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电磁铁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2 电磁铁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3 18: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磁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2 课,学生在学习第1课电和磁的时候知道了电流能产生磁性。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产生磁力的装置。电磁铁是电生磁现象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也广泛应用在各种用电器中,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培养科学兴趣的良好契机。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能产生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再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观察、制作铁钉电磁铁并探究其基本性质,猜测与探究电磁铁有南北极并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电磁铁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可改变的特点。
难点:探究电磁铁南北极发生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六、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短导线、长导线若干米、铁钉(100cm)、指南针、大头针、透明胶。
七、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引入,引发探究。
1. 师:不小心把一盒大头针撒落到桌上,怎么把大头针收回,用手直接拣,又慢,又容易扎伤手,你有什么好办法?
2 . 学:用磁铁吸。
师:展示用磁铁吸起后,当放下时还必须动手,还有什么更好的装置吗?
3.师: 展示一个已装置好的电磁铁,通电吸起大头针,放下时,直接断电,学生观察后感慨!同时教师问:老师用手直接接触大头针了吗?
那么,这是什么装置呢?
导入新课:
板书:电磁铁
(二).观察、制作铁钉电磁铁并探究其基本性质。
观察铁钉电磁铁
课件展示一个较大的电磁铁
1.电磁铁的含义:由线圈和铁心所组成的装置。  
2.电磁铁的基本构造:线圈、铁芯、电池
3.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用上节课知识回答)
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产生磁力的装置
制作铁钉电磁铁
为了观察到最真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制作这样一个装置。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实验器材:干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
(2)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交流:怎样绕?师生同步绕。)
(3)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两头固定好(可以结扣,可以用透明胶粘)。
(4)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5)不要将电磁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6)反复做两三次,看看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现象。
(7)测试一下,我们的电磁铁能吸起几个大头针。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使干电池两极与导线两头相连接,使其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会发生什么变化,)再靠近大头针。
4. 电磁铁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
为方便后面的描述和研究,我们统一把铁钉的两端命名为钉帽、钉尖。
5.交流:我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并板书: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动手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制作铁钉电磁铁,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电磁铁,通过实验知道: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归纳能力。
(三)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
1.师:你认为电磁铁会有与磁铁类似的性质吗?
生:会。
师: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磁铁哪些性质呢?
生:磁铁有南北两极,同名极相斥、异名极相吸的性质
师:磁铁有磁性,电磁铁接通电流后也有磁性。
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如果有,怎么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端分别是什么极?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板画)
(1)交流验证方案,确定测试方法:指南针测试。
(2)师示范用“指南针测试”。
3.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磁针开展研究。
4.按小组顺序汇报本组电磁铁南北极情况。
5.观察各组的数据,发现了什么?
可能什么原因造成了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不一致?
(让几个组展示各自的装置进行比较,合理的进行推测)
6.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怎样证明?
7.学生分组研究并记录,教师巡视。
8.交流研究现象和结果。
交流的小组要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基于现象的观察做出解释。每一个因素对于电磁铁磁极是否有影响,要得到所有研究者的认同,即要问一问其他学生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
小结并板书:
电磁铁有南北两极;
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方向,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活动设计意图:
研究电磁铁南北极,提出问题电磁铁有南北极吗?学生猜测、制定计划、实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汇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新问题,电磁铁磁极改变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经历猜测、制定计划、实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汇报这样的探究过程,又一次的体现了科学课确实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先总结,之后教师归纳(参照板书设计)
(五).课堂知识拓展
电磁铁和磁铁对比有何优点:
启发学生比较磁铁和电磁铁性质的对比,以加深学生对电磁铁的认识。
1、通电则有磁性,断电则无磁性, 能控、易控制。
2、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转化。
3、磁性强弱也能控制
正是由于电磁铁有这么多的有点,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才极为广泛
(六).电磁铁的应用
1.电磁起重机 2.电铃 3.电话听筒 4.电磁继电器
5磁悬浮列车?(减少摩擦,提高速度。)
观看课件图片
(七).引发思考:(预习下节课)
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磁力,而我们自制的电磁铁最多的小组也只吸起了几枚大头针呢?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究竟跟什么有关呢?
生:电流、线圈匝数、铁钉长短等。
师:同学们课下可以检验一下,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八).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下课!!
板书设计
电磁铁
基本性质:
通电 产生磁性
断电 磁性消失
电磁铁的南北极:
与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方向有关
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
八、教学反思
接下来我对这节课,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先说一说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2、 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猜想,设计实验到亲身经历验证实验、归纳分析出结论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利用观看电磁铁的用途,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图片展示电磁铁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体现科学与生活技术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当然这节课也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个别孩子们的实验结果表达思路不够清晰,证明对实验的结论、原理认识还不够通透,课下还需复习巩固。
2、小组讨论时间短不够充分,应再留一定时间鼓励小组内、小组间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倾听中互相补充、促进。
3、学生通过实验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自己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尝试写一写结论,再对比每一组的实验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
由于能力限制,未能较好的把课上好,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为了我们的孩子们,多多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让我们一起在研讨中进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