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怀疑与学问》优秀实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4 13: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涡阳第八中学:臧文清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2、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3、品味论证语言。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用分论点证明论点及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作家作品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背景资料
有一次,顾颉刚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四、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即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五、题目解说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六、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程颐(yí) 譬(pì)如 虚妄(wàng)
盲(mánɡ)从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启迪(qǐ) 塾(shú)师 停滞(zhì)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七、整体感知
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2.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明确: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递进。

4.细读课文,找出第3-6段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段意。
明确:第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段: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
第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段: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八、合作探究
1.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明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⑤笛卡尔的例子

2.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明确: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④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3.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名言(在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治学
严谨的风格。单句成段,显得活泼有新意,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

4.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第6段开头一句是承上启下的总结句,也是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5.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6. 第3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下面几种看法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③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④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A.①│② ③ ④(并列) B.① ② ③│④(并列) C.①│② ③ ④(因果) D.① ② ③│④(因果)
明确: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7.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举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有各种传说的例子,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第4自然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②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③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④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⑤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⑥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⑦著者何以知道?⑧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⑨有什么科学根据? ⑩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明确:①-④│⑤-⑨│⑩
第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举例论证。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强调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10. 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用意义?
明确: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重要意义: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1. 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自然段还写第5自然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明确:第4自然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4自然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自然段侧重说“怀疑”“思索”“辨别”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12. 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强调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13.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明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最非。

14.“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

为第6段划分层次。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⑩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明确:①│②-⑤│⑥-?│??

第①句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明确:过渡句,承上启下。前半句归结第一个分论点,后半句引出本段的论点。

②③④⑤四句同第①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第②③④⑤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
第②③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④⑤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正反对比论证。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⑥⑦⑧三句同第①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第⑥⑦⑧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①句提出的论点。
第⑥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
第⑦⑧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和笛卡尔的事例来证明第⑥句的小论点和第①句的全段论点。

第??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句从正面论述,第?句从反面论述。
正反对比论证。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下面句子中,“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能改为句号吗?为什么?
明确: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下面句子中,四个“常常”开头的短语,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明确:不能。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明确: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找出本文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1)举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有各种传说的例子,论证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
(2)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论证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3)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事例,论证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所谓引证法是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它的作用。
明确:(1)开头引用了两位古代学者的话: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2)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明确:(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证明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证明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3)“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写作特色:
明确:(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引名言、举事例、对比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开头引用名言既是论点又当论据,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第五段中又引了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第三段举了国难危急的时候有各种传说的例子,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第6段举了戴震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四处对比论证,突出了观点。

九、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十、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十一、拓展延伸
1. 为本文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日心学说。
(2)道理论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格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也纳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十二、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
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 墨守 )
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
D、没有事实根据的。 ( 虚妄 )

2、从这则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横线,机器很快就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