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毛泽东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新课导入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景帝猜猜“我”是谁?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但我的后世帝王被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最终失去了政权汉文帝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新
朝
建
立东
汉
建
立光武中兴黄巾起义东汉灭亡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父亲去世后,小刘秀按月领取西汉宗室拨款。可是在公元9年,发放拨款的官员却对他说:“你走吧!皇帝都不姓刘了!以后啊,再也不会给你钱了。”公元9年,发生了什么?公元9年东汉建立的社会背景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建立新朝后,仿照周朝制度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但是改革不顾客观现实,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赤眉军起义失败原因: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新”朝 王莽改制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东汉建立
1、背景: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③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2、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思想:儒家仁政与道家“柔弱胜刚强”考考你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 公元25年,刘秀在各路豪杰中脱颖而出称帝,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是济阳县令。刘秀的国号当然还是汉,继续刘邦之汉朝。因刘邦都于长安,刘秀都于洛阳 ,在地理位置上一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图-东汉初年疆域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反映了阶级对立、社会动乱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汉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维护统治?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为正直官吏撑腰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深得民心
以民为贵
简政安民这些统治措施产生的效果:光武帝治国思想:以柔术治天下
儒家“仁”的学说和道家“柔”的方略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治清明,史称“光武中兴”。一、光武中兴 事件背景措施影响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要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④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5)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启 示光武中兴的启示2019-10-2416东汉集市画像砖··弋射收获画像砖东汉宅院画像砖东汉说唱俑观察表格,上表反映了东汉皇帝即位的什么特点?对当时的朝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特点:皇帝都是幼年即位。
(2)影响:小皇帝执政能力不足,容易
导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从而加剧
朝政黑暗、民不聊生。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时间:
原因:
影响: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军权,就依靠宦官夺回君权,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1)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排斥异己,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相关事实拓展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的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命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三、黄巾起义
政治统治腐朽人民苦难深重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三、黄巾起义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太平道的创始人)
原 因: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繁,人民苦难深重
结 果:起义被镇压
影 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形势图
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军预言 你能解释这则语言预言是含义吗?比较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黄巾军提出预言,明确了斗争目标——“黄天当立”,起义时间——“岁在甲子”。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虐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战事不断,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民生维艰、人心思异。东汉衰败 为了镇压叛乱军,在北方涌现出了一大批军阀势力,伴随着汉室威信的衰落,东汉名存实亡。刺史州牧州牧割据东汉衰败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公元25年
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兴亡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
历史经验和教训?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历史时空公元前221年公元25年公元9年公元前202年秦
朝
建
立西
汉
建
立新
朝
建
立东
汉
建
立文景之治巩固大一统光武中兴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三国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王莽光武帝刘秀张角1.(2019陕西1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2018?广东)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直击中考3.(2019成都3)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4.(2018?湖北)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 )
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刘秀起兵于东方
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6.(2018?济宁)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