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4 18: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复习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 乃至 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 和 。
2、 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
3、 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始于 。
4、1899年, 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 的文字。
5、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国家权力权力的大小 严格的等级界限商司母戊鼎甲骨文商王懿荣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周幽王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课题导入东周西周镐京洛邑犬戎河水渭水 周平王东迁 东周开始!春秋战国 东 周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出现了铁农具、牛耕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北京人、山顶洞人------
半坡人、河姆渡人------
夏、商、西周-----------
春秋时期---------------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 铁器你还记得远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吗?复习春秋时期的铁农具《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讲授讲授人力畜力变讲授说一说:铁器、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有何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牛耕图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1、农业2、手工业3、商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铁农具、牛耕,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2、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原因:
表现:
结果:二、王室衰微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2、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对比,思考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春秋时期政治上出现了什么情况?讲授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割据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的官衔名)。 ——《史记》表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三、诸侯争霸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 吴王阖闾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霸主秦穆公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2、“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结果:春秋霸主之首任用管仲为相(善于用人)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原因:内容:2,齐桓公称霸“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管仲相(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讲授“攘夷”,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合作探究7。独思—互学—展示(2+2+1)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弊:给人民带来灾难。利:客观上有利于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史料补充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请你说说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诸侯国了。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器出现牛耕使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逐步瓦解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等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促进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生产力提高1、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他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4、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5、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填空 检测练习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开始于(  )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
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能为该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包括( )
①当时推广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②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③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
④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4.“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民族交融。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6、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7.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DD课堂练习9.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0.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A课堂练习1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1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DD1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A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课堂练习春秋时期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作业《南方新课堂》第6课的巩固提高你知道吗?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权力的象征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春秋的 楚庄王(晋楚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