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图解历史】
【自主学习】
一、战国七雄:(成语:合纵连横、朝秦暮楚)
1、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取代。
2、战国七雄:战国初期,当时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 、 、 、 、 、 、 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不再“尊王攘夷”,各自为政,互相交战,其中较为著名的战役有 (成语: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成语:欲擒故纵)、 (成语:纸上谈兵)等。
4、概况:战国中期后, 、 、 、 先后崛起,尤其是地处西部的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成语:立木为信)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1、背景: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 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 变法成效最大。
3、概况:公元前356年, 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改革。
4、作用:商鞅变法使 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内容:(背)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确立封建制度)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贵族世袭制,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概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上主持修筑都江堰。
2、工程构成:都江堰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 、 和 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
【合作探究】
1、与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相比较,战国时期有了哪些新变化?
经过春秋200多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秦国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具体原因有哪些?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达标检测】
1.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是( A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可判断这户人家最可能生活在( A )。
A、秦国?? B、楚国?? ? C、齐国 ? D、赵国
3、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立木为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之法”不包括( A )。
A、确立分封制?? B、奖励耕战?? ?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的( C )。
A、齐国?? B、赵国?? ? C、秦国 ? D、魏国
5.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的开凿???? B.长城的修筑?????????C.灵渠的开凿????????D.始皇陵的修建
6.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2分)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2分)
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有什么作用?(2分)
6.【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地主阶级。
(2)齐国。楚国。
(3)商鞅变法。①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 奖励耕织、垦荒。③ 奖励军功;④ 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⑤ 推行县制;⑥ 统一度量衡。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秦以后兼备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