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4 17:15:0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碍…盛衰岂无凭碍…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碍…离合总关情碍… 担当生前事碍…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2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 贯 中3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4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5下面红色的字你能读准确吗?
屯兵    庖官    夏侯惇    禀请    主簿    心恶之
恃才放旷  数犯    匙     讫     晌     佯     簏     伺     谮害    
邺城    曹丕    麾下     高阜    拈弓搭箭  绰刀                                                                                                                                                                                                                                用你习惯的方式阅读课文6你能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吗?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数犯曹操之忌
适庖官进鸡汤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言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你能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吗?7杨修为什么事被杀? 道破“鸡肋”含义,“造言乱军” 人才难得,为这么一件小事杀人,是否过于小题大做?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8自读课文,各用一句话概括杨修的所为事件,要求寓意明确,语言简练,并注意其间曹操的心理反应.事件
曹操的反应改建园门忌分食酥饼恶语破奸心愈恶轻视吴质愈恶教植斩吏怒巧作答教有杀心臆测军令推出斩之9探讨:以此看来杨修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他是否一定得死?巧作答教
事件杨修其人才思敏捷 恃才放旷目中无主?? 自作聪明伺察敏锐 轻率大意轻率大意 毫无心机果敢大胆 魄力不凡谋略不凡 料事如神自作聪明 大胆妄为改建园门分食酥饼语破奸心轻视吴质教植斩吏臆测军令10这样的他碰上了曹操?????????????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探究曹操的性格(小组合作)不置褒贬,只取笔
恐人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切勿近前  
佯惊问
佯怒 
随将修尸收回厚葬阴险狡诈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多疑 ?刚愎自用
?残忍歹毒
?暗藏祸心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 11这样的他碰上了这样的政治局势: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每进见难问,〔植〕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曹操)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过于纵酒放任,操决定由丕继承帝位。但袁绍与
刘表在处理继承权问题上留下致命的祸患。曹操为避免
死后发生同样的悲剧,决定铲除曹植的羽翼以巩固他的
接班人曹丕的统治。12小结内因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明·李贽)杨修为人恃才放旷、自作聪明,扰乱军心,因此被杀。 外因一:碰上了奸诈多疑的曹操,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最终如愿。???????
外因二: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不得不死!13知识巩固一:基础锤练
1.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4分)
数犯曹操之忌( )心恶之( )绰刀( )拈弓( )
2.改正下边句中的错别字。
(1)适疱官进鸡汤。( )
(2)修知其事,胫来告操。( )
(3)魏延诈败而走,操方挥军回战马超。(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对:
(2)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讫:
(3)半晌而起,佯惊问。 佯:
(4)植然其言。 然:
4.本文选自《 》,作者是 。表现曹操
阴险虚伪的故事很多,请再列举一个(除课文外):

5.翻译下边的句子。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6.体会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
耻笑。14二、精读并解答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
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
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
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
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
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
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
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曹操为什么要试曹丕、曹植的才干?
    
2.杨修指点曹植出城门,结果被人告密,表现出杨修怎样的性格?
    
3. “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表现出曹丕怎样的为人?
    
4.你知道曹丕逼迫曹植写诗的那个故事吗?请写出诗题及全诗。15 易中天说“杨修这样的人只适合搞文学,不适合搞政治”.那么像杨修这样聪明的人会不知道这样做会遭杀身之祸吗?探究人生 杨修的父亲杨彪健在时,曹操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卿宴会
时,看见杨彪脸上有怒气,便连宴会也不敢参加,悄悄溜掉了。
后来以杨彪跟袁术通姻为罪名,诬彪有阴谋,下狱。是孔融极力
为之申辩,曹操才不得不释放他。此后,杨彪十多年一直称脚挛,
不任事,闲居家中。这些事,杨修会忘记吗?当然不会的。不久,
孔融便被曹操杀掉,祢衡也被杀,这在杨修心中,会没有很深的
感触吗?当然不可能没有。
从这两点看来,杨修虽为曹操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他的;
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
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也瞒不过我……这样时间长了,曹操
就看穿他内心的隐秘,从而产生恼恨之心……杨修对于自己的命
运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知己朋友孔融、祢衡早已死在他前面了。 16探究: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
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
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

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
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
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
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
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
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17毕竟曹操后来命人厚葬杨修,请你为杨修撰写墓志铭.范例:
聪明杨德修,时代继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教师示范:
(一) 耍小聪明,一个阔字埋下杀身祸根;
施大谋略,几度扶植终上绝路黄泉。
(二)山高水长人才出,只因张扬而无福。
三十四上黄泉路,哪堪鸡肋把命付。
纵有诗书满胸腹,却被生性高傲误。18 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 ?? 辩论擂台(分组辩论、面向群体)正方观点:曹操是一个英雄!
反方观点:曹操是一个奸人!19曹操阴险奸诈,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用人唯才,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他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 矫正印象20曹操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倍加喜爱。陈琳本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写文章,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更委以重任。
曹操对杨修的重视非同一般,据记载:“杨修字德祖。丞相(曹操)请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丕)以下,并争与交好。21 《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22《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背诵积累:23
作业:①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
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
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③兴趣作业:从心理细节描写或语言特色来探究曹丕、曹植的性格.《杨修之死》ppt设计说明
一、教材说明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二、教学目标、教法及学法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设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确矛盾冲突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是细节描写,反复琢磨,能读出许多新的意味,颇值得玩味。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的感受体验。因此希望学生保持兴趣,继续阅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2.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3.学习方法
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二是学生课前结合课后习题一进行充分预习,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并对杨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认识,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对问题各抒己见,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4.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思路及幻灯片使用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探讨死因)——研读课文(概括形象)——拓展迁移——作业布置。〕
幻灯片母板采用古典色调,让内容充满古典气息,让学生感觉徜徉在古典文化的长廊里。
1.情境导入(幻灯片1):
课前播放《三国》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伴随毛阿敏深情忧郁带有浓重沧桑感的歌声,在舒缓忧伤的氛围中,调节学生的情绪,为学生翻开了历史画卷,带领他们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也许学生业已想起诸多的三国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业已想起三国中发生过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由此引出本课内容“杨修之死”。
2.背景简介(幻灯片2——4)
对于《三国》,学生虽然从电视或课阅读中有所了解,但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以使知识掌握准确无误,了解了作品地位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有助于理解本文的内容,为更好地解读文本铺设道路,为学好本课增添信心。
3.初读课文,疏通文句(幻灯片5——6)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采用习惯性的阅读方式对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因本文带有一定文言色彩的,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学语文任务之一就是积累知识,所以对于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要强化落实,对理解有难度的词要进行翻译,对个别句子还要注意断句指导并进行翻译,只有在理解了句面意思后,方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性格。
4.再读课文探究死因(幻灯片7-10)
①寻找导火索(幻灯片7)
抓住核心问题,逐层增加梯度进行设问,激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论证思维。
本文题目是《杨修之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直接被斩呢?学生都能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被杀的原因——乃因道破曹操“鸡肋”含义,造言乱军。扰乱军心固然该杀,但杨修毕竟是难得的人才,难道曹操一次机会都不给吗?以此激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引向深入。
道破“鸡肋”含义既然是导火索,那么杨修被杀应该有更让人信服的理由早就埋下了祸根。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杨修的死因,通过阅读,学生马上能够找到“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一步,让学生抓住了纲要,筛选了主干信息,接着明确方向,寻找如何“恃才放旷”,犯了曹操的什么忌讳。
②研读课文概括事件及形象(幻灯片8-9)
小组合作,抢答形式进行;教师可作评委或作为小组成员融入到教学中,并采用激励性评价。
第一,学生通过阅读,各用一句话概括杨修的所为事件,要求寓意明确,语言简练,并注意其间曹操的心理反应。概括对学生而言实际困难是较大的,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要么不概括,几乎是陈述事件的内容梗概,要么概括重点不当、陈述角度不当。所以这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一次训练,也是一次挑战。
第二,在明确了杨修的一系列“犯规”之后,再来概括杨修的人物性格,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学生能说出一些合适的词语,但也可能不够完整,所以在教师的补充下,进一步充实杨修的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不仅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积累了不少四字词语。
第三,概括曹操形象(幻灯片10)
小组合作,并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其实概括物形象不仅要根据事件情节,更要关注细节。如果杨修遇上的是刘备,他也许不会遭这杀祸,但他偏巧遇上了世上第一多疑的曹操,这就注定他悲剧来临的不可避免。作为一个行军主簿,生活在曹操的眼鼻子底下,又时时能猜透曹操的心思,而且一定要卖弄出来,这直接对曹操构成了威胁,影响他在军中的地位。理解了曹操的为人,也就理解了杨修的之所以被杀。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曹操的细节描写,教师要强调突出其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
5.政治局势分析(幻灯片11)
引导学生从一定高度去探究文本信息和时代背景,鼓励学生从课外所掌握的知识或故事进行补充,教师作一定资料的注解。
曹操也好,杨修也罢,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政治环境中。人都是社会的,“时势造英雄”,要分析杨修的死因,必然跟政治局势联系在一起。作为曹操。既已定曹丕为接班人,必然为他的前行扫清障碍,杨修便成了这案板上的牺牲品。这样他的死就更是必然了。
6.小结(幻灯12)
教师提示两个角度,先由学生进行概括与提炼,挖掘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
在此基础上作适度点评。(采用激励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突出杨修“不能不死”,这几个字用红色字体标出,异常醒目,给学生
以震撼。
7.知识巩固(幻灯片13―14)
布置二个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深入文本,积累知识,提高修养。(尊重学生差异,作业进行分层)
8.探究人生,拓展延伸(幻灯片15-16)
教师作适度的拓展延伸,为学生创设充足、轻松、丰富的学习空间,并及时引导学生的情操教
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教师及时渗透情感教学与人生哲理教育,利用“杨修之死”与“我们的人生”二个平台,唤醒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切入心理教育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比对中感悟人生、提升自我。
引入(幻灯片15-16)――易中天说“杨修这样的人只适合搞文学,不适合搞政治”。那么像杨
修这样聪明的人会不知道这样做会遭杀身之祸吗?以此引出有关杨修的背景介绍,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学习他们的铮铮傲骨,从而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情操熏陶。
引入现实话题“杨修之死给我们有什么启示?”,激发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碰撞、心理与生活的对话,探讨人生、感悟人生。
9.练笔(幻灯片17)
积极鼓励学生动笔,教师提供示范,激励学生从仿写到个性化创作,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搭建良好平台。(教师予以鼓励,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指导)
死者已矣,然曹操命人厚葬杨修,为自己找了个下台阶。后人这样评价杨修“聪明杨德修,时代继簪缨。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时学生心中或许有了更多的感慨,对杨修可能有些话要说,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学写墓志铭。一方面是对杨修其人作一评价,一方面反省自己的做人原则,同时又学习揣摩精练的语言,给学生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10.学习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幻灯片18――21)
10-1(幻灯片18)
正方观点:曹操是一个英雄!
反方观点:曹操是一个奸人!
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开设各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兴趣、习得知识、提升修养。
在本课中,设置辩论赛,目的也真是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文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探讨相关话题,并在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作简单的辩题说明,并利用主持人的角色调控教学,时间不易过长。教师作总结词。对辩论双方作激励性评价)。
10-2学习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幻灯片19-21)
利用学科知识和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一定的哲学意识,养育科学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
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习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曹操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
“天下第一奸雄”,事实上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求贤若渴,所以有必要为曹操平反,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11.背诵积累(幻灯片22)。
面向全体进行层次教学。采用分段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学生积累必要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修养,
并对学生采取励志教育,及时渗透情感与品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个性特征和人生态度。
曹操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让学生多读多背必
能增强语感,对受到励志教育。
12.作业(幻灯片--23)
根据学生的学情状况和认知能力,设计层次性作业,考虑作业的难易梯度和针对性。作业一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定。作业二相对较容易,学生有话可说。作业三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能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一定的挑战性。
①兴趣作业:从心理细节描写或语言特色来探究曹丕、曹植的性格。
②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③(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作业一:依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心理细节进行描写或挖掘与整理。作业二,学生上课时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触动更大。作业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结合《观沧海》、《短歌行》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说中的曹操形象进行一番比较,应该会更好的认识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拥刘反曹”的倾向。
附:黑板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恶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
5.教植出门――怒
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