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验卷: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验卷: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4 06:4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皇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皇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材料中“不甘作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2.2018年是戊戌年,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戊戌年的是
A.百日维新 B.同盟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签订《南京条约》
3.下列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作者和著作搭配不正确的是
A.魏源——《天演论》 B.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邹容——《革命军》 D.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4.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时,既对外宣战,后又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使义和团失败的历史人物是
A.慈安太后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宣统帝
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国闻报 C.成立强学会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6.1900年,中国出现了一支打着八种军旗、穿着八种军装的不同国家组成的军队,这只军队不包括
A.美国军队 B.英国军队 C.土耳其军队 D.日本军队
7.根据以下表格并结合所学,推论正确的是
①屡次战败都有赔款给列强
②《南京条约》后,清政府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③《马关条约》后,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辛丑条约》“不割地”与列强之前已经瓜分中国和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今日中国北方之事,实因欧洲各国往往无礼干预,且有意蚕食中国疆土,中国忍受折磨已久,故一旦起而与洋人为难也。这里叙述的内容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B.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C.义和团运动的结束 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9.历史漫画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观察下列一组漫画,据此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领土不断遭到割占 B.中国忍辱负重,任由列强摆布
C.中国通商口岸急剧增加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1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12.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李大钊
13.在历史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来领导、推动。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连线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佟麟阁﹣﹣“七七事变”抗日 ③邓世昌﹣﹣甲午战争
④康有为﹣﹣戊戌变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海军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辛丑条约》中哪个内容最能反映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二、简答题
20.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有两个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最先改革的是一个东方岛国,后来改革的是一个天朝大国。两国改革都颁布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结果是东方岛国改革成功,天朝大国改革失败.请回答:
(1)东方岛国和天朝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出两国的改革名称。
(2)在东方岛国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两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和富有远见性?
(3)天朝大国改革虽然失败,但其历史作用仍值得肯定。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21.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友好往来,又有矛盾与冲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代历史上,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哪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2)在近代历史上,中日之向矛盾与冲突不断,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
(3)“一战”后,哪一国际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为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美国主导召开了哪一次国际会议?
(4)当前中日之间矛盾与冲突仍然不断,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综合题
22.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各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你怎样评价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尼局(尼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尼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尼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这次探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李鸿章的局限性是什么?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自强运动”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4.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回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2)请根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名称,使知识结构图完整。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历史功绩,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在几次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地挽救了革命,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衰而盛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保障。
——人民网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结合材料三和图,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材料四 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有领导人都不曾完成的历史使命,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更是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中国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剧变。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4)材料四中邓小平找到的“富民强国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伟大决策的历史作用。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答案
1.D2.A3.A 4.B 5.A 6.C 7.D 8.B 9.D10.D 11.C 12.B13.D 14.A 15.C
20.(1)日本、中国;明治维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21.(1)鉴真。
(2)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4)领土问题和历史问题等。
22.(1)材料一:洋务运动;材料二:戊戌变法;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
(2)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3.(1)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3)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运动)
(4)积极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4.(1)秦始皇(嬴政)历史事件: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文化上统一文字。
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①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作用: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6)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本国产业,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