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筷子“折”了 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

文档属性

名称 13、筷子“折”了 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3 21: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筷子“折”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并对生活中的此类现象做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对这些现象,很多学生已是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凭借经验在心中似乎明白,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却说不出所以然。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
[难点]: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
四、教学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1、小组实验:把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烧杯里。
2、观察现象:仔细观察筷子,发现什么?
3、指名汇报:
4、引出课题:教师板书。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硬币升高实验。
1、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1)小组长将硬币放在空瓷碗的底部,把碗放在桌子中间,其他同学移动身体的位置,使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
(2)小组长拿起水瓶,沿着碗的一侧,缓缓倒水,其他同学保持姿势不动,仔细观察现象!
(3)换其他人倒水,再重复做两三次。
(4)每位同学先说一说你的发现,再找一找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几种物质,然后小组合作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最后看一看光走的路线是怎样的?
(5)小组完成任务后,收好器材,迅速做好,准备汇报。
2、分组实验。
3、小组汇报:
4、精讲点拨: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并适时板书。
三、学以致用
1、课件出示图片:把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为什么“折”了?
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筷子“折”了现象。
3、渔夫如何能准确叉到鱼?为什么?
四、生活中的科学
1、学生汇报: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教师课件展示:折射现象图片。
3、学生欣赏视频:海市蜃楼、三日同辉、云海佛光.
4、学生感受光的折射产生的美。
五、达标检测:
(一)我能行
1、筷子折了是因为 的原因。
2、光从一种 以一定的 进入另一种 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
3、海市蜃楼是由于( )而形成的景物的虚像。
六、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2、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13、筷子“折”了

(硬币反射的) 光 水 空气

(透明物质) 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

激光 空气 玻璃 空气
(斜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