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要 点 讲 解
要点一 物态变化
1. 物质有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 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要点二 熔化和凝固
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如冰化成水、固态的石蜡变成液态的石蜡。
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如水结成冰、铁水变成铁锭等。
3. 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
(1)实验装置
(2)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晶体海波在熔化前,温度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温度上升。非晶体石蜡在熔化前、熔化过程中、熔化后温度一直上升。由此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不同规律。
(3)熔化规律
①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达到一定温度,不断从外界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随着不断加热,温度不断上升,固体先慢慢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经典例题1 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解析:(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除了图中所示器材,还要用停表计时。(3)由图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慢 (2)停表 (3)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间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只要合理即可)
要点三 熔点和凝固点
1. 根据固体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各种金属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蜡、沥青、玻璃、橡胶、塑料、松香等。
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如冰的熔点、凝固点都是0℃。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经典例题2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图是_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
解析:由题图特点可以看出,该图像是物质凝固成晶体的图像,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该物质的熔点也为80℃。
答案:凝固 80
要点四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态变化
吸放或放热
应用
熔化
吸热
冰雪消融时空气温度降低、吃冰棒解热
凝固
放热
冬天菜窖里面放水,防止蔬菜冻坏
易错易混警示 对晶体处于熔点时状态的判断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处于熔点时,多数同学往往认为晶体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同学们要正确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吸热达到熔点时,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能继续吸收热量,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全部熔化后,为液态。
经典例题3 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状态 D. 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解析:萘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均为80℃,80℃的萘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但很多同学因考虑不全而得出错误答案,原因是不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即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收热量,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能继续吸收热量,才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全部熔化后为液态。
答案:D
当 堂 检 测
1. 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 沥青 B. 冰 C. 松香 D. 蜂蜡
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
C. 树叶上的露珠 D. 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
3. 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4. 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 )
A. 水的温度上升 B. 冰的温度上升
C. 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0℃ D.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5. 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只有凝固 B. 只有熔化 C. 先凝固后熔化 D. 先熔化后凝固
6. 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7. 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8.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9. 下雪之后,往往天晴。雪融化的时候,人们总感觉更加寒冷,你知道为什么吗?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C 5. D
6. 熔化 放出
7. 凝固 熔化
8. A 80
9. 解: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雪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们感到更加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