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寓言四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3 15: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
童话
寓 言 四 则
什么是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我国的寓言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
国外的寓言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

雕像者
宙斯
赫耳墨斯
赫拉
古希腊神话
宙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
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爱慕虚荣的性格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盲目自高自大的人。
蚊子

狮子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宣战 交战
飞—冲—战胜
被俘 叹息
飞—粘—被吃
吹喇叭,唱凯歌
被粘住 被消灭
蚊子
狮子
蚊子
蜘蛛

弱胜强
强败弱
骄兵必败
扬长避短
骄傲自满
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不同

前:分析自我条件后信心百倍,吹起了进军号角。

后:炫耀自己的胜利,骄傲了。
概括寓意:
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任何
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生启示:
思考: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结构相同。都采用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的结构来写的。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培养你的创造力:请你编一则寓言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
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不成熟。
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顺接连词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代词,他的
告诉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说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谈论
使听见
向、对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这件事
回答

劳动力

翻译3
派遣
得到,这里指“节省”
得到,这里指“发现”
思 考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
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这是其一;“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是其二;“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这是其三。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闻之于宋君?。??? ??? 子将安之???????? ??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故东迁?。??????????????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这件事
动词,到
助词,的
听到
使听到
认为
因为





向,对




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著。今本8篇,内容多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民间故事
寓言
神话传说
了解名作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姓名:


尊称:


出生地:


职业:


学派:

代表作品:


列子


列御寇
郑国

道家


思想家、文学家
《列子》


列子小档案
生活年代:
战国时期
中伤 ( )   星宿( )
中:       宿:   
   中间 ( )    宿舍( )   
 

zhòng
zhōng
xiù

chú

杞人 ( )

舍然( )
宿舍 ( )
shì
shè
充塞( )

躇( )步跐( )蹈
舍: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1注音:杞国 崩 坠 寝 食

bēngzhuì
qǐn
2 解释:(1)忧: (2)崩坠:

(3)所: (4)寄:

(5)者:
担忧
崩塌坠落
……的地方
依托,依附
用在句末,表示停顿。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1注音:若      天中
ruò
zhōng
2 解释:(1)彼: (2)之:
  (3)因: (4)往:
(5)晓: (6)之:    
   (7)耳: (8)处:
   (9)若: (10)呼吸:    

助词,的.
于是
前往
开导
代词,他
罢了
地方

呼气和吸气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注音: 奈何 不当坠 中伤
nài
dāng
zhòng
2解释:(1)果: (2)当:
  (3)者: (4)宿:
(5)光耀:
(6)只使:    (7)中:
果真
应当
……的人
星群
光亮,光辉
即使
打中,击中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注音: 躇步 跐蹈
chú

2解释:(1)若: (2)躇:
(3)跐: (4)终日:
(5)行止: (6)奈何:



整天
行动活动
为什么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气体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议一议
1.杞人忧什么?“晓者”忧什么? 最后他们又为何而喜?

2.两人对“天地”的看法有道理吗?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寓意)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杞人忧天(成语):讽刺那种害怕
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杞人忧天产生的原因:1.主要缺乏最起码的尝试和经验,他把天空看做大石板一类的事物,所以担心它崩塌2.他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没有发生的事而操心
审读课文,根据自已掌握的自然知识,小组合作探讨,看看文中“晓之者”的话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
A.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B.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C.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复 习 小 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7.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7.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9.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10.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小测: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