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
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 ▲ 、 ▲ 我国荒漠
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 (7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满分70分。(一)1 - 2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答对一题给2分,共40分。 1. B 2. C 3 . C 4. A 5. C 6. D 7. A 8. D 9. A 10. B
1 1. B 12. C 13, D 14. B 15. B 16. C 17. B 18. D 19. A 20. C
(二)21 - 30小题为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21. CD 22. AD 23. BD 24. AC 25. AD
26. BC 27. CD 28. AD 29. AB 30. 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80 分。31.答案要点:( 18分)(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
幅上升
(3)钢铁森林 (4)A (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
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32.答案要点:( 17分)(1)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马六甲 亚欧 印度洋
(3)高 F处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4)A题.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B题.处于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是世
界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
33.答案要点:( 17分)(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
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4)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34.答案要点:( 12分)(1)b 风能资源丰富 用地条件较好(2)C(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35.答案要点:( 16分)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