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文本中描写朱德同志挑粮的关键段落,了解动宾搭配的准确,并适当拓展;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补白。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动宾搭配的准确,并适当拓展;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补白。
教学难点
1.了解动宾搭配的准确,并适当拓展。
2.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初次见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下,边读边跟我做——
放松之后,我们安静地坐好,准备上课。
一、“扁担”引疑,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朱德的扁担》。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词语朋友,不知道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拿出糖果老师刚刚发下来的默写纸,听一听,写一写,比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扁担 战士 红军 同志 队伍 怎样
3.看看大屏幕上的字,你写对了吗?位置摆放得准确吗?
4.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一根小小的扁担,为什么会让大家这么(贴)敬爱朱德同志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一)寻找原因
1.小朋友已经读过这篇课文了,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呢?(江西的“井冈山”)
(1)简笔画井冈山:介绍井冈山方圆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2)出示会师图: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的一个词——“会师”。(出示:会师,读两遍,出示第一句)
2.指导看图:现在井冈山上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他们在挥舞着红旗。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是的,大家都激动、开心地笑了。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3.过渡:是呀,大家多激动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好这句话。(再次指导读好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4.小结: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军队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当时就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出示词串:军队 红军 军长)
5.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出示):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
6.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先默默地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想朱德和红军战士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再把你找到的原因划下来,读给同桌听。(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齐读。)
7.看着这些被敌人围攻的红军战士,老师真为他们担心。读读这段话,你也一定会为他们担心。
补充:井冈山当地的老百姓不到两千人,生产的粮食很少,老百姓连自己都吃不饱。
8.读了这句话,你担心什么?(不够山上的战士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9.我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要守住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原来,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是因为——(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齐读。)
(二)体会辛苦
1.(出示挑粮图)看,挑粮大军来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出示词串:戴着斗笠 穿着草鞋 挑起粮食(草帽能遮太阳,他们头上戴的是用竹子做的,不但能遮阳,还能挡雨,叫做——斗笠)请你完成课后的练习。
(2)朱德同志的穿着和后面的小战士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评:是呀,他和战士们穿的没什么两样,多朴实的军长啊。)
(3)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那是“满满”的一担粮食呀。
师:朱德同志挑着满满一担粮食去爬山,哎?有小朋友爬过山吗?感觉怎样?身上背东西了吗?一定很累!糖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一担粮食足足有100多斤!100多斤有多重呀?有小朋友十几个书包那么重哪,如果是你,你一定会觉得——(辛苦、劳累)读出这份辛苦;读出这份艰难。
出示:他穿着草鞋,……,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4)朱德同志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以自己的行动给战士们做出了榜样,这就叫做——以身作则。
(5)朱德同志处处以身作则,所以战士们都——板书:敬爱朱德同志。
2.过渡:再看看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远处的山很高很陡(说不出:看看远处还有什么?)
过渡:朱德同志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指名读。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路远——五六十里
②难走——山高路陡
(1)师:五六十里有多远呢?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绕着操场跑过吗?跑到第几圈觉得累啦?
师:你们跑三五圈就累了,而那条山路相当于要绕着学校的操场走将近200圈!那是多么长的一条路啊,谁来读?
(2)从哪儿看出路很难走呢?“山高路陡”
师:(生说很高)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你家住几楼?不坐电梯爬上去累不累?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爬的这座山有1300多米,相当于要爬400多层楼房那么高,他们累不累?一起读!
师:山不但高,还很陡。这样是陡吗?那小朋友用手比划比划,怎样才是陡啊?
师:对啊,(指图)像这样,又高又斜、直插云霄,就叫做——山高路陡。
师:越是直的山越难走,小朋友们想想,一路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呀?
(3)是的,战士们穿着草鞋,一不小心脚就磨破了,多疼啊——请你读:要是碰上下雨天,路很滑,走一步,滑两步,多难走呀——;一旦下雨了,他们顾不得自己,还要去保护粮食,这是多么危险的挑粮路啊!——肩上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那么陡峭的山路,多么艰难啊,一起读——肩上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那么陡峭的山路,多么艰难啊,一起读——这么远的路,他们不是走一天,几乎天天要走,多辛苦啊!一起读——
3.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陡峭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却争着去,一路上,他们满面笑容,什么艰难险阻都不怕,这就叫——不畏艰险。
4.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品质。齐读1-3(前半部分)小节。
5.这样的好军长,谁能不喜爱他呀。所以,大家都——敬爱朱德同志。
(三)感受关心
1.朱德同志的辛苦还不止这些(出示句子),白天他——晚上还——第二天,白天他——晚上还——第三天,——
2.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爱呢?读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一位小战士,看到他又要辛苦地挑粮了,会怎么想?
3.是啊,战士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就是“心疼”。
4.于是,有个同志就——
引读:……藏了起来。
5.你藏了他的扁担,你心里怎么想?
6.出示:课文。朱德这样做,你们有没有想到啊?(哦,没有想到,这就叫做——不料)。
7.那朱德同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做上记号,就表明这根扁担是他的,专门用来挑粮的,谁也不许拿走,他还要继续坚持挑粮。
(2)他连夜赶做,说明他第二天还要去挑。
8.再苦再累,朱德同志也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这样的好军长,谁能不爱啊!所以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出示课文)
9.天亮了,朱德同志又带上他的那根作了记号的扁担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看,他——他穿着……一块儿爬山。
即使山高路陡,可朱德同志却微笑着和战士们面对一切困难。瞧,他——他穿着……一块儿爬山。
10.作为一名小战士,你爱不爱这样的军长?是呀,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乐呵呵的,人们都说他是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好军长。
11.就这样,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红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
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看着这根扁担,我们眼前会出现朱德同志翻山越岭去挑粮的感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那句话);看着这根扁担,我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引说“不畏艰险、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2.直到今天,这根写着“朱德的扁担”的扁担还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小朋友,你们已经知道了这根扁担的来历。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博物馆,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呢?看着书,自己练一练。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5 / 5
《朱德的扁担》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生字。
2.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结合语境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语境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课前:
1.收集备课资料,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前作业,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朗读录音,根据学生课前掌握情况设计教学重难点。
2.出示“扁担”微课资料,补充学生对“扁担”的认知,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扁担”。
课中:
1.由《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毛泽东”引出“朱德”,创设人物链。
2.通过微课对“德”字的含义,演变过程等进行文本再创造,认识“德”字。
3.结合语境对“战”字进行文本再创造,明白“战”的含义。
4.通过影视资料对“会师”一词进行情景再创造,让学生直观理解词意。
5.通过图片,创设直观的视觉对比,让学生明白“陡”字的含义。
6.结合朱德挑粮的图片,以及和朱德有关的课外情境图进行文本再创造,利用图片资源及连线题层层递进,让学生用合适的动宾短语描述文本情境,并学会运用。
课后:
推荐和朱德有关的小故事及电影,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让我们对关爱群众的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一个时代的伟大领导人,他是谁呢?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朱德各个时期的图像)。没错,他就是“朱德”。板书“朱德”,请同学们大声念出他的名字。
“朱”是一个姓氏,比较好记,我们班有姓朱的同学吗?
“德”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你见过它嘛?(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只要有心,识字就在生活中。)
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认识这个字。(微课介绍“德”字的演变过程,含义,以及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3.小小的一个“德”字,蕴含了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嘛?刚刚我们记住了“德”字,认识了人如其名的“朱德”,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注意“扁担”的“担”字要轻读,我们可以把“扁”字读长一点,“担”字要读得轻而短。(点生读,分男女生读)
4.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扁担”,还给你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扁担,你们找到了吗?
(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作业完成的真好!老师奖励你们看一幅图。
出示对比图,(小鸡的嘴巴和鸭子的嘴巴,让学生从图片中理解“扁”的含义)
跟小鸡的嘴巴比起来,鸭子的嘴巴相对更薄更扁平,所以扁就是:物体相对平而薄的意思。
而“担”这个字很有意思,单独一个字读四声,和“扁”组成词就要读轻声,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词?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葫芦 莲蓬 月亮 舒服)
扁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呢?首先,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户字头写得略小,长撇落笔在左下格,竖的起笔点在长撇上,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短横两边要留出一点距离,这样才不会显得太饱满,第八笔短竖写在竖中线上,九笔和八笔等长。(书写扁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这个和朱德有关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集体认读生字词。
(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生字的音)
同志 队伍 毛泽东 敌人 抽出 打仗 山高路陡 十分难走 会师 红军 战士
(开小火车读,点生读,师挑出不好读的字词再多巩固几遍)
出示:山高路陡 非常难走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前面的课文《大禹治水》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灾难”这个词,知道了他可以读四声。读二声时,它表示“不容易,做起来很费事,或者不大可能办到”可组词“难受,难题,难忘”。
(2)去掉拼音读(男女赛读)
(3)出示形近字(生字的形)
老师为本课的生字宝宝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请你们来认一认,帮助他们找朋友!
但——( 担 ) 土——( 士 ) 站——( 战 )
请三位同学上来填一填(并简单说出他们的区别)
“战”是形声字,右边的部件念“戈”,是武器的意思。因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拿着武器去打仗,那么本课,是谁和谁打仗呢?
(4)出示句子(生字词的义)
“朱德同志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打仗”,依托语境理解词义。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完了课文,你就明白了!
三、精读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会师图片)“会”我们学过“会面”一词,有见面的意思,那“会师”又是什么意思呢?看完这段影片,你就明白了。
出示会师视频。
会师是指军队与军队汇合到了一起。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可是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战士们去茅坪挑粮,挑粮的路好走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词语。
2.预设:
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五六十里”有多远?联系生活。
一里等于五百米,咱们英杰小学的操场如果是四百米一圈,那么五六十里就相当于围着操场走七十五圈!
路不仅远,还怎么样?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陡是什么意思?(斜度很大,近乎垂直,攀爬很困难)
出示平坦的道路,斜坡,陡峭的山峰三幅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陡”的含义。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师相机点评。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尽管挑粮的路非常难走,可是:“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不仅如此,“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你们瞧,朱德正挑着扁担,从远处走来呢!
(出示朱德挑粮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朱德。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4.出示动宾短语,请生试着连线搭配。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嘛?(点生回答)
5.出示课外情境图,请用刚刚的话来描述图片上的内容。
朱德同志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扁担,他在写什么呢?(“朱德的扁担”)
为什么他要写这五个字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6.下课前,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和朱德有关的电影和小故事,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看一看,相信大家会对朱德这个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