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3 21: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B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B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3、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D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4、《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B
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5、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D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 民用工业
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6、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A.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完全因内部掣肘而失败 D.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C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11、《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车输入为主的内容是( )B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2、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待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1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B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6、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7、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8、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 )B
A.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B.提倡办实业,实行宪政
C.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19、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C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20、、“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一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C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1、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D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22、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C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23、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C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4、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5、“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
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27、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C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28、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D
《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材料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 份 举 措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奕訢、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四年(1865) 李鸿章、曾国藩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同治五年(1866)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光绪元年(1875)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2分)
(2)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4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3分)
29、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聘请外国人才;设立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成立近代海军;(意思相近即可)
(3)军事科技。
30、材料 :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1)写出材料中条约的名称。(1分)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1分)
30、答案:
《马关条约》;(1分)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誓死不当亡国奴等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2分)
31、答案:
(l)封建专制制度。(1分,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提出和宣传变法理论;成立强学会;实施百日维新。(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人才及智力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32、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了材料一的精神?(1分)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1分)
(3)材料二引起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2、答案:
(1)虎门销烟。(2)帝国主义列强。(3)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