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3 13:54:45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密度
第二课时浙教版 七年级上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书写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请一个工匠打造了一顶纯金的王冠。王冠做好后国王很满意,但总是怀疑工匠偷走了部分黄金。而用秤无论怎么测质量还是和原来的黄金相等,如果将王冠破坏又挺可惜的。于是他就请阿基米德想办法进行鉴别。 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也束手无策。直到有一天他要洗澡当他把脚伸进装满水的木桶时,水就溢了出来,顿时他灵机一动——有了。 第二天,他当着国王及众大臣的面,取两木盆乘满水,在一只木盆中放入王冠,另一木盆中放入等质量的纯金。发现溢出来的水质量是不相等的。于是,他就断定——王冠不是纯金做的。科学小故事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大小? ρ—密度 m—质量 V—体积千克 米3 千克/米3 1 g/cm3 = 1000 kg/m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 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毫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分析:根据ρ=m/V计算密度。1. 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 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铜 ) 2.求物体的质量。 例2. 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0米3,则这个铜像的质量是多少?分析:ρ铜= 8.9g/cm3 = 8.9×103 kg/m3V铜= 10 m3统一单位1. P138课后练习第1题。 2. 某工地需用密度为1.4 ×103千克/米3的砂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提示:ρ水= 1.0×103 kg/m3=1g/cm3V=500mL=500cm3(大于)延伸:在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中,哪些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或小)?如何判断?(14趟) 3.求物体的体积。 例3. 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试估计你的身体的体积?分析:ρ水= 1.0×103 kg/m3,m人 = 50 kg 思考:在质量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大,它的体积就 。越小学以致用冷冻后膨胀原因: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一般物质固态的密度要大于其液态的密度,但水却恰恰相反,它在4℃时密度最大。冬季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湖底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而不会结成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因为水结冰后膨胀引起的? 装满水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被胀破。寒冷地区冬天水管会被冻裂。岩石、马路等建筑物开裂或形成洞坑等等。P138课后练习第2题。 冰的密度比水小,当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于是就将周围的铝膜紧紧地压在钢灌的内壁上。密度的应用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1、用来辨别物质( ρ = m/v )2、求物体的质量( m =ρv )3、求物体的体积( v = m/ρ)注意:分析计算时,ρ、m、V对应同一物体。1.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2. 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
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B、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大B3.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铜= 8.9 g/cm3) 解法一、密度比较法:解法二、质量比较法:解法三、体积比较法:作业:
1.作业本(B)第3节 物质的密度(二)
2.预习课本136~137页实验—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2)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书写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变式应用、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科学故事:
阿基米德发现王冠不是金子做的,利用密度的知识。
二、复习密度公式、符号、及其单位
问:你知道天平的铭牌中“称量”与“感量”表示什么含义?
三、应用
1、鉴别物质
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毫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分析:根据ρ=m/V计算密度。
演练场:1. 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 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求物体的质量。
例2. 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0米3,则这个铜像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演练场:(1)P138课后练习第1题。
延伸:在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中,哪些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或小)?如何判断?
(2)某工地需用密度为1.4 ×103千克/米3的砂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3.求物体的体积。
例3. 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试估计你的身体的体积?
分析:
思考:在质量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大,它的体积就________。
学以致用:书本读图,养乐多放冰箱里变大。
原因: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一般物质固态的密度要大于其液态的密度,但水却恰恰相反,它在4℃时密度最大。冬季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湖底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而不会结成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
思考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因为水结冰后膨胀引起的?
装满水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被胀破。
寒冷地区冬天水管会被冻裂。
P138课后练习第2题。
冰的密度比水小,当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于是就将周围的铝膜紧紧地压在钢灌的内壁上。
总结
密度的应用,公式的变形
注意:分析计算时,ρ、m、V对应同一物体。
作业设计
1.课件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