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 年级: 学科:生物 主备人: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三节。通过学习,学生对细胞核的重要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深刻领会,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成是初中教材的补充和深入。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结构以及他们的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脑子中能呈现出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三维图,加深“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由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原核细胞的结构都是肉眼不可见的,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化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原核细胞的模式图,边看图边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2、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资料分析中的试验动态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展示克隆羊多利诞生的示意图。
提问:1、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多利”的真正母亲是谁? 为什么?
2、根据此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总结
结论:说明多利羊的性状遗传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二、新授课
一: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分析资料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以细胞核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谁在承担这个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
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并提出问题:
问题1: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什么体色? 理由是什么?
问题2:由此你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主要由什么控制?
问题3:据此能不能帮助灰羊羊设计一个方案,实现她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的梦想?
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边放映边提出问题:
问题串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此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这个问题?最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该实验的结论。
问题串2.整个实验最突出的试验设计思想是什么?怎么对照的?围绕什么而对照?
(分隔后两部分的对照,自身前后的对照,都是围绕细胞核而对照的)
资料三:(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对照图片简介变形虫的结构。
问题1.若想利用变形虫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指出:生物学家的设计和你们的设计一样,然后边放幻灯片片介绍每一步的不同结果。
问题2: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3:人成熟的红细胞还能生长分裂吗?为什么?
资料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1.老师先对照图片简介伞藻的结构。
2.以图片的形式打出生物学家的操作流程图,让学生观察讨论试验步棸,然后表述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问题串1:伞藻嫁接实验: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要证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需再怎样设计实验?
问题2:根据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2、列表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二:为什么具有此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老师讲解: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老师板书: 细胞核功能---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提出问题: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由细胞核的结构决定的。引出对细胞结构的学习。
老师订正黑板学生填写的有关细胞核结构的部分概念图。
三:谁在承担这个功能──DNA
逐步放映幻灯片,联系旧知识,采用比喻、举例子等方式老师讲解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突破难点。
核膜:双层生物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就像细胞膜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一样,但又不是完全分隔开,因为核内要不断地与核外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而核孔则主要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核孔:分布在核膜上,是内外两层生物膜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打手势比喻)。联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及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讲解RNA穿过核孔出来,蛋白质穿过核孔进去。进一步指出,代谢越旺盛的细胞需要交换的物质和信息越多,为适应这一功能,所以核孔的数目就越多。
核仁:主要是一部分染色质聚在一起形成的,这部分染色质里的DNA主要控制合成构成核糖体的RNA,所以说它与某种RNA及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通常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
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细长丝状,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若细胞要分裂,染色质就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用自制的教具讲解)。
染色质 染色体
同一 物质 成分相同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特征相同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两种形态 细长的丝状 杆状或柱状
三:谁在承担这个功能──DNA
四: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DNA控制的,比如(指某个同学)你长得像你爸妈,是因为你细胞核内的DNA一半来自你爸爸一半来自你妈妈;同样的草,羊吃了长羊肉,牛吃了长牛肉,是因为牛羊细胞内的DNA不同。所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都是DNA控制的。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又被称为──遗传性息库。所以细胞核才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五: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由建构概念图就是建构了概念模型引出模型建构法。再简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然后出示老师制作的细胞模型,依照模型归纳总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课下作业:
布置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下节课评选最佳作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应放第一位,还应考虑艺术性、成本低廉等等。
总结:由学生讨论归纳,并派代表上台做总结。老师做补充。
作业:完成课时检测。
板书: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1、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
2、控制细胞的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
二、细胞核的结构
教学后记:
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所以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些极细微的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量的细胞结构名词,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并通过列表对比等方法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这部分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加强系统的教学观,即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功能引出对应的结构,把握两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二次备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