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4 17: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
赋税沉重 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汉书》秦代的刑具束颈的铁钳铁桎:拘系罪人双脚的刑具,即脚镣。刑罚残酷1、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禁止儒生是古非今影响统治,从思想文化领域加强秦朝的专制统治
2、烧掉了哪些书?民间收藏的六国历史书籍、 《诗》、《书》,六国的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3、焚书坑儒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朝廷的矛盾
4、你如何看待焚书坑儒事件?给你什么启示?
看待:积极方面,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消极方面,摧残了人才,是文化思想的一次大破坏。
启示:珍惜书本,珍惜读书的机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等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下令将秦始皇的嫔妃全部陪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姊妹22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一、秦的暴政胡亥秦的暴政: 秦二世更加残暴指鹿为马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知识链接 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秦暴政的影响?二、陈胜、吴广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首次农民起义)
后期: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一)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时,遇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遇雨误期(直接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渔阳渔阳大泽乡大泽乡大泽乡大泽乡陈(张楚)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公元前209年二、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过程:
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张楚政权→→戏之战→→吴广遇害→→陈胜牺牲陈县人对陈胜说:“将军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
——《史记·陈涉世家》1、时间:2、地点:3、人物: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 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首创精神。7、意义:6、结果:占领陈县,
建“张楚”政权5、政权:失败4、原因:遇雨误期陈胜、吴广起义(农民首次起义) 想一想: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拓展延伸: 那场大雨只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还是秦的暴政,人民已经被秦的暴政压得无法呼吸,没有陈胜、吴广起义,还会有其他人起来反抗。遇雨误期只是导火索,即使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也必然会爆发。这给封建统治者什么启示?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想一想?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先入咸阳者为王(二)后期:刘邦、项羽起义时间公元前 207年地点巨鹿意义 击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公元前207)项羽以少胜多,
秦军主力被消灭 。  (项羽)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楚战士(项羽)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巨鹿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议一议: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包围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思考:1、是谁推翻了秦的主力?
2、是谁灭了秦朝?项羽在巨鹿之战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 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加速秦朝灭亡。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合作探究、 强盛一时的秦王朝为何会迅速走向灭亡?留给你怎样的启示?原因:秦的暴政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乌江垓下三、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咸阳 善用人才,由弱变强。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取胜原因项羽失败原因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取得胜利,建立西汉。最终失败,乌江自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三、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启示:时间:人物:目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结局: 刘邦胜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 知识拓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刘邦。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后来常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运筹帷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张良韩信“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战乌江自刎霸王别姬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农民战争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