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4 18:2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铁制牛耕井田制周王室商鞅变法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第8课 百家争鸣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老子(李耳)春秋时期楚国《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老子【人物档案】【思想主张】 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1)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人物档案】姓名:
时代:
籍贯:
相关著作:
身份:孔子(孔丘)春秋时期鲁国《论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围绕)之。
——《论语 ·为政》 道(引导)之以政(行政命令),齐(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道德准则),齐之以礼(礼仪规范),有耻且格(自觉改过)。
——《论语 ·为政》 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反对苛政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讲究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百姓,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规范。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对象:教 育 :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教育思想——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三、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三、百家争鸣动脑筋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礼治”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制作表格,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 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儒家墨家道家春秋
战国战国春秋战国战国《论语》《孟子》《墨子》《道德经》《庄子》《韩非子》
仁政、民贵君轻、
“兼爱”、“非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治”、中央集权法家百家争鸣 仁、为政以德百家争鸣在当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去创建文明校园?请运用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提出相应对策。【学以致用】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儒家法家道家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1)是法家。
(2)原因:①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长期战争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②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主张“法治”。所以,韩非的思想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根据《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整理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 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孟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荀子》书影 名况,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庄子》书影 名周,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以法治国,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

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