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挡水、疏导、驱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3.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的故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难”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四声。“耕”是后鼻韵母,指导学生读准确。
3.开小火车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
4.把这些生字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5.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都读懂了,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说说怎么做就是“治理洪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出示课件)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农田被淹没,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冲毁,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出示课件)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禹的父亲鲧是怎样治水的?相机理解“挡水”的意思。(出示课件)
2.指导朗读。
3.过渡:鲧曾经花了九年的时间来治理洪水,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禹继续治水,那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十三年、三次、一次)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出示课件)
3.指导朗读。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看看课文中哪儿告诉我们禹治水成功了?他采用了怎样的办法治水?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理解“疏导” “驱赶”的意思。
(板书:伟大英雄)
3.正因为禹治水成功了,所以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敬重他,所以后人在他的名字前加个“大”字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感激,让我们一起叫叫这位伟大英雄的名字吧。生齐读“大禹”。
4.指导朗读,大禹治水成功了,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呢?指名朗读,积极给予评价,齐读。
5.现在我们知道了禹治水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让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课文吧,生齐读课文。
二、总结提升。
1.课件出示提示,请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2.课堂小结。
大禹历经了千辛万苦治服了洪水,是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现在我们要来学写一下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描红、临写。
2.评价展示。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治水前:生活痛苦
治水中:到处奔走
疏导 驱赶
治水后: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习题答案
1.(1)“挡水”的意思是筑坝阻拦洪水。“挡”是阻拦的意思。
(2)“疏导”的意思是开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去。“疏”是去掉阻塞使通畅的意思。
(3)“驱赶”的意思是把毒蛇猛兽驱逐赶走。“驱”是赶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