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考前题库分层集训】浙教版七上第2章 观察生物 中考题精选(2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期末考前题库分层集训】浙教版七上第2章 观察生物 中考题精选(29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3 22:47:53

文档简介

一、生物和非生物

二、细胞

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五、常见的动物

六、常见的植物

七、物种的多样性

八、实验探究题







生物与非生物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奔驰的汽车 C.电脑病毒 D.恐龙化石
2.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3.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______现象。
星期天小明在野外玩耍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回答:

(1)观察蜗牛要用到的仪器是     ;图中______部分结构对蜗牛具有保护作用。
(2)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____________。
(3)蜗牛的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细胞
1.红蛇果的果皮细胞因含花青素而呈红色。将某品种的红蛇果浸泡在热水中,热水变红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变红。这一现象说明热水破坏了果皮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A B C D
3.将黑色美西螈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重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美西螈个体,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 B.细胞质控制美西螈体色
C.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黑色美西螈和白色美西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4.图表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5.根据下列所给出的细胞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液泡,请回答:
(1)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夏天,“凉拌黄瓜”是大家钟爱的一道菜,据科学论证,黄瓜加糖凉拌再加适量的醋的食用方法能把黄瓜中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的利用。小明发现,凉拌黄瓜后,放置时间稍微久一点,盘中就会有大量的水,请你告诉小明这些水来自____。(填序号)
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1.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

甲 乙
A.向右移动 B.向上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下移动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
B.先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滴碘液,再盖盖玻片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D.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引
3.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用10倍物镜观察,后换40倍物镜,目镜不变,若不调整粗、细准焦螺旋,视野中清晰度和亮度是(  )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4.在显微镜下看到一块脏物,装片移动时它不动,用擦镜纸擦过目镜再看脏物还在原来位置,这时应( )
A.换一块装片 B.换一个目镜 C.用擦镜纸擦物镜 D.缩小光圈
5.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叶绿体
B.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多边形、圆柱状等
C.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
D.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壁
6.小明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有:
①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盖好盖玻片;  ④将牙签上的碎屑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⑤染色;  ⑥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⑥②①④③⑤ B.⑥④③⑤①② C.②④⑥⑤③① D.①②③④⑤⑥
8.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调节光圈 c.移动装片 d.转动转换器
A.c→a→b→d B.d→c→b→a C.c→d→b→a D.c→a→d→b
10.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B.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D.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11.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光线适中,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
A.用平面镜,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光圈缩小
12.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一 二 三 四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1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
A.先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将洋葱表皮放入并展平
B.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C.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再加一滴碘液,然后盖上盖玻片
D.直接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
1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物像变模糊了,此时应(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装片 D.更换装片
16、用四组不同倍率的显微镜观察,在相同视野位置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 )
A、 10×5 B、 10×10 C、15×5 D、15×10
17、“pqbd”在显微镜底下为 ( )
A、 pbdq B、pbqb C、 pqbd D、bpqd
1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的顺序是 (   )
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洋葱表皮上 ②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
③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9.同学们还记得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的惊喜吗?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_。
(2)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所用的染液应该是__________。
(3)图中操作过程a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操作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e视野变暗了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如果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转动___________使物像变清晰。若观察完毕后,要继续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应换用______镜(“平面”或“凹面”)和__________光圈(“大”或“小”)。

2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小科在光源充足的实验室内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在不改变显微镜放置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视野亮度。
(4)小科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22.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
(2)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______。

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示例:[6]载物台):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 。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3] 对准通光孔。
(3)图乙表示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4)图乙中A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 ;用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 ] 。
(5)显微镜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
A、可以反射光线     B、可以调节光线的角度
C、可以使物象更清晰      D、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
2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者常用的观察器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2)下面是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选序号)。
①对光  ②取镜安放  ③观察  ④整理实验台   ⑤放置玻片标本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①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③⑤②①④
(3)字母“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若看到的视野中的图象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这时应把玻片向 移动。若视野中出现了污点,移动目镜、物镜,都没变化,那么污点最有可能存在的部位是 。
(4)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100倍;在如图甲的四个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哪两个 。
(5)孙悟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到的图象如图乙,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2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2-2 -14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方框中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2 -15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2 -15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进行观察。

25、(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放片 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时,若一生物在视野下向右下方游走,则玻片应该往 移动。
(3)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顺序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②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③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橘子的果肉和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
A.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分生组织、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2.藕是莲的根状茎。“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3.人体的血液和骨组织属于( )
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结缔组织
4.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骨骼肌   B.神经元 C.血液   D.脑
5.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的(  )
A.生殖器官 B.基本器官 C.营养器官 D.果实
6.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B C D
7.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B.a→c→d→b C.a→d→b→c D.d→a→b→c
8.下列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神经元 B.胃 C.血液 D.人体
9.吃西瓜时,瓜瓤中可以食用的“红色”部分是( )
A.一种结缔组织 B.一个器官 C.一种营养组织 D.一个系统
10.植物细胞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B.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
C.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
11.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B.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C.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D.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
12、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 B.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生物体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形成组织 D.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1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14、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 ( )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
15.下列名称及其所属的组织匹配无误的是( )
A.血液——营养组织 B.导管——输导组织
C.皮肤上皮——保护组织 D.形成层——机械组织
16、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17.依据图a→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d,d经过细胞分裂形成c
B.b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织的
C.图d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D.图示a→d按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为d→c→b→a
18.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
A.番薯 B.莴苣 C.猕猴桃 D.白菜
19.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 )
A.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增殖能力 D.免疫能力
20.下列不属于动物组织的是(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营养组织 D.肌肉组织
21.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图中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A B C D
2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

A.都来自同种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24、如图是番茄的植物体,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番茄果实的表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 组织;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 组织。
(2)图中的3、4、5所示的结构属于 器官。
(3)除果实外,该植物体还有 和 等生殖器官。
(4)番茄与人的结构层次相比没有 。
(5)植物体的三种生殖器官是(  )
A.根、果实、种子 B.叶、花、果实
C.花、果实、种子 D.根、叶、茎
25.人体生命开始于父母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人体。
(1)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________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
(2)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______。
26、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2)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 。
(4)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和 。
27.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由上皮组织、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组织四大组织构成。
(2)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够感受外界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_____内
(4)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_______部位,而其中又含有_________,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5)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__________;
28、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消化系统中下列标号器官的名称:[4] ;[7] ;[9] ;[11] ;
(2)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 ,其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但促进 的消化。
(3)人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如[8]、[10]和[4];有的是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9]内 和[11]内 。
(4)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 ]。
(5)某人患急性阑尾炎,需开刀切除的部位是[ ]。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的,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______层次的结构。

30.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2-3-5所示。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体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体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____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实验Ⅲ:细胞结构中的____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



常见的动物
1.下列珍稀动物及所属类群,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白鳍豚—哺乳动物 B.娃娃鱼—鱼类 C.扬子鳄—爬行动物 D.丹顶鹤—鸟类
2.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Y类动物的是( )


A B C D
3.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4.小江学习了图中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5.最近,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它与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检索表
1a有四肢…………………甲
1b无四肢……………2
2a尾鳍竖立……………乙
2b尾鳍水平……………3
3a①……………………………白鳍豚
3b②……………………………长江江豚
甲是______,①处填写内容是_______。

6.现在有下列8种动物:麻雀、带鱼、蝴蝶、蚯蚓、蝙蝠、青蛙、猪、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这一标准,可以把这些动物分为______动物和_____动物;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这一标准,可以把这些动物分为____动物和_____动物。
(2)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_;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有羽动物和无羽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两小题中可以发现动物有多种分类标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______呼吸;C用___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体温恒定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8.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 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的名称是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填字母)
(4)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常见的植物
1、 蕨菜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 )
A.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B. 有根、茎、叶, 不开花
C. 无根,有茎、叶, 不开花 D. 无根、茎、叶,有花、种子
2、 有茎和叶,但没有根,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是 ( )
A. 苔藓植物 B. 藻类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3、下列植物都属于苔藓植物( )
A. 地钱、葫芦藓 B. 地钱、胎生狗脊 C. 胎生狗脊、葫芦藓 D. 地钱、井边草
4、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 ( )
A. 陆地上 B. 水中 C. 土壤中 D. 阴湿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
5、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器官的是 ( )
A. 紫菜 B. 蕨 C. 葫芦藓 D. 芒萁
6、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 )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7、 下列各组植物中共同特点最多的一组是( )
A. 水稻、小麦 B. 水稻、棉花 C. 小麦、白菜 D. 白菜、松树
8、小明把玉米、柳树、杉木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有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无果实
9、在七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高一级和低一级的单位分别是( )
A.纲、属 B.科、门 C.纲、科 D.科、纲
10、选择合适的植物特征,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A.根、茎、叶发达,有种子,但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B.茎和叶柔软矮小,没有根,不开花,用孢子进行繁殖
C.单细胞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
D.有根、叶、茎、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E.有根、茎和叶,但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11、下列植物你食用的是种子还是果实?
苹果 ,荔枝 ,花生米 ,豌豆 。


12.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3.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它们依靠其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发菜(一种藻类)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14.下列均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花生、小麦、苹果、银杏 B.牵牛花、番茄、蚕豆、辣椒
C.水稻、雪莲、金鱼藻、马尾松 D.水莲、紫杉、侧柏、苏铁

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被子植物就是种子植物
C.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被子植物都能结种子

16.小明在一次乡村旅行中吃到了美味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果,他想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种植,你认为他不可能得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
A.玉米 B.蕨菜 C.板栗 D.银杏果

17.某学校校园巾,有柑橘、水绵、葫芦藓和雪松等植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如下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⑥是上述植物中的( )

柑橘 B.水绵 C.葫芦藓 D.雪松

18.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如图)。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桂化树在分类上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9.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是某些苔藓植物的结构,并不是真正的花。关于苔藓植物和牡丹的生殖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均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B.两者均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苔藓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苔藓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20.海带、葫芦藓、银杏、菠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带呈褐色,体内不含叶绿素,是异养生物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植株矮小
C.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菠菜生活在陆地上,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

21.如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叶片铺在水面上,气孑L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22.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
A.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B.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C.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中
D.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3.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

A.酵母菌 B.草履虫 C.衣藻 D.变形虫

24.下列哪种生物细胞体内含有叶绿体,能制造有机物,不依靠现成的营养物质( )

A B C D

25.下列哪一项不是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
A.个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个体微小,一般很难用肉眼看见
C.依靠一个细胞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D.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26.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细胞结构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少量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并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边缘吸去一些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草履虫不运动 B.限制一定的范围使草履虫运动慢些,便于观察
C.防止草履虫从盖玻片下跑出来 D.使草履虫依附在棉花纤维上

27.小华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指导下编造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a和b处应分别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所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植物细胞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生长和 密切相关。
(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一样多。
(3)[b]过程叫做细胞的 ,所形成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
(4)图丁所示的植物叶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绿叶发生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29.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莲。

(1)在植物分类上,莲属于________植物。
A.藻类 B.蕨类 C.裸子 D.被子
(2)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江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________,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物种的多样性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 000年灭绝1种。从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乌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还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以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被称为“城市之肾”的三垟湿地,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也是“中国瓯柑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物种。

(1)三垟湿地是“中国瓯柑之乡”,瓯柑属于___(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如图乙所示,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3)一株瓯柑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为:细胞→组织→________________→植株。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物种,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可能原因是( )
a.人们对湿地内资源的过度猎取   b.建立了湿地保护公园
c.向河水中排放了较多的污水   d.成立了珍稀鸟类研究所
A.a和c B.b和d C.a和d D.b和c

实验探究题
1.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紧张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根据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一次样。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讲行消毒:
②蚕堂:曼箩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l0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人生化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③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_______。
A.0~5分钟 B.5~10分钟 C.l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2.我国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活动,方法如下:
(1)用一支香烟浸在50毫升的水里面两小时,得到浸出液;用同样的方法得到40毫升、30毫升和20毫升的烟草浸出液;
(2)在烧杯中用吸管吸出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速率(次/分,正常为100到350次/分);
(3)将不同梯度体积分数的烟草浸出液滴加到载玻片上;(4)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一组清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所要求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做出的假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2.5米,背呈浅蓝色,身体上有鳍,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通过解剖,发现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①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
②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3)获取证据:村民甲的证据① ② 。(2分)
村民乙的证据① ② 。(2分)
(4)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 (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1分)

4.观察蚯蚓,有一些问题引起小明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蚯蚓有没有嗅觉?为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眼睛,实验二说明蚯蚓 嗅觉。(填“有”或“没有”)。
(2)小明按如下的方法观察蚯蚓的习性,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而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来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 。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除了上面探究的问题外,你还想探究有关蚯蚓的什么问题呢? 。

5.回答下面关于实验及科学探究方面的问题。
(1)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那么设计实验方案时的主要依据是 。
(2)下图1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操作的三个不同步骤示意图,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号和箭头回答)
(3)下图2中所滴的液体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 。

(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c、d、b、a、e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e时用的物镜比观察b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d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b
D.要使视野a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6.台州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本实验对蚂蚱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
(2)在实验中,A瓶和B瓶除是否加入杏仁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 。
(3)实验结果表明,杏仁 (能、不能)杀死昆虫。
(4)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 。为什么? 。
(5)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 。
(6)实验探究结束,剩余的活蚂蚱该怎么处理 。

7.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入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
步骤二: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三: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入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前三天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不需填写)。

一、生物和非生物

二、细胞

三、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五、常见的动物

六、常见的植物

七、物种的多样性

八、实验探究题







生物与非生物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 )
A.生石花 B.奔驰的汽车 C.电脑病毒 D.恐龙化石
【解析】A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2.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解析】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由细胞吸水造成的,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3.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______现象。
【答案】答案变异
【解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现象。
星期天小明在野外玩耍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回答:

(1)观察蜗牛要用到的仪器是     ;图中______部分结构对蜗牛具有保护作用。
(2)甲、乙两图中,可能是蜗牛的体细胞的图是____________。
(3)蜗牛的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答案:(1)放大镜?壳????(2)乙??(3)细胞质????
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答案】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细胞
1.红蛇果的果皮细胞因含花青素而呈红色。将某品种的红蛇果浸泡在热水中,热水变红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变红。这一现象说明热水破坏了果皮细胞的( B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解析】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作用。题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热水破坏了果皮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C )

A B C D
【解析】具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故C为植物细胞。
3.将黑色美西螈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重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美西螈个体,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A.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 B.细胞质控制美西螈体色
C.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黑色美西螈和白色美西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解析】将黑色美西螈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在适宜环境中发育成的美西螈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的体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4.图表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答案】动物细胞细胞核(或细胞壁)细胞壁(或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液泡(或叶绿体)叶绿体(或液泡)线粒体
【解析】植物细胞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其中,细胞质中一般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染色体)、细胞质,细胞质中一般含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和液泡。
5.根据下列所给出的细胞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细胞壁;⑤液泡,请回答:
(1)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中都有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夏天,“凉拌黄瓜”是大家钟爱的一道菜,据科学论证,黄瓜加糖凉拌再加适量的醋的食用方法能把黄瓜中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的利用。小明发现,凉拌黄瓜后,放置时间稍微久一点,盘中就会有大量的水,请你告诉小明这些水来自____。(填序号)
【答案】(1)①②③(2)⑤
【解析】(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黄瓜属于植物,细胞内有液泡,液泡内含细胞液。














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1.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C )

甲 乙
A.向右移动 B.向上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下移动
【解析】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若要把像向右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左移动。
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C )
A.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
B.先在洋葱鳞片叶表皮上滴碘液,再盖盖玻片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D.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引
3.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用10倍物镜观察,后换40倍物镜,目镜不变,若不调整粗、细准焦螺旋,视野中清晰度和亮度是( D )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4.在显微镜下看到一块脏物,装片移动时它不动,用擦镜纸擦过目镜再看脏物还在原来位置,这时应( C )
A.换一块装片 B.换一个目镜 C.用擦镜纸擦物镜 D.缩小光圈
5.小金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观察到叶绿体
B.观察到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有圆形、多边形、圆柱状等
C.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淡紫色的淀粉分子
D.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壁
【解析】D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口腔上皮细胞的形状是圆形的;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观察到淡紫色的结构是液泡。
6.小明用亚甲基蓝溶液给临时装片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在①处,将装片左端略提起 B.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④处
C.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 D.滴在①③处,将装片左右晃动
【解析】C在染色过程中,应把染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相对应的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全部标本。所以应将亚甲基蓝溶液滴在①处,吸水纸放置在③处吸引,②处或④处空间太小不适宜滴加染液。
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有:
①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盖好盖玻片;  ④将牙签上的碎屑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⑤染色;  ⑥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⑥②①④③⑤ B.⑥④③⑤①② C.②④⑥⑤③① D.①②③④⑤⑥
8.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解析】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D错误。
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C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调节光圈 c.移动装片 d.转动转换器
A.c→a→b→d B.d→c→b→a C.c→d→b→a D.c→a→d→b
10.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C )
A.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B.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D.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11.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光线适中,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C )
A.用平面镜,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光圈放大 D.用凹面镜,光圈缩小
12.图一至图四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D )

一 二 三 四
A.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
B.图二中③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C.若该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一中步骤d操作不当
D.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该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图四甲,要从图四甲变成图四乙,需先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
1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B )
A.先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将洋葱表皮放入并展平
B.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C.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再加一滴碘液,然后盖上盖玻片
D.直接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
1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为擦、滴、取、展、盖、染。
1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物像变模糊了,此时应( B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装片 D.更换装片
16、用四组不同倍率的显微镜观察,在相同视野位置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 C )
A、 10×5 B、 10×10 C、15×5 D、15×10
17、“pqbd”在显微镜底下为 ( C )
A、 pbdq B、pbqb C、 pqbd D、bpqd
18、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操作的顺序是 ( C  )
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洋葱表皮上 ②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
③把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
④用镊子从洋葱鳞片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9.同学们还记得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的惊喜吗?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__。
(2)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所用的染液应该是__________。
(3)图中操作过程a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操作时,眼睛要注视物镜,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e视野变暗了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程序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如果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转动___________使物像变清晰。若观察完毕后,要继续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应换用______镜(“平面”或“凹面”)和__________光圈(“大”或“小”)。
【答案】反光镜 B C 右 E 碘液 对光 物镜下降过度与玻片标本相撞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bagecdf 细准焦螺旋 凹面 大
2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稀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小科在光源充足的实验室内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在不改变显微镜放置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视野亮度。
(4)小科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正常,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③(2)④①③②(3)选用大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4)材料未展平,出现重叠
【解析】(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清水,染色时用稀碘液。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④对光一①放玻片标本一③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一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右眼睁开,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在光源充足的实验室内,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使用的是平面镜和小光圈;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应选用大光圈使通光孔通过更多的光线,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4)材料未展平,出现重叠;或者制作临时装片时,选取的材料厚薄不均匀,都容易出现视野中一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一侧的细胞却很模糊这种现象。
2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C )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解析】低倍镜换高倍镜后,为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转动甲图中①细准焦螺旋,A错误;乙图中的镜头是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B错误;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D错误。
22.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__。
(2)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______。
【答案】(1)清水(2)B→C→A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2)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7L,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C→A。
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示例:[6]载物台):

(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 ] 。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3] 对准通光孔。
(3)图乙表示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
(4)图乙中A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 ;用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 ] 。
(5)显微镜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
A、可以反射光线     B、可以调节光线的角度
C、可以使物象更清晰      D、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
【答案】(1)7; 反光镜; (2)物镜; (3)动物;
(4)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B; 细胞核; (5)D;
2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者常用的观察器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2)下面是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选序号)。
①对光  ②取镜安放  ③观察  ④整理实验台   ⑤放置玻片标本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①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③⑤②①④
(3)字母“b”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若看到的视野中的图象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这时应把玻片向 移动。若视野中出现了污点,移动目镜、物镜,都没变化,那么污点最有可能存在的部位是 。
(4)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1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100倍;在如图甲的四个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哪两个 。
(5)孙悟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观察到的图象如图乙,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答案】(1)薄而透明(2)C(3)q 右下方 玻片标本(4)BC(5)B
2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2-2 -14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横线上填入方框中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2 -15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2 -15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进行观察。

【答案】(1)①在装片上②在目镜上(2)D
【解析】(1)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上;如果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动,说明污物在物镜上。(2)显微镜的物镜为螺丝式,目镜是嵌入式,所以镜头A、镜头B为目镜,镜头C、镜头D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镜头A和镜头D。
25、(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放片 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时,若一生物在视野下向右下方游走,则玻片应该往 移动。
(3)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顺序
①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②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③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 ④来回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光圈。
【答案】1、(1)安放、对光、调焦 (2)右下 (3)C (4)21534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橘子的果肉和其中的“筋络”分别属于( A )
A.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分生组织、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2.藕是莲的根状茎。“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 D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解析】莲藕中“丝”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丝是输导组织。
3.人体的血液和骨组织属于( D )
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结缔组织
【解析】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如骨组织、血液、肌腱、韧带、淋巴、皮下脂肪等,具有支持、运输等多种功能。
4.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D )
A.骨骼肌   B.神经元 C.血液   D.脑
5.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的( C )
A.生殖器官 B.基本器官 C.营养器官 D.果实
6.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B  )

A    B C D
7.如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象,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B )

A.a→b→c→d B.a→c→d→b C.a→d→b→c D.d→a→b→c
8.下列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B )
A.神经元 B.胃 C.血液 D.人体
【解析】胃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属于器官。
9.吃西瓜时,瓜瓤中可以食用的“红色”部分是( C )
A.一种结缔组织 B.一个器官 C.一种营养组织 D.一个系统
【解析】结缔组织是动物体特有的:整个西瓜是一个器官,瓜瓤是西瓜的一部分,其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0.植物细胞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A )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B.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
C.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D.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细胞膜
11.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B.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C.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D.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
【解析】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主要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故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含有根、茎、叶的植物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而苔藓植物没有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由八大系统构成,因此A、B、D都是错误的。
12、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 B.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C.生物体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形成组织 D.细胞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1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解析】④、⑤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A错误;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C错误:通过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类型.而未改变细胞数目,D错误。
14、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 ( D )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
15.下列名称及其所属的组织匹配无误的是( B )
A.血液——营养组织 B.导管——输导组织
C.皮肤上皮——保护组织 D.形成层——机械组织
【解析】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皮肤上皮属于上皮组织,保护组织是植物组织;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
16、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D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17.依据图a→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d,d经过细胞分裂形成c
B.b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织的
C.图d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D.图示a→d按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为d→c→b→a
18.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C )
A.番薯 B.莴苣 C.猕猴桃 D.白菜
【答案】番薯的食用部分是根;莴苣的食用部分是茎;白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叶,根、茎、叶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猕猴桃的食用部分是果实,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19.2018年5月,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 B )
A.分裂能力 B.分化能力 C.增殖能力 D.免疫能力
20.下列不属于动物组织的是( C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营养组织 D.肌肉组织
【解析】人体或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组织;营养组织是植物组织。
21.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C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解析】皮肤位于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说明有上皮组织;皮肤划破时会流血,说明皮肤内有结缔组织;感到疼痛,说明皮肤内有神经组织。可见,皮肤是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
2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图中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C )

A B C D
【解析】A、B、D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属于器官,,C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属于组织。
23.如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C )

A.都来自同种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C.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 D.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
【解析】图中精子细胞、平滑肌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它们属于不同的组织;图中的几种细胞都失去了分裂能力:三种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4、如图是番茄的植物体,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番茄果实的表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 组织;内部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 组织。
(2)图中的3、4、5所示的结构属于 器官。
(3)除果实外,该植物体还有 和 等生殖器官。
(4)番茄与人的结构层次相比没有 。
(5)植物体的三种生殖器官是(  )
A.根、果实、种子 B.叶、花、果实
C.花、果实、种子 D.根、叶、茎
【答案】(1)保护;营养; (2)营养; (3)花;种子; (4)系统; (5)C;
25.人体生命开始于父母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的受精卵,一个受精卵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人体。
(1)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________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
(2)子女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分化(2) DNA(或“脱氧核糖核酸”)
【解析】(1)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继而形成器官、系统和人体;(2)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子女之所以像父母,是因为父母将遗传信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了子女,携带这些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26、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通过 形成B。在此过程中,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2)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 。
(4)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和 。
【答案】(1)细胞分裂 遗传物质 (2)细胞分化 (3)系统 (4)消化 吸收
27.根据皮肤的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皮肤由上皮组织、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组织四大组织构成。
(2)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_________内。
(4)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_______部位,而其中又含有_________,因此我们感觉到痛。
(5)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2)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3)真皮 
(4)真皮 神经末梢  (5)立毛肌
28、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消化系统中下列标号器官的名称:[4] ;[7] ;[9] ;[11] ;
(2)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能分泌 ,其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但促进 的消化。
(3)人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如[8]、[10]和[4];有的是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9]内 和[11]内 。
(4)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 ]。
(5)某人患急性阑尾炎,需开刀切除的部位是[ ]。
答案(1)肝脏;大肠;胃;小肠;(2)胆汁;脂肪;(3)胃腺;肠腺;(4)11;(5)6;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的,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______层次的结构。
【答案】答案器官
【解析】人造仿生血管是由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组成的,属于器官。

30.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2-3-5所示。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体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体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____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
实验Ⅲ:细胞结构中的____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减弱 长 细胞核(2)生物的物种、年龄和细胞核
【解析】(1)根据实验1表中的实验记录,胎儿的肺纤维细胞的增殖代数明显大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由此可得出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长而减弱:根据实验Ⅱ图示,龟的体细胞分裂次数最多,其寿命也最长,即体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多:根据实验Ⅲ,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体细胞的细
胞核融合后,细胞分裂旺盛,即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2)根据三个实验得出,影响细胞衰老的内在因素有生物的物种(如鼠、鸡、人、龟等寿命不同)、年龄和细胞核等。





常见的动物
1.下列珍稀动物及所属类群,不正确的一组是( B )
A.白鳍豚—哺乳动物 B.娃娃鱼—鱼类 C.扬子鳄—爬行动物 D.丹顶鹤—鸟类
2.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Y类动物的是( D )


A B C D
【解析】蛇属于爬行动物,卵生,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因此应该是Y类动物。
3.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C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解析】题图中的分类方法先根据体温是否恒定,逐级分类,没有采用其他的方法,即不能得出C的结论。
4.小江学习了图中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D )


A.甲——草履虫 B.乙——酵母菌 C.丙——大肠杆菌 D.丁——衣藻
【解析】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
5.最近,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它与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检索表
1a有四肢…………………甲
1b无四肢……………2
2a尾鳍竖立……………乙
2b尾鳍水平……………3
3a①……………………………白鳍豚
3b②……………………………长江江豚
甲是______,①处填写内容是_______。
【答案】扬子鳄嘴狭长(或“吻狭长”)
【解析】长江江豚、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它们无四肢。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有四肢,所以甲是扬子鳄。白鳍豚的嘴狭长,尾鳍水平。长江江豚的上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
6.现在有下列8种动物:麻雀、带鱼、蝴蝶、蚯蚓、蝙蝠、青蛙、猪、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这一标准,可以把这些动物分为______动物和_____动物;根据是水生还是陆生这一标准,可以把这些动物分为____动物和_____动物。
(2)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_;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有羽动物和无羽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若把这些动物划分为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其分类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两小题中可以发现动物有多种分类标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脊椎无脊椎水生陆生(2)是否有翅是否有羽毛是胎生还是卵生(3)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同样的动物,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解析】根据题意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同样的动物,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7.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______呼吸;C用___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体温恒定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1)软体 D (2)鳃 肺 (3) B (4)胎生、哺乳 (5)基因 建立自然保护区
8.根据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 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的名称是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填字母)
(4)草履虫与衣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会运动 B.个体大小 C.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生活在水中
【答案】(1)显微镜 (2)草履虫 叶绿体 细胞膜 (3)B (4)C
常见的植物
1、 蕨菜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 B )
A.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B. 有根、茎、叶, 不开花
C. 无根,有茎、叶, 不开花 D. 无根、茎、叶,有花、种子
2、 有茎和叶,但没有根,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是 ( A )
A. 苔藓植物 B. 藻类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3、下列植物都属于苔藓植物( A )
A. 地钱、葫芦藓 B. 地钱、胎生狗脊 C. 胎生狗脊、葫芦藓 D. 地钱、井边草
4、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 ( B )
A. 陆地上 B. 水中 C. 土壤中 D. 阴湿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
5、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器官的是 ( A )
A. 紫菜 B. 蕨 C. 葫芦藓 D. 芒萁
6、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 A )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7、 下列各组植物中共同特点最多的一组是( A )
A. 水稻、小麦 B. 水稻、棉花 C. 小麦、白菜 D. 白菜、松树
8、小明把玉米、柳树、杉木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B )
A.有根或无根 B.有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无果实
9、在七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高一级和低一级的单位分别是( C )
A.纲、属 B.科、门 C.纲、科 D.科、纲
10、选择合适的植物特征,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A.根、茎、叶发达,有种子,但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B.茎和叶柔软矮小,没有根,不开花,用孢子进行繁殖
C.单细胞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
D.有根、叶、茎、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E.有根、茎和叶,但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答案】A E B C D
11、下列植物你食用的是种子还是果实?
苹果 ,荔枝 ,花生米 ,豌豆 。
【答案】果实 果实 种子 种子

12.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A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解析】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B错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C错误;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13.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它们依靠其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发菜(一种藻类)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解析】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无果皮包被: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没有种子。
14.下列均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B )
A.花生、小麦、苹果、银杏 B.牵牛花、番茄、蚕豆、辣椒
C.水稻、雪莲、金鱼藻、马尾松 D.水莲、紫杉、侧柏、苏铁
【解析】银杏、马尾松、侧柏、苏铁、紫杉都属于裸子植物。
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B )
A.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被子植物就是种子植物
C.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被子植物都能结种子
【解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6.小明在一次乡村旅行中吃到了美味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果,他想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种植,你认为他不可能得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B )
A.玉米 B.蕨菜 C.板栗 D.银杏果
【解析】蕨菜属于孢子植物,没有种子。

17.某学校校园巾,有柑橘、水绵、葫芦藓和雪松等植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如下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⑥是上述植物中的( B )

柑橘 B.水绵 C.葫芦藓 D.雪松
【解析】植物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水绵属于藻类植物。
18.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如图)。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桂化树在分类上属于( A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解析】桂花树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19.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是某些苔藓植物的结构,并不是真正的花。关于苔藓植物和牡丹的生殖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两者均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B.两者均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苔藓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D.苔藓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牡丹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解析】苔藓植物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牡丹属于被子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20.海带、葫芦藓、银杏、菠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海带呈褐色,体内不含叶绿素,是异养生物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植株矮小
C.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菠菜生活在陆地上,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
【解析】A海带体内有藻黄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营养方式为自养。

21.如图中呈现的葫芦藓、蕨、银杏和睡莲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B C D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睡莲叶片铺在水面上,气孑L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解析】D浮水植物睡莲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这是因为睡莲叶片的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
22.生活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说明( C )
A.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
B.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
C.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质中
D.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3.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C )

A.酵母菌 B.草履虫 C.衣藻 D.变形虫
【解析】衣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草履虫和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
24.下列哪种生物细胞体内含有叶绿体,能制造有机物,不依靠现成的营养物质( B )

A B C D
【解析】衣藻体内有杯状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5.下列哪一项不是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D )
A.个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个体微小,一般很难用肉眼看见
C.依靠一个细胞完成所有生命活动 D.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解析】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6.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细胞结构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少量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并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边缘吸去一些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B )
A.使草履虫不运动 B.限制一定的范围使草履虫运动慢些,便于观察
C.防止草履虫从盖玻片下跑出来 D.使草履虫依附在棉花纤维上
【解析】棉花纤维像网,可以使草履虫在有限的空间活动,运动慢些,便于观察。
27.小华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指导下编造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a和b处应分别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茎、叶分化有茎、叶分化(2)乙和丙
【解析】(1)根据植物是否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其中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
没有真正的根,有了茎和叶: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可见a、b处分别是无茎、叶分化和有茎、叶分化,甲是蕨类植物。(2)甲属于孢子植物,乙、丙属于种子植物,所以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乙和丙。
28、如图所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植物细胞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生长和 密切相关。
(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一样多。
(3)[b]过程叫做细胞的 ,所形成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
(4)图丁所示的植物叶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绿叶发生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答案】(1)分裂;(2)染色体;染色体数目;(3)分化;组织;(4)器官;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9.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绿色开花植物——莲。

(1)在植物分类上,莲属于________植物。
A.藻类 B.蕨类 C.裸子 D.被子
(2)藕生长在几乎不含氧气的淤泥中,它是怎样解决通气问题的呢?小江猜想它体内有适应水中环境的特殊结构。于是分别从图甲所示的①②③处取材,用放大镜观察后,再分别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如图乙),眼睛要观察________,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答案】(1)D(2)物镜
【解析】(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莲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2)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




物种的多样性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 000年灭绝1种。从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乌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还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三可知,“垃圾袋装化”难以被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1)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2)栖息地丧失建立自然保护区(3)塑料袋不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4)做好垃圾分类

2.被称为“城市之肾”的三垟湿地,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也是“中国瓯柑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物种。

(1)三垟湿地是“中国瓯柑之乡”,瓯柑属于___(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如图乙所示,将湿地内动物分为甲、乙两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
(3)一株瓯柑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为:细胞→组织→________________→植株。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物种,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可能原因是( )
a.人们对湿地内资源的过度猎取   b.建立了湿地保护公园
c.向河水中排放了较多的污水   d.成立了珍稀鸟类研究所
A.a和c B.b和d C.a和d D.b和c
【答案】被子 是否有脊椎骨 器官 A
实验探究题
1.口香糖因其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紧张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根据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一次样。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讲行消毒:
②蚕堂:曼箩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l0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人生化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100%)。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③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_______。
A.0~5分钟 B.5~10分钟 C.l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答案】(1)37 (2)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能体现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超过l0分钟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3)C

2.我国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为了提高同学们对烟草危害性的认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探究活动,方法如下:
(1)用一支香烟浸在50毫升的水里面两小时,得到浸出液;用同样的方法得到40毫升、30毫升和20毫升的烟草浸出液;
(2)在烧杯中用吸管吸出一只水蚤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跳动并记录速率(次/分,正常为100到350次/分);
(3)将不同梯度体积分数的烟草浸出液滴加到载玻片上;(4)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一组清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所要求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做出的假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照 (2)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 (3)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4)能使水蚤心率加快
3.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2.5米,背呈浅蓝色,身体上有鳍,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通过解剖,发现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假设:①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
②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3)获取证据:村民甲的证据① ② 。(2分)
村民乙的证据① ② 。(2分)
(4)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 (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1分)
【答案】(1)此动物是鱼类还是哺乳类动物
(3)身体呈鱼形 身体上有鳍 有肺 体内怀有幼体
(4)村民乙
4.观察蚯蚓,有一些问题引起小明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呢?蚯蚓有没有嗅觉?为弄清这些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1)实验一说明了蚯蚓 眼睛,实验二说明蚯蚓 嗅觉。(填“有”或“没有”)。
(2)小明按如下的方法观察蚯蚓的习性,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而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来条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 。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除了上面探究的问题外,你还想探究有关蚯蚓的什么问题呢? 。
【答案】(1)没有; 有; (2)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3)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要慢
5.回答下面关于实验及科学探究方面的问题。
(1)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那么设计实验方案时的主要依据是 。
(2)下图1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操作的三个不同步骤示意图,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号和箭头回答)
(3)下图2中所滴的液体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所滴的液体是 。

(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c、d、b、a、e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e时用的物镜比观察b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d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b
D.要使视野a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答案】(1)作出的假设; (2)甲→乙→丙; (3)生理盐水; (4)A;
6.台州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本实验对蚂蚱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
(2)在实验中,A瓶和B瓶除是否加入杏仁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 。
(3)实验结果表明,杏仁 (能、不能)杀死昆虫。
(4)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 。为什么? 。
(5)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 。
(6)实验探究结束,剩余的活蚂蚱该怎么处理 。
【答案】(1)选择大小相近,虫龄相同的健康蚂蚱; (2)对照实验;
(3)能; (4)不可能; B瓶内的蚱蜢没有死亡;
(5)加入捣碎杏仁,不加水; (6)放回大自然
7.小明学习了“皮肤能阻挡微生物侵入人体”的相关知识后,他想了解果皮能否成为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三个新鲜、等大的苹果,洗净、消毒,分别标为A,B,C。
步骤二:再取一个腐烂的苹果,将牙签插入这个苹果的腐烂部位,然后拔出,用该牙签的尖端轻轻地在A苹果的表面滑动,不划破果皮;将牙签再次插入腐烂的苹果里,然后拔出,用牙签尖端在B苹果上划出一条狭长的划痕,并划破果皮;对C苹果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三:将A,B,C三个苹果分别放入相同的三个消毒过的塑料袋中,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将三个苹果洗净、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把牙签插入苹果腐烂部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该同学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前三天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现象不需填写)。

【答案】(1)去除苹果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对实验的干扰 (2)使牙签带上微生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