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4 20: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内容。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宽度和形状会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教材精心设计了几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不同之处,通过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制定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学情分析】
1、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了解改变卡纸的宽度、厚度或者形状会改变卡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
2、学生刚接触拱形这个形状,有的会直接称其为半圆。
3、六年级学生对于通过实验来证明或者验证自己的猜测已明确,但对于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具体步骤仍然需要加强。
4、让学生根据形状的变化来分析力的走向是比较有难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拱形受到压力时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压力。
2、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到的拱形受压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的受力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卡纸3张,木块6个,蜡光纸一张,垫圈25个,记录单。
演示实验:卡纸2张,垫圈25个,木块四个
教学过程
比较拱桥与平板桥的承重能力
1、教师出示一座拱桥,一座平桥,学生猜测承重能力。
2、学生上台放垫圈,测试两座桥的承重能力。
3、小结:拱桥比平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4、教师介绍拱形

二、拱形能承受更大压力的原因
1、教师播放视频
2、学生边看边思考(1)拱桥在受压后形状上有什么变化?
(2)受到哪些方向的力?
板书分析:


教师通过图示解析: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搭建能承受更大压力的纸拱
1、教师提出问题:知道了拱形可以承受很大压力的秘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座桥的承载更多的垫圈?
2、学生思考(用重物挡住外推力,可以使拱桥的承载更多的垫圈)
3、学生示范如何放重物。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放上两个甚至三个木块,对拱形的承重能力有影响吗?
4、揭示探究内容:增加木块的数量挡住拱足可以增强承重能力吗?
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思考如何进行实验,小组带着问题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2)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
(3)记录什么数据
(4)组内如何分工 
6、学生班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7、教师小结  
8、小组实验
9、小组交流汇报实验发现,教师分析数据。
10、根据实验现象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用更多的木块抵住拱足,抵挡外推力可以增强拱桥的承重能力。
四、生活中的拱形
1、PPT展示赵州桥、拱形城门等生活中拱形的运用。
2、学生思考说一说生活中的拱形。
五、知识拓展
1、将西瓜切块,拼成拱形。
2、思考西瓜拱为什么能够承受重物,说说它的受力特点?
【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1、
?
2、抵住拱足可以承受更大压力
附:
《增加拱形承重能力》 实验记录单

班级: 组别: 时间:11月 日
一块木块
抵住拱足
两块木块
抵住拱足
三块木块
抵住拱足
能够承受的垫圈数
我们的
发现
增加木块数量抵住拱足,纸拱可以承受更 (大/小)的压力
附:
《增加拱形承重能力》 实验记录单
班级: 组别: 时间:11月 日
一块木块
抵住拱足
两块木块
抵住拱足
三块木块
抵住拱足
能够承受的垫圈数
我们的
发现
增加木块数量抵住拱足,纸拱可以承受更 (大/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