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章末复习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章末复习中考热点热点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命题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中考的考试热点之一,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其中,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重中之重,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 知识迁移能力。本考点在试题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1 [营口中考]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西半球
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C.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没有热带
D.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南半球 解析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所以我国大 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B例2 [东营中考改编]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A.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各地都能受到东部海洋的影响,雨量充沛
C.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洪涝灾害频繁
D.我国海岸线漫长,利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外贸易 解析 我国领土跨热带和北温带,没有寒带;我国东部地区受海洋影响大,西北内陆地区不受海洋 影响;洪涝灾害不是优越性的表现。 D热点二 中国的疆域【命题分析】本考点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多结合中国疆域图或示意图等进行命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 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主要的知识点有:我国领土的四端点,辽阔的国土与南北气候差异、东西时间差 异的关系,国土面积、国界线、海岸线、邻国和临海等。学习时多结合中国地图进行空间定位,有助于加 深记忆。
例3 [张掖中考]“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的诗句反映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哪一特征( )
A.东西跨度大 B.南北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地势落差大 解析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国春意 浓,北国正冰封”的诗句反映了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的特征。 B(1)①②③④⑤分别代表我国的邻国,其中代表菲律 宾和哈萨克斯坦的序号分别是( )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④
(2)我国的内海琼州海峡位于图中的( )
A.A海域 B.B海域
C.C海域 D.D海域BD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越南、②是菲律 宾、③是俄罗斯、④是印度、⑤是哈萨克斯坦。其中菲 律宾与我国隔海相望,哈萨克斯坦是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渤海、B为黄海、C为东海、D为南海。我国的内海琼州 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属于南海。 热点三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命题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轮廓和行政中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多结合 时事热点,以我国典型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为背景,或者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如卫生许可证、车牌号、菜 系的名称、俗语、诗词等进行命题。D解析 由图中的车牌“渝B”可知,“渝”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中重庆的简称,四川的简称是“川” 或“蜀”,广西的简称是“桂”,云南的简称是“云”或“滇”。 (1)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中,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甲为山西省 B.乙为河南省
C.丙为江西省 D.丁为湖北省
(2)对图中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陕 太原 B.乙:豫 郑州
C.丙:赣 武汉 D.丁:鄂 长沙CB解析 依据轮廓,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山西省,简称为晋,行政中心是太原;乙为河南省,简称为 豫,行政中心是郑州;丙为安徽省,简称为皖,行政中心是合肥;丁为湖北省,简称为鄂,行政中 心是武汉。热点四 中国的人口【命题分析】本考点是中考的常考内容。主要的知识点有:我国的人口现状、特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问题、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分布特点等。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以综合 题考查的方式较少。考查时多结合时事材料,比如通过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来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政 策及人口分布等知识。
C解析 从受教育程度情况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大学、高中、初中的受教育人数比重比2000年受教 育人数比重显著增加,说明国民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从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中可以看出,2010 年比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而10~15岁人口比重和人 口总量问题图中没有相关数据,无法判定。 D解析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3亿人,人口过快增 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A解析 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人口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山东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 地人口少。 热点五 中国的民族【命题分析】本考点也是考试的热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民族的构成、人口超过 500 万的少数民族名称、民族文化、民族分布等。其中考查民族文化的题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考查较多的少 数民族有傣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和维吾尔族。
例10 [云阳中考]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
A.汉族 B.壮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解析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AB解析 孔雀舞是傣族独特的舞蹈;锅庄舞是藏族独特的舞蹈;摔跤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泼水 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谢 谢 观 看!课件36张PPT。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一 正确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例1 下列关于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所以气候温和,利于农业生产
B.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面海岸线漫长,利于发展海上交通
C.南北跨5500千米,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D.我国有15个陆上邻国,利于发展边境贸易B【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所以气候温和,利于农业生产”→是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南北跨 5500 千米,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面海岸线漫长,利于发展海上交通”→是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有15个陆上邻国,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虽是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但是描述错误,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
第三步,得出结论:B。二 规律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1 编歌谣(1)行政区名称:东北黑吉辽,西北陕青 甘,东南台浙和闽粤,西南川滇黔,海南简称 琼,苏和皖,鄂湘赣,千里长江一线连。晋冀鲁 豫沿黄河,二十三省简称全。四市京津和沪渝, 五区桂藏蒙宁新,港、澳特别行政区。
(2)行政区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 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 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 澳港。 2 找特征3 用线串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可用“线”将各省市区 串联起来以加强记忆,如: ①沿黄河干流的省区:青海省、四川省、甘 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 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②沿长江干流的省区:青海省、西藏自治 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 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③位于沿海的省区自北向南有:辽宁省、河 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 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 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海南省, 共14个。
④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有陆上邻国的省区:辽 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 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共9个。
⑤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云南 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共4个。 4 形象记忆要记住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及位 置,确实很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会减少这 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有 些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 物很相似。(1)文昌、太原、西昌、酒泉所在省份的简称分 别是( ) A.陇、琼、川、晋 B.陇、川、琼、晋
C.琼、晋、川、陇 D.琼、陇、滇、冀
(2)四大发射基地所在省份的行政中心,正确的 是( ) A.三亚 B.大同
C.成都 D.敦煌 CC【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结合题干中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可知,文昌、太原、西昌、 酒泉所在的省份分别是海南省、山西省、四川省和甘肃省。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海南省的简 称是琼,行政中心是海口;山西省的简称是晋, 行政中心是太原;四川省的简称是川或蜀,行政 中心是成都;甘肃省的简称是甘或陇,行政中心 是兰州。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C。常考一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考图链接】教材 P3 图 1.2 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例1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海洋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B.自北向南的边缘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C.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相邻
D.隔海相望的国家主要有朝鲜、日本、菲律宾 B解析 第(1)题,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我国自北向南的边缘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例1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海洋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2) 关于我国海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可以与中亚、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
B.湿润的海洋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大量降水,水能资源丰富
C.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盐业
D.利用海洋运输优势发展国际贸易B解析 第(2)题,我国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可以与中亚、欧洲多个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大量降水,水能资
源丰富,但这与我国地势特征有关;我国利用海洋运输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我国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盐业。常考二 中国的疆域及邻国【考图链接】①中国疆域的四端点,②中国的邻国,③中国的海洋国土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1)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最北端在 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 主航道中心线上,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南北 (填“气候”或“地形”)差异明显。我国领 土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与之相比,北京市日出时间更 (填 “早”或“晚”)。 曾母暗沙黑龙江气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或新疆)早(2)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 海、 海、南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的 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黄东渤解析 第(1)题,我国四端点中,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 曾母暗沙。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广,所以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我国领土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所在的 省级行政区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位于我国东部,根据地球自转知识,东边日出比西边早。 第(2)题,我国东部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例3 “冒险组合”旅游爱好者从我国与朝鲜交界处的鸭绿江出发,沿我国陆上国界线旅游,沿途不可 能经过的国家是( ) A.蒙古、巴基斯坦
B.印度、尼泊尔
C.俄罗斯、不丹
D.菲律宾、泰国 D解析 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 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因此,沿途不可能经过的国家是菲律宾和泰国。 常考三 行政区域【考图链接】①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②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特征,③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 中心。 B解析 甲—山西省—晋—太原,乙—福建省—闽—福州,丙—西藏自治区—藏—拉萨,丁—湖北省—鄂— 武汉。 B解析 图中①②③省区分别是黑龙江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它们的简称分别是黑、川或蜀、桂。
谢 谢 观 看!课件21张PPT。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一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 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 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 如俗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 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1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体育项目2 民族与乐器3 民族与建筑 傣族——吊脚楼;壮族——干栏式木楼;
蒙 古族——蒙古包。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 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写出以上四幅图
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及其主要分布的省区。
A: 族,主要分布在 。
B: 族,主要分布在 。
C: 族,主要分布在 。
D: 族,主要分布在 。维吾尔 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傣 云南省朝鲜 吉林省蒙古 内蒙 古自治区【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首先根据图 片判断出各少数民族,然后从衣着与传统活动联 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第二步,结合图片,整理知识。从图片可 以看出:A为维吾尔族的手鼓舞→主要分布在新 疆;B为傣族的孔雀舞→主要分布在云南;C为朝 鲜族的跳板→主要分布在吉林;D为蒙古族的摔跤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第三步,得出结论:维吾尔 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 傣 云南省 朝鲜 吉林省 蒙古 内蒙 古自治区。二 抓规律,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1)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藏族 5个民族分别集中于以它们的名字命名的自治区。 如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 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 西壮族自治区。(2)与一些民族集中的国家相邻的民族,主 要分布在我国与之接壤的省区。如朝鲜族主要分 布在东北三省,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
(3)此外,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C【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材料中叙述 的那达慕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活动。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根据省级行 政区域轮廓识别名称→A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是西藏自治区,C是内蒙古自治区,D是宁夏回族 自治区。根据自治区的名称判断民族的分布→蒙 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而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是维吾 尔族、藏族、回族的主要聚居地。
第三步,得出结论:C。常考一 我国民族文化【考图链接】①我国的民族服饰,②我国的民族文化活动,③我国的民族节日,④我国的民族分布。 BA解析 本题组考查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及分布。第(1)题,图中人物身穿藏袍,因此为藏族 居民。第(2)题,藏族居民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这里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烈,因此该民族脸色多 呈古铜色。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因此能够体现云南省的民族风俗。 常考二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考图链接】教材 P19 图 1.19 中国民族的分布图 例3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和东北地区
C.没有一个县或者市的人口是由单一民族构成的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的分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 B例4 [ 益阳中考 ]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A.高山族——海南省
B.黎族——台湾省
C.藏族——甘肃省
D.土家族——湖南省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民族分布。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藏族主要 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D
谢 谢 观 看!课件32张PPT。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一 我国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 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折线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 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通常横坐标为时 间,纵坐标是与地理事物或现象相关的量。判读 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 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 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 中的明显转折点。读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不包括港、澳、台 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前,人口 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2 柱状图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用柱体的 长短或高低表示不同地理事物的差异。判读时,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柱体对应的数值,然后 进行不同柱体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 差异。
读“全国和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图”,从图中可看出,自1990年到2000年间, 全国和上海老年人口都在增长。例1 下图为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亿
B. 我国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人口少
C. 2010年,我国乡村人口多,城镇人口少
D.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加快C【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要求读 数据统计图,其中包括折线图、饼状统计图和柱 状统计图的判读。
第二步,结合选项,整理知识。首先分析人 口折线图→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从图中 看我国人口总数是13.4亿。根据折线转折点的变 化→我国人口数量是不断增长的,但是进入21世 纪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分析饼状统计图→可看出 我国西部地区比中部地区人口多。通过分析柱状 统计图→可看出我国乡村人口比重大。
第三步,得出结论:C。二 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例1 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省的黑河到 省的腾冲一线,是我 国人口分布界线,此线以东人 口 ,以西人口 。
(2)从图中看,下列城市中,人口密度在100 人/千米2以下的有 ,人口密度在600人/千 米2以上的有 。(填代号)
①北京 ②乌鲁木齐 ③成都 ④上海 ⑤拉萨黑龙江云南稠密稀疏②⑤①③④(3)从图中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主要 受 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受 发展 条件的影响。
(4)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 法将我国东部的人口向西部迁移?为什么?自然经济[答案] 不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所能 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量移民不仅不利于西部的 开发,还会对西部的环境和资源造成沉重的压力。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题干要求 从“我国人口分布图”中获取一些信息。
第二步,结合图示,整理知识。从图中看分 界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分别是黑河和腾冲→此线 东南人口稠密,此线西北人口稀疏→北京、上海、 成都位于该界线以东,乌鲁木齐和拉萨在该界线以 西→人口分布不仅受自然环境影响,还受社会经 济条件影响→不能利用迁移的办法来均衡人口的 分布。
第三步,得出结论:(1)黑龙江 云南 稠密 稀疏 (2)②⑤ ①③④ (3)自然 经济 (4)不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所能 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量移民不仅不利于西部的 开发,还会对西部的环境和资源造成沉重的压力。 常考一 利用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及面临的问题
【考图链接】①我国人口的增长规律,②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③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劳动人口数最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是( )
A.2010 年 B.2012 年
C.2013 年 D.2014 年
(2)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因为( )
A.死亡率逐年降低,劳动人口增长率提高
B.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增长率降低
C.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D.文化教育发展快,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DB解析 第(1)题,从图中能够看出,2014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出现了负增长。第(2)题,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增长率降低,因此我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1)广东省外来人口来源构成中,最大的来源地是( )
A.湖南省 B.四川省 C.湖北省 D.河南省
(2)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广东省,其主要原因是广东省( )
A.地形平坦 B.气候湿润 C.经济发达 D.交通便利 AC解析 本题组考查的是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第(1)题,从饼状统计图中能够 看出,湖南省是广东省最大的外来人口来源地。第(2)题,由于广东省经济发达, 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能够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常考二 我国的人口政策【考图链接】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 生育政策的意义。 例3 [ 邵阳中考 ] 下列有关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A.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
B.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C.解决近些年因退休高潮给国家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
D.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B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面二孩”政策的分析判读能力。为了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我国从 2016 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政策实施后,我国的人 口出生率会有所增长,但不会快速增长;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沉重的养老负担;人口性别比例 失衡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常考三 我国人口的分布及原因【考图链接】 ①我国的人口分界线,②我国的人口 分布规律,③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例4 [ 保定中考 ] 图1-2-13为我国2010年四个省区 面积和人口数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四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广东 B.新疆
C.河南 D.西藏
(2)该图反映了我国人口( )
A.基数大 B.增长速度快
C.老龄化严重 D.地区分布不均匀AD解析 本题组利用人口增长柱状图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第(1)题,人口密度等于某地区的人口数除 以面积,从图中能够看出,广东省人口密度最大。第(2)题,该图反映了我国各省区人口密度差异大,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例5 位于东部地区的山东、河南等省区,人口多,人口密度大;位于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等省级行 政区域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关于其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自然条件好,西部自然条件差
B.东部交通便利,西部交通不便
C.东部思想观念落后,西部观念先进
D.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落后C解析 人口分布和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密切关系。东部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西部正好相反,人口稀疏,但是和思想观念联系不大。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