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3 08: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左图为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运动的代表及参与人物。大家观察这些历史人物。大家会发现这些人中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于200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址即北大红楼,馆址位于沙滩北街,即五四大街29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始建于16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故称红楼。楼面呈工字型,砖木结构,连地下室共五层,东西宽100米,主楼进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长各34米*34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作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紧侵略。(社会根源)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思想方面: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实质是把孔教作为自己恢复专制独裁的工具。)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不合时宜现象: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
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
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
代表人物:

新课讲授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这说明当时北大成为新旧思想交汇、新旧人物汇聚场所。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并包”的方针,聘请了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任教,北京大学从此焕发新的光彩。
《宽容》

内容和意义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靠不住的 (漫画)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问题思考
(1)袁世凯打着“尊孔复古”的旗号,利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维护独裁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道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
(2)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对待传统儒家思想,我们应该保持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内容和意义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内容和意义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敬告青年》节选
看不懂
该怎么办?
建设新文学推倒旧文学
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诓骗我们的!我们如今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内容和意义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内容和意义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总结归纳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撰稿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场思想—— 新文化运动
两面大旗—— 民主、科学
一本杂志——《新青年》
五位干将——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胡适

课堂检测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
A、《新青年》?????????????????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D
C
A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C
A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7、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