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磁铁的磁力(一)
【教材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让学生们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并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要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本课的教学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并且亲自验证了电磁铁的性质。所以本课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注意以旧知引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1.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2.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演示电磁铁、课件、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 胶带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贴图展示电磁铁的组成。(板书:线圈、铁芯、电池)
2.演示自制2个电磁铁:强调通电情况下有磁性。接通电源,我们来看看哪个吸起大头针多呢?(生数,老师记录在黑板一角。)
提问:对比两个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4.引出课题,《电磁铁的磁力(一)》(板书课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出示课件提醒:先想一想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再来做出我们的假设。)
猜测,并说明理由。
归纳:板书(围绕电磁铁的组成进行展开)。
选择研究内容: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能够大胆想象, 又有根据地假设。)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确定研究主题。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重点研究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根据提出的问题完成本组的研究计划
3.交流研究计划,重点讲明对比实验。
(1)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线圈的圈数)
(2)怎样改变线圈的圈数?(每次绕不同的圈数,如20圈、40圈、80 圈,每次相差的圈数大一些,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3)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电池节数、铁芯粗细、铁芯长短……)
4.小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5.出示实验材料。
6.播放实验微课视频并思考问题。
7.注意事项:
①.实验操作三次,取平均数。。
②.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
③.吸过的回形针放在一边,不要再吸。
④.小组分工合作,做好记录
8.出示实验记录单
9.进行实验,巡回指导。
10.汇报交流。
11.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确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学生记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以及不断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具有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课后练习
1.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是( )。
A.线圈的多少、电池的多少
B.线圈的多少、铁芯的大小
C.电池的多少,铁芯的大小
2.电磁铁线圈的数量增加,它的磁力( )。
A.随之减小 B.随之增大
C.不会发生变化 D.变化不明显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小结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得到了实验的结论。将这种方法继续运用在之后的教学当中。
2.多媒体出示播放电磁起重机的视频,要求学生课后查资料,探究: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承上启下,使学生更明了本课学习内容和结论)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力(一)
圈数少磁力小
圈数多磁力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