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
2.知道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 。?
2.表现
(1)北宋从越南引进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 ”的谚语。?
(3)茶树和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四川、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 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 、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乡商业
(1)商业城市兴起,最大的是 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早市和夜市。?
(2)乡镇出现了 ;城乡之间的乡镇发展成为重要的 。?
2.海外贸易
(1)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
(1)产生: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经济重心难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到 最后完成。?
(2)影响: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地区。?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的图一所示钱币,最早使用是在哪个朝代?这种货币叫什么名字?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图二的纸币出现在哪一个朝代?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经验,你觉得对我们现在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有哪些?
三、课堂练习
1.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以下哪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D.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中国纺织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后期 D.元朝
4.张林今年暑假想去中国著名的瓷都旅游,他去的省份应是( )
A.北京 B.湖南 C.广东 D.江西
5.《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绘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了北宋( )
A.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B.江南地区经济繁荣
C.东京人口增长
D.手工业非常繁荣
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四、达标检测
1.(2018·湖北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
①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8·湖南怀化)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3.(2018·山东菏泽)《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2018·江苏南京)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5.(2018·山东烟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6.(2018·湖北孝感)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人口大量南迁
B.宋朝社会生活
C.经济重心南移
D.苏杭生活富足
7.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图一《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
(2)图二是泉州出土的宋代商船,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哪些措施?世界上建造最早船坞建立在哪里?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你又可以跟随船队达到哪些地方?
(3)图三是精美的宋代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些制瓷窑口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哪一地方在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哪一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生产技术 2.(1)占城稻 (2)苏湖熟 天下足
(二)丝织业 南宋 景德镇 广州 泉州 明州
(三)1.(1)开封 (2)草市 商业贸易区
2.(1)广州 (2)阿拉伯 (3)市舶司
3.(1)四川 交子
4.(1)南宋 (2)东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南方相对安定。
(2)政府重视、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1)北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
(2)市舶司。原因:统治者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3)要保持社会安定,坚持开放,发展经济,重视科技等。(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堂练习
1.D 2.C 3.C 4.D 5.A 6.D
四、达标检测
1.A 2.C 3.D 4.C 5.C 6.C
7.(1)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2)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郊外。东到日本、朝鲜、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江西景德镇。江南地区。
(4)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