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学案 动能 动能定理 考点归纳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学案 动能 动能定理 考点归纳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24 11: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能 动能定理
【基本概念、规律】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k=mv2.
3.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4.矢标性:标量.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Ek2-Ek1=mv-mv.
3.适用范围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两个关系:
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②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不必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
(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
(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 
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
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
4.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清图象的类型.若是F-x图象,则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做的功;若是v-t图象,可提取的信息有:加速度(与F合对应)、速度(与动能对应)、位移(与做功距离对应)等,然后结合动能定理求解.
考点三 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往复运动
解决物体的往复运动问题,应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注意应用下列几种力的做功特点:
1.重力、电场力或恒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思想方法与技巧】
涉及多个原型的力学综合题
1.涉及多个原型的试题,一般都属于多过程或多状态问题,正确划分过程或确定研究状态是解题的前提,找出各子过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确定遵守的规律是解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