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反比例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反比例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4 13: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反比例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因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互关联的量,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比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较、归纳等教学活动,探究新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理解两个变化关系的不同。(出示情境图1)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24㎡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24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
2、进一步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出示情景图2)
3、探索并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三、模仿应用,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2、出示练习。
3、学生回答后,板书两个互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引导学生说出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表中哪个量没变?哪两种量是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情景1和情景2的共同点,比较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归纳总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出示课件,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学生讨论。
2、学生分组回答。
3、学生诵读两个互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条件。
1、学生填写表格。
2、说说发现什么?
表1;相邻两边的积都是24,积一定,两个乘数的关系。
表2:相邻两边的和相等,和一定,两个加数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回答:路程没变。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1、学生合作交流比较情景1和情景2,讨论互相说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归纳概括反比例的概念。
3、学生讨论,指名回答,集体更正。
七、板书设计
反比例
X×y=k(一定·)

八、小结
这节课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反比例的例子,请同学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经过学生自己合作交流、讨论,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