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三单元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限制诸侯势力 D.巩固封建统治
4.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西汉初期,通过休养生息政策取得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5.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共同主张( )
A.轻徭薄赋 B.以徳化民 C.以农为本 D.盐铁专卖
6.“文景之治”时,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减刑慎罚
C.统治者自奉节俭,抑制奢侈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7.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
A.以黄老道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B.把封建剥削降到人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C.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赋税制度
8.“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不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以德化民,废除部分刑法 D.北击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9.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
二、判断题
10.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
11.汉武帝励精图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
三、综合题
12. 材料一:文帝二年诏日:“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也……”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汉武帝牙十年间。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除自然灾害外,国内没有遭受重大动乱,国家极为富足。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观点?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建立七十余年会如此繁荣和政府实行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后世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对内大兴土木,对外排斥夷狄,收取过半的赋税,征发贫苦农民去防守边疆。男子努力耕种不足以自给,女子努力纺织不足以供穿着。……海内的人悲愤,于是开始逃离叛乱。
材料二:(汉高祖)颁布法令约束节俭,减轻田租,收取十之一的税。……文帝即位后,亲自实行节俭,为百姓安定操劳。……免除了百姓田地的租税。十三年后,到了孝景帝二年,叫百姓只出一半的田租,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税。到武帝初年的七十年间,国家没有事变,不遭受水早灾害的话,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给家庭自足,京都和封邑的粮仓都全满了,而且官府仓库有了剩余的财物。
——以上材料均摘译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的统治有何特点?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汉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作了怎样的调整?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3)综合以上材料,你会明白什么道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至少两点)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至少两点)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答案
1.A 2.C 3.D 4.A 5.C 6.D 7.C 8.D 9.D
10.正确 11.错误
12.(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减免田租,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爱惜人力,重视农业生产
13.(1)大兴土木,赋税沉重,徭役繁重;秦末农民起义暴发。
(2)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
(3)得民心者得天下。
14.(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汉高祖 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至少两点)
(3)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至少两点)
(4)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