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本课
主题01二一、再造统一,繁荣富强盛世现二、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边境安三、藩镇割据,战争频繁天下乱【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认识这些盛世(治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学习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一、再造统一,繁荣富强盛世现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文帝(581─604在位),北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疆域图(669年)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617年618年626年2、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思考隋唐时期“再造统一”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北朝少数民族缺乏政治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 为隋唐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北周宇文泰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隋初改革府兵制,当府兵者除保留军籍外,还同其家属编入州县户籍,与民户一样申请土地。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守卫,战时打仗。这种“寓兵于农”的制度有利于社会生活安定和增加生产。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经济基础;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一、再造统一,繁荣富强盛世现1、隋朝的兴盛----开皇之治及隋炀帝的历史贡献(1)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2)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史称“开皇之治”暴政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京杭大运河示意图问题探究2:结合教材P32【学习之窗】从多角度看修建开通大运河的利弊。积极影响: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推动了起义的爆发。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隋亡的原因?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思考】怎样评价隋炀帝?暴君≠昏君(隋炀帝无德但有功)隋炀帝杨广祖君彦: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李世民: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蒙曼:“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他是个暴君。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他是昏君……在这第三时期,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所叫昏君。”暴政1.“贞观之治”2.武周政治--武则天的统治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读教材,归纳太宗的统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一、再造统一,繁荣富强盛世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房谋杜断“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启政开元,治宏贞观”宋代洪迈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景象。阅读教材,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3.“开元盛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改革税制大兴文治,编修经籍改革兵制--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玄宗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贤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之而已。"------柳芳(唐代史学家)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①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②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个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知识拓展24二、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边境安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思考】为何在盛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②交通发达推动中原与边疆往来密切,促进边疆发展。
③唐前期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加强管理。二、政策开明,民族交融边境安贞观初年贞观年间大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打压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时期灭西突厥设立北庭都护府(1)唐与突厥的关系(3)唐与靺鞨(册封)的关系
玄宗靺鞨族部首领强大,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少数民族政权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
出了积极的贡献。三、藩镇割据,战争频繁天下乱安史之乱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
②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③军事失当: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兵力外重内轻。(2)过程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八年,763年被唐平定。①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但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②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材料二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中国大通史》材料一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被任命)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新唐书》材料三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分析藩镇割据带来的影响。29唐朝覆亡与五代十国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流动作战,攻占长安,建立政权;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的序幕。唐朝覆亡(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31唐朝覆亡与五代十国广顺三年(953)诏:
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 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百姓既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卷一一二《周书·太祖纪三》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
——《旧五代史》卷一一五《周书·世宗纪二》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后周世宗柴荣"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朱元璋课堂总结 谢谢聆听!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