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完成时间: 30分钟
学校 班级 学生
一、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tān huàn( ) qiáo cuì( ) jué bié( )
fān lái fù qù( ) xǐ chū wàng wài ( )
(二)形近字组词。
捶( ) 豌( ) 诀( ) 憔( ) 瘫( )
睡( ) 碗( ) 决( ) 瞧( ) 滩( )
(三)解释词语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诀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C.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五)句子转换
1.母亲眼圈红红的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缩写句子)
(六)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显得十分沮丧。
(七)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那种最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学生,为此,七年级(1)班决定举行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名人品母爱】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美丽的爱,请你写出一句歌颂母爱的名言。
示例: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答:
2.【采访谈母爱】有这样的话:沐浴在母爱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老师也一定让你去采访过自己的母亲,你采访过了吗?你又是怎样进行采访的?把你设计的采访内容展示出来吧。(不少于三条)
答:(1)
(2)
(3)
二、课时达标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4.阅读下面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三、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风吹不掉的红榜
葛俊康
①上高二那年,我18岁。当时,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扶不上墙的差生。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蛮好的。只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爸爸的去世,我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爸爸是镇里的老师。一次,爸爸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
②爸爸的死,让妈妈成了学校里的临时工,专门负责打扫学校的教学楼。从此,我们家就搬到了学校。母亲是农民,没有读过书,在学习上帮不了我啥忙,只知道在生活上让我吃好穿好,平时回家啥都不让我做。所以,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不敢拿回家面对母亲的眼神。母亲问考试情况,我就只好含糊其词地说:“考得不好。”母亲往往就会叹口气,说:“康娃,你爸走了几年了,妈现在就只有你,妈的希望就全部在你身上,你无论如何给妈争口气。”
③母亲的这些话,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知道母亲也是望子成龙,想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终于,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进了年级的前50名。名字终于上了学校的红榜。看着贴在教学楼前面墙壁上的红榜,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④放学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上了红榜。母亲的脸上立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忙说:“真的?快,马上带我去看看。”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看着红榜上我的名字,母亲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⑤那晚,母亲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母亲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多少也感到好受了一些,不久就慢慢地沉入了梦乡。要到天亮的时候,我被外面的风雨声惊醒了。原来外面下起了大雨,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没有睡意的我便起了床。走过母亲的房间时,我发现母亲的房门是开着的。往里一瞧,床上却没有母亲的身影。
⑥母亲去哪里了?我的心一下就慌了,在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母亲一个人会到哪里去呢?我忙拿上手电筒出门去找。走到教学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正站在那里用手扶着墙壁。我忙走了过去,发现是母亲。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⑦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十分地不解。母亲看着我,说:“你来干啥?快去睡,明天还要读书!”我问母亲:“妈,你那样压着红榜干啥?”母亲看着我,认真地说:“我这样压着,它才不会被风吹掉。”听完母亲的话,我还是不理解。我想,即使吹掉了又怎样?母亲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说:“我就是想让大家明天再看看,我儿子也上了红榜。”母亲一说完,我的心里竟猛地震动了一下。母亲,这就是我可亲可敬的母亲。此时,看着母亲在风雨中扶着红榜的样子,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我走上前,紧紧地抱着母亲,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⑧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走的那天,母亲送我到车站。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看着站台上母亲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睛又湿润了。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
(选自《齐鲁晚报》,有改动)
1.第①段画线句“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2.文中第②⑧段两处画线句都写到“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请结合文章回答: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心理的?原因又有何不同?
答:
3.文章末尾说:“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请你结合选文,概括“我”能考上理想大学的原因有哪些。
答: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风吹不掉的红榜”有何作用。
答:
《秋天的怀念》答案
一、基础训练
(一)瘫痪、憔悴、诀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二)捶(捶打) 豌(豌豆) 诀(歌诀) 憔(憔悴) 瘫(瘫痪)
睡(睡觉) 碗(饭碗) 决(决定) 瞧(瞧见) 滩(沙滩)
(三)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四)A
(五)1.母亲眼圈红红的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她推着我去走走。2.母亲注意着我的动静。
(六)选词填空
神气、神态、神色、神情
(七)1.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1)妈妈,您对我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有时您会觉得累吗?
(2)有时我错怪了您,甚至发不该发的脾气,您会怪我吗?
(3)您对我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假如我没有达到您的期望,您会对我失去信心吗?
二、课时达标
1.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感彩,把握课文的脉络,进而思考标题的寓意。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2.设题意图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感受母亲对“我”的深沉母爱。
(1)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是“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仅仅因为“我”勉强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
(5)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3.本题意在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含意和分量。
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4.设题意图是通过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同一主题的不同写法,增强阅读感受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段文字,写“我”因为突然返回,得以从一个客观的视角观察母亲凝思伫立的神情,从而意识到母亲的精神压力绝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为“我”熬过了不知多少个“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并作深层反思,阐发了“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的道理。《秋天的怀念》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多有联想和想象。
三、能力提升
1.①表明“我”原来并不坏,成绩也好。②为下文写“我”的转变和考上大学做铺垫。
2.①情况: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原因:“我”考试成绩不好,觉得最对不起母亲。②情况:一年后,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看到母亲花白的头发时。原因:“我”靠作弊上红榜欺骗了母亲,内心感到愧疚,觉得最对不起母亲。
3.①“我”读小学、初中时成绩蛮好,学习基础较好。②母亲的关爱和殷切期望感动了“我”,让“我”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③“我”最后一年的努力学习。
4.①“风吹不掉的红榜”设置悬念(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了“红榜”细节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以及对“我”的激励作用。③突出了亲情的关爱和孩子的自身努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