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执灯——格列佛游记
“我尽力将眼睛往下看,竟发现一个身高不足六英寸、手持弓箭、背负箭袋的人!与此同时,我估计至少有四十个他的同类随他而来。我大为惊奇,猛吼一声,结果吓得他们全部掉头就跑。”这是格列佛游记的一个片段。日本微缩摄影艺术家田中达也把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狂想变成了现实,用生活中的小物件构建起了属于他的小人国。
“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西兰花和欧芹变成参天大树,水面漂浮的树叶变成了摇曳的小船,从不一样的视角视角看日常事物,就会浮现许多许多有趣的画面”田中达也说,‘我希望把这些想像透过摄影表现出来,每天一张,渐渐的这个网站就取名为“小人日历”(miniature-calendar)’。
出身于熊本的艺术家、设计师田中达也,自2011年4月始,每日一幅有趣的微缩世界照片,以迷你的模型,配合各种日常用品,凭着创意、想像力与幽默感,表现不同的主题图像。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政论家,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文学大师之一,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他的讽刺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知性与良心,满含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除了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外,斯威夫特还写了一些讽刺、批判性很强的时政短论,另有诗歌、散文和书信集《给史特拉的信》传世。斯威夫特是人生的失败者,但是却用幻想与讽刺创造了文学的奇观。美国学者詹姆斯B康纳利称:圣特帕里克的这个伟大的副主教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讽刺家之一。英国大作家萨克雷认为:想到他,就像是想到一个伟大帝国的废墟。
斯威夫特于1702年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7年获得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在斯威夫特早期作品就表达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在1704年出版的《桶的故事》当中借深化故事讽刺罗马天主教会、英格兰国家(路德派)和加尔文教派(英国清教派)。矛头直指教会,对于当时贫乏的学术,浅薄的文学批评和社会恶习也给予旁敲侧击。1710年后,斯威夫特开始呈露政治家的锋芒,连续发表《对1708年的预言》等文章,挑战封建邪教巫术,把当时闻名一时的占星术家帕特里奇“判了死刑”。引起反对爱尔兰政策,斯威夫特与辉格党决裂。1701托利党上台,赏识他的讽刺能力,力邀他担任党刊《考察者》的主编。斯威夫特写了许多文章揭露辉格党人的贪婪和好战,其中《同盟国和前任内阁发动和进行这次战争的行为》(1711)最为著名,虽然名义上为托利党人服务,但是他强烈反对殖民主义,表达了当时英国人民的心声。1713年,英法停战,签订和约,许多同时代的人称之为“斯威夫特和约”。
斯威夫特对爱尔兰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1714年,安女王和托利党人害怕他日益增长的声望和讽刺力量,派他出任都柏林的圣·派屈立克大教堂的主教,实际上变相将他放逐到爱尔兰,斯威夫特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由于多年来英国对爱尔兰人民的奴役,使爱尔兰工业落后,经济不发达。威夫特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伦敦,回到偏僻落后的爱尔兰,起初有一些不适应。但不长时间,他就把自己融入爱尔兰人民之中,开始将爱尔兰人民当作“我们”的人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捍卫爱尔兰人民权利中去了。为了发展爱尔兰的工业生产,斯威夫特匿名发行了一个小册子《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织物的一个提议》(1720年),号召大家抵制英国货,不买、不使用英国货。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烧尽来自英国的一切货物,就是不烧英国煤”,以此来促进本国产品的使用和销售。英国当局非常恼火,重金悬赏,缉拿这个匿名的作者。最后虽然猜到作者是斯威夫特,但慑于他的威望、影响而不敢抓他。
受到托利党人的排挤,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担任圣帕特里克教堂的副主教,但是一直写作揭露讽刺当时的现状,尤其是揭露了伍德像借特许状造铜币来发横财的事,这样子一直战斗的斯威夫特赢得了爱尔兰人民的爱戴,以至于他走过大街小巷的时候频频还礼戴不上帽子。1726年,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都柏林人把他当做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鸣钟举火,用仪仗队送他回家。
斯威夫特晚年寂寞凄惨,他将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慈善事业,另三分之一盖了圣帕特里克医院,由于一生理想的破灭,他的内心始终处于孤单和痛苦之中。晚年的作品流露出的都是对人性的悲观和绝望。晚年受病痛折磨,听力几乎丧失,时常昏睡不语。1745年10月19日告别人世,终年78岁,死后葬于帕特里克教堂。
【创作背景】
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主要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组成。两党竞争激烈,你争我夺,轮流执政。但无论哪个党执政,国家都是腐败不堪,这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弊端突现的时代。同时英法两国连年交战,使国家经济倍受重创。
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710年至1714年间,曾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及亨利·圣约翰的托利党的公共关系官员,后来政党交替,辉格党上台,托利党党员被清算。于是作者透过第一部小人国的历险暗讽当时政治。其次,作者后来到爱尔兰任教,爱尔兰当时受到英格兰的高压统治,于是作者通过第三部诸岛国游记反映爱尔兰农业的衰败。这部书完成于1726年。
《格列佛游记》的构思源于与朋友的一次聚会,斯威夫特谈到当时的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第一卷的创作。成熟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并立刻在英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200多年来,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作者运用讽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的危害。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
【章节概括】
《格列佛游记》由四卷组成。一、二卷写于1721年至1722年之间,第四卷先于第三卷,写于1723年。第三卷较松散,以勒皮他(飞岛)为主兼及其他,1724年到1725年写定。四卷各自独立,前二卷情节关联较紧,后二卷则跳动较大。
第一卷,利立浦特的宫廷是英国朝廷的缩影。
我航海遇强风暴,逃生的小船掀翻后,被风浪推至小人国。在小人国被俘,在我表示了恭顺后,将我运到半里之外的京城。我了解到小人国靠跳绳选拔官员,国内高跟党、低跟党党争强烈(皇帝是低跟党,皇太子倾向于高跟党,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国外与不来夫斯库国因吃鸡蛋的大头或小头而持续三十六个月的苦战。
我帮助小人国(利立普特)拖回了帝国的五十艘战舰,但是拒绝了帮助他们消灭大端派(不来夫斯库国)。
我用尿浇灭了皇宫的大火,却惹怒了皇后。皇后、海军大将(妒忌我的功劳)与财政大臣(因他太太的事对我怀恨在心)等人密谋之下,我将被弄瞎双眼,我被迫涉水到了不来夫斯库。
在我的请求下,大端派为我准备了相应的物资,我开始了返航。
小人国的统治者也和英国统治者一样明争暗斗,穷兵黩武。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差别仅在于鞋跟高低不同,借此对英议会两党政治予以嘲笑。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古之间的战争竟由于人们吃鸡蛋先打破大端还是小端引起,一语双关,不但影射交战的英、法,也可理解为对天主教和新教争斗的讥讽。用绳技比赛选拔官员,钻、跳皇帝手中的木棍以求奖红丝线,英国上层钻营诌佞之风由此可以意会。小人国连年对外战争,老百姓“必须跟随皇帝出征,生活费用要由他们自己负担”,“国库券的价值比票面价值低90%才能流通”,则暗示了英国底层人民不堪战乱的困苦。
第二卷,大人国与小人国人物躯体、风物环境形成强烈对比。
在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高有如铁塔。我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我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我带到市镇,让我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我又被王后买去,在王宫发表长篇演说,介绍自己的政府和社会,遭到了王后的嘲笑和讽刺,被认为是无知,愚蠢和堕落的。丰收节后,我教大人国的人制造火药,并当场演示火药的爆破功能。
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我终于获救,又回到英国。
从微缩到放大,除了情境的变化,也意味着一种更冷峻、更有穿透力的主体审视。街上乞丐身上可怕的痈洞,宫廷侍女丑陋的肉体,当然就包涵了鲜明的褒贬。大人国国王与小人国皇帝也是一个对比。与小人国皇帝的渺小、狭隘、好战截然相反,大人国国王博学多识,用理智和常识、公理和仁慈治理国家。这大约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本卷第七章末尾点到大人国“犯了全人类通病”的历史教训,“贵族争权夺势,人民争取自由,君王却要求绝对专制”,内乱不止,被当今国王的祖父平定,“于是三方面订立了一项公约”。这段补叙正是斯威夫特一贯的政治主张:建立一个君主、贵族和人民三方面保持势力均衡的法治国家。受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他也只能设想出如此“蓝图”。格列佛讲述英国历史是反话正说,通过与国王六次谈话,借国王之口抨击了英国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至于对格列佛炫耀火药的严厉斥责,更显示了大人国国王与小人国皇帝的天渊之别。
第三卷,讽刺的范围更为广泛,扩及精神文化领域。
第三次航海,被海盗所劫,结果被放到一个独木舟里去海上随波漂流,我来到一个小岛后,发现了一个悬浮在上空的飞岛,最后被用滑轮车拉上了勒皮他。在勒皮他受到友待,国王为我配备了教我语言的老师,一个月左右,我已经能相当熟练的掌握他们的语言。我了解到了勒皮他人对天文学的伟大观察以及国王平息叛乱的手段。由于忍受不了他们对我的轻蔑,向国王请求离开,得到允许后到达了巴尔巴比国,受到一位贵族的热情款待。我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了解到了科学院的概况和教授们所研究学术。还对政治科学院提出了几条改进的意见,被教授们采纳。
在“巫人国”被允许召见任何一个想见的鬼魂,大量的著名人物被我召见,心中获得了愉快和满足。
在拉格奈格王国受到热情招待,并了解到关于有关“长生不老的人”的情况和他们政府的规定。离开拉格奈格王国前往日本,在长崎结识了一些荷兰水手,最后搭乘阿姆斯特丹的一艘小船回到英国。
“飞岛”是个高高在上、沉重压迫的形象。它脱离大地和人民,又时时威胁着底层社会,有谁敢犯上作乱,勒皮他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头上,剥压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用石头打他们;如果谁敢继续抗拒,国王就下令用金刚石岛把他们压碎。斯威夫特发现的这座“飞船”,不是“天外来客”。而是人间专制的象征,文中所指,不难领略。拉格多设计家科学院的群丑表演简直令人喷饭。这是全书最精彩、最富于想象力的讽刺段落之一。请看那些空想科学家、设计家的研究课题: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把冰煅烧成火药,把粪便还原为食物,软化大理石等等,完全是想入非非,精神错乱。此外,牵强附会、玩文字游戏的评注家、历史家、冥想家,也未能逃脱斯威夫特的针砭。那些“科学”术士如痴如呆的表演,与中世纪以来欺名盗世的繁琐哲学和伪科学毫无二致。
第四卷,“慧骃”,智马。“耶胡”,人形兽。
我当了船长出外航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我期禁闭在舱里,后又弃他于一块不知名的陆地上。他进入这个国家见到一种奇怪动物“野胡”和两只“慧骃”。格列佛由一只“慧骃”领到家中并受到接待,他因吃不到肉而感到痛苦,但后来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格列佛得到“慧骃”主人的帮助和教导,认真学习它们的语言。几位“慧骃”贵族出于好奇前来看望格列佛。格列佛向主人简单报告他的航海经过和遭遇。
我向主人介绍女王统治下的英国的种种黑暗、腐朽生活状况(如律师的工作、钱的作用,首相大臣的升迁办法以及贵族子弟的生活方式等。)、欧洲君主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英国宪法的作用。
我从主人的描述中给我们介绍了“野胡”贪婪、残暴、偏爱肮脏污秽、淫荡、风骚、苛刻和造谣等种种缺点。格列佛跟“慧骃”在一起的愉快生活,他在道德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慧骃”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决定将“野胡”从本国驱逐出去。我接到主人通知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他十分伤心,昏倒在地,但还是顺从了。我在一位仆人的帮助下设法制成了一艘小船,冒险出航。
我到达新荷兰,打算在那儿定居,被当地人用箭射伤后被葡萄牙人捉住,强行带到他们的船上,船上,长对他的热情招待并送他回到英国。格列佛非常不习惯和人类生活,怀念和马在一起的生活。
在斯威夫特笔下,人变兽,兽变人,呈现一幅社会与人彻底异化的悲惨图景。“慧骃国”统治者———是有理性的蔑视人类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人,都成为一群丑陋贪婪、屈辱又残酷的畜类。通过“慧骃”和“耶胡”的对比,作者愤怒地批判了英国贵族集团的罪恶与人类的顽固劣性,表达了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绝望心理。这似乎验证了亚里斯多德的说法:“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和法律和正义隔离以后,他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
从叙事主体来说,《格列佛游记》第三、四卷,思想纷纭驳杂,理性与激情趋于分裂。贯穿全书的人物只有格列佛,其他人物组合为群象。格列佛既是情节的亲历者,又是作者思想的代言者,但是作为文学的形象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作者。西方有的学者认为,《格列佛游记》第四卷的“耶胡”形象是反人性的,是对人类的丑化,以此证明斯威夫特的厌世和仇恨人类。这种说法不可取。英国学者安德鲁·桑德斯指出:“斯威夫特的厌世观(如果真有的话)不同于格列佛的厌世观———如他对亚历山大·蒲伯所说———是基于对具体的人‘真心的爱'。与对‘所谓人'总体的恨区别开来的。这种总体的根源于对人类的义愤,因为人类拒不承认需要理性能力与动物本能之间的和谐均衡。”格列佛一到马国,就不愿意把自己混同“耶胡”,他坚信有不同于“耶胡“的人,以至于极力想使自己被视为“名誉贤马”。但这种努力得不到“慧”的承认,总是把他引向失败和绝望。这透露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与局限。他不满于现存社会,又找不到改革社会的良方;对人的失望,使其人生态度渐趋阴暗和迷惘,而他向往的慧国与大人国的社会制度,实质上表现了一种空想的复古主义倾向。
【作品主题】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纵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作品特点】
讽刺与幻想
《格列佛游记》艺术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幻想的奇异发挥和讽刺的绝妙运用。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对生活的严格摹仿。17世纪启蒙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挑战,就是从艺术心理的解放开始。托尔斯·霍布斯(1588-1679)是第一个强调写作主体应当大胆幻想的英国哲学家,他说:“记忆乃判断与幻想之母,判断乃力量和结构之母,而幻想乃装点诗歌的缀饰之母。”我们也可以说,幻想是《格列佛游记》之母。没有幻想就没有《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的幻想,是独创性的想象,是想象性的再现。如果说马国的拟人化已有先例,那么小人国、大人国和飞岛,则完全是独步古今的创造。它们是神异的,变形的,又是生动可感的;是幻想的奇境,故事的场景,又是现实的缩影。幻想与现实在《格列佛游记》中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现实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现实的变异。因而,那些看似荒诞的想象,往往能折射现实事物的特质,使虚构的形象和情节成为典型的、具有长久魅力的东西。例如,小人国与大人国的对比,高跟党与低跟党的两党争斗,因鸡蛋两端不同打法引起的故事等,仍可激发现代人新的感受与联想,启示人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讽刺艺术的一座高峰。这取决于斯威夫特本人是一位思想敏锐的社会批判家和具有高度风格意识的语言文体家。1709年他就提出:“巧智是人性中品格最高用途最广的天赋,幽默则是最令人惬意的。”他还有一句关于风格的名言:“把恰当的词放在恰当的位置,这就是风格的真正定义”。斯威夫特的文学语言,准确、质朴、畅达,被誉为典型的英语。斯威夫特讽刺的对象是整个英国上层社会,锋芒指向其各个角落、各种人物。概而言之,《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有以下特点。
(一)抓取人和社会现象怪诞可笑的动作和细节加以强化。如以鞋的高跟与低跟结党,小人国大臣演绳技、舔地板。
(二)夸张与对比的活用。格列佛置身于小人国、大人国,形象、感受和境遇的不同变化,妙趣横生。
(三)叙述的掩饰与影射。通过戴面具的叙述者与书中人物的对话及意向反差,达到影射、臧否世态的目的。如与大人国国王论英国。
(四)以雅带俗,小题大做。用文雅的语言讲述粗鄙的事情,从渺小无聊、最不起眼的东西引伸出庄重严肃的话题,开调侃文学之先河。
(五)反语效应。正颂反讽,捉摸不定,造成意在言外、相反相成的效果。如明明批评殖民政策,偏偏声言这与大不列颠民族无关。明明揭了英国朝政的老底,却一再申明“热爱祖国”。
(六)叙事格调上,巧智和幽默、庄严与戏谑、典雅与粗俗相结合。斯威夫特是一位站在时代高点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格列佛游记》对教会、宫廷政治及人类劣性的讽刺,跨越了地域和岁月,已成世界文学的伟大宝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剧作家盖依、谢尔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是他的追随者,伏尔泰、高尔基、鲁迅也都十分推崇斯威夫特的讽刺作品。今天,《格列佛游记》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记住爱尔兰诗人叶芝怀念他的诗句:斯威夫特驶进了他的安息港,在那里再没有激烈的义愤撕裂他的胸膛。迷醉于世界的旅行人,模仿他吧,如果你敢,他为人的自由使出了力量。
【作品影响】
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一周之内售空;三周售出一万册。出版几个多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作者运用了讽刺影射的手法。虽然此作品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是作品没能超越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可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仍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电影的伟大宝库之一”。本书反映当时英国的自大和狂妄。
这是一部寓言小说,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于1726年写的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作者借船医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尖锐地驳斥了为当时社会制度进行辩护的一切思想企图,并有力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的危害。
【人物评析】
1.格列佛:
⑴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见闻广博。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外科医生,见闻广博,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有独特见解。他先后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经脱险,见识了与英国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⑵刚毅勇敢、善良友好、知恩图报。在小人国时,当不来夫斯古新造战舰准备再度开战,格列佛为了表示他对国王的忠心,独自一人跨过海面,将不来夫斯古国的战舰全部拉了过来;在大人国时,面对比自己大很多倍的老鼠,勇敢与之搏斗;对有恩于自己的葛兰达克利赤,懂得知恩图报。每到一个国家都尽量不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恐慌,友好待人,尽量有求必应,他也因此躲过了小人国国王和其他大臣对他的迫害。
⑶记忆力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
他记忆力强,所到国家的语言很快就能够学会,很多时候都能够入乡随俗。善于思考、判断对错利弊,作出明智的选择。
⑷处世圆滑,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为人坦率,爱憎分明。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所有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顾及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和知识丰富的学者。
2.大人国国王
大人国国王是位博学、理智、仁慈、治国能力强的开明国君。他博学多识,性情善良,用理智、公理、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厌恶格列佛所说的卑劣的政客、流血的战争。
慧骃国国王
理智贤明、勤劳勇敢、仁慈友爱、公正诚信,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类。
4.小人国王后
小气、贪慕虚荣、心狠手辣。
5.耶胡
慧骃国的被统治者,非理性动物。它们是贪婪、野蛮、凶残的人形动物,影射的其实就是人类。它们丑陋龌龊、贪财好斗、酗酒荒淫、好吃懒做、贪得无厌。
【部分总结】
四次航行:
1.1699年5月,格列佛应“羚羊号”船长邀请,乘船到南太平洋一代航海,因遇到风暴,船触礁沉没了,格列佛和几个水手跳到救生艇上,可是却还是被风浪刮到了利立浦特岛上。
2.1702年6月,乘坐冒险号去北美航行,在途中,一场风暴迫使船进入陌生港湾去寻找淡水,途中与众人走散,来到了布罗卜丁奈格,被人囚禁在小笼子里,每天超长负荷的进行表演。
3.1706年8月,乘坐商船“好望号”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一带航船,遇到了海盗,被放在独木舟上到了飞岛国。
4.1710年9月,格列佛担任商船“冒险号”船长,航行到北美,是被新招的水手劫夺船只,被扔到荒岛上,最后辗转来到了慧骃国。
(小人国):
两党之争:小人国有两个政党:高跟党和低跟党。他们的区别在于鞋跟的高低。高跟党认为是符合古代制度的,但是国王偏向于低跟党,政府官员都是低跟党的,因此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不愿意得罪任何一边,所以他的鞋跟一高一低
两国之争:利立浦特与不来夫斯发生过一场战争。原因是利立浦特的国王改变了吃鸡蛋的方法,不先磕大端,违背了一直遵循古法的人的意志,所以国内分成大端派和小端派,大端派遭到镇压来到不来夫斯国,引起两个帝国的战争。【讽刺揭露当时英国两党的争斗、尔虞我诈,表达作者寻求和平和希望的美好愿景】
选拔官员:方式:用过“绳上跳舞”来选拔,谁跳得高就当选,财政大臣跳的比普通人高一公分。这样子可笑的行为只是为了哄皇帝开心,并以此来向皇帝表示自己宝刀未老。【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宫廷和大臣的昏庸无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为了获得高冠的职位,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
(飞岛国)
荒诞研究:都是不切实际的无理的研究
①研究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②发明建筑房屋新方法,从屋顶开始建起,自上而下。一直建到地基
③从黄瓜中提取阳光
④瞎子调色反受追捧
⑤设计家想用家猪来耕地
⑥用风箱打气法来治病
⑦用蜘蛛丝来织网
【讽刺当时科学界荒唐可笑、迂腐的行为,浪费钱财并且一无是处】
对比:
小人国
大人国
飞岛国
慧骃国
国家类型
君主国
和古罗马相结合的军事帝国
理想国
乌托邦
国家方式
君主制
强权制
空想
民主制
存在问题
人治的弊端
法制的机械呆板
虚幻统治
奴隶遗风
特征
强权
傲慢
空想、不切实
呆板
对待格列佛态度
利用拉拢
善待、取乐
轻蔑
驱逐
作者态度
讽刺
讽刺
崇敬,向往
经济
税务名目奇特,国家内忧外患
贫富差距大
均富
文化
思想钳制
简洁、雄健、
伪科学,空想性
精于诗歌、天文,艺术,但是封闭
军事
军备强大,注重开疆拓土
军事强国
教育
全托管式
学术不完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法律
严酷,腐败
简单,直接
民主投票
婚姻
传宗接代式
门当户对式、
举案齐眉式
(思考:自己看完书,你能复述出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么?)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两个国家显著的对比上,是小人国的君主专制而带来的自以为是的虚荣,还是理智的大人国,虽然有对“秩序的远见”,但是过于标准化同样带来很多问题。格列佛在离开小人国时:永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这是格列佛对于殖民的反对。在大人国当中,大人国同样不能理解人这个动物还是很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的,习惯和偏见的力量还是很大的。除了两个国家的差异,格列佛本人在这里也因此呈现出大小的差异。大小王国是将道德和智力的差距转变成为形体上的相互关系。对于作者而言,西方古代是巨人,现代英国是小人。大小的对比,也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含义。
格列佛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
写作时间
18世纪20年代
18世纪初期
主题
反映18世纪的英国,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
肯定大国扩张和殖民掠夺
内容
以游记的方式写出当时的英国现状,饱含了批判
荒野求生、
等价交换的商人思想。
结局
成为异己者,格格不入
成为社会中坚的资产阶级者
两部作品虽然作于同一时期,但是却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所熟知的华盛顿总统对于奴隶也是呈现出两面性的。一方面,战争的经历使得他理解黑人士兵,但是身为庄园主主人的经历,使得他对于奴隶制度呈保守态度,他曾经在奴隶口中拔牙,安装到自己的口中。所以,当时社会出现的两种倾向也就不足为其。
另,英文原本中:Yahoo(耶胡)这是Yahoo公司名称的由来。
【中考链接】
(一)
皇帝和全朝官员都站在岸上,等待着这一次伟大冒险的结果。他们只看到船只排成一个大半月形向前推进,却看不到我,因为这时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胸脯。当我走到海峡中间时,他们更加愁闷,因为这时只有我的头是露在水面上的。皇帝断定我是溺死了,而敌人的舰队又来势汹汹地从对面开来。可是不久他就放心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
上述文段选自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 》。“这一次伟大冒险”是指 。“我”还机智地扑灭了利里浦特国皇宫的大火。“我”这么一个勇敢、聪明并且正直的人,利里浦特国君臣却 ,导致“我”被迫逃离该国。“我”在利里浦特国的经历,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 ,奇异的想象。
【参考答案】《格列佛游记》;独自下到海里把敌舰拖到本国港口(意近即可);密谋弄瞎“我”的双眼(或欲慢慢折磨死“我”);辛辣的讽刺(扣住“讽刺”即可)格列佛游记》;
(二)
但是我必须坦白承认,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认识领域。因此我能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和感情,使我感到对待同类的尊严用不着那样谨小慎微。
选段中的“四足动物”生活在哪一国?格列佛在这里看到了怎样的怪诞景象?这个国家通过什么方式决定格列佛离开?
【参考答案】慧骃国,人兽颠倒,举行大辩论决定赶走他。
(三)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格列佛游历四个国家的经历。在菲岛有个科学院,这里的科学家们,有的研究从屋顶建起,逐层建到地基的建筑方法。有的研究如何靠嗅觉和触觉来分辨不同的颜色……在马岛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人形动物“ ”是邪恶、肮脏的畜生。这些见闻 ,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 , 。
【参考答案】耶胡 荒诞离奇 辛辣讽刺
【精彩片段阅读】
1.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格列佛游历四个国家的经历。在菲岛有个科学院,这里的科学家们,有的研究从屋顶建起,逐层建到地基的建筑方法。有的研究如何靠嗅觉和触觉来分辨不同的颜色……在马岛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人形动物“ ”是邪恶、肮脏的畜生。这些见闻 ,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 。
【参考答案】耶胡??荒诞离奇??辛辣讽刺
2.我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虽然我猜想不出用什么方法,也设计不出稍微有点成功希望的方案来,但总有一天我会恢复自由……我希望回到可以平等交谈的人们中间,在街上或田野走着,而不用担心会像小狗或青蛙那样被人踩死。但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久就获救了,获救的方式也不同寻常。
⑴联系相关情节,写出“我”获救的方式“不同寻常”在什么地方。
⑵阅读选文,说说“我”的思想性格。
【参考答案】(1)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2)“我”渴望自由、平等,渴望和平。
小人国的表演
有一天,皇帝要招待我观看他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与宏大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国家。令我最开心的是绳舞者的表演。他们是在一根长约两英尺,离地面十二英寸高的白色的细绳子上做表演的。这件事我想请读者耐心一点,听我仔仔细细地讲一下。
只有那些正在候补重要官职或希望获得朝廷恩宠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开始此种技艺的训练。这些人并非都是贵族出身或受过良好的教育。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这是常有的事),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重臣们也常常奉命表演这一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领。大家认为,财政大臣佛利姆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比全国任何一位大臣至少要高出一英寸。我曾见他在一块固定在绳子上的木板上面一连翻了好几
个跟斗,那绳子只有英国普通的包装线那么粗。如果我没有偏心的话,据我所看,我的朋友内务大臣瑞尔德里沙的本领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的官员们则彼此不相上下。
还有一种是逢特别重大的节日专为皇帝、皇后及首相大臣们表演的游戏。皇帝在桌上放紫、黄、白三根六英寸长的精美丝线。这三根丝线是皇帝准备的奖品,他打算以此奖励不同的人,以示其不同的恩宠。表演仪式在皇宫的大殿上举行,候补人员要在这里比试和前面完全不同的技艺,这种技艺我在新旧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度都未曾见过有一丝相似的。皇帝手拿一根棍子,两头与地面平行,候选人员一个接一个跑上前去,一会儿跳过横杆,一会儿从横杆下爬行,来来回回反复多次,这些反复都由横杆的上提和下放决定。有时候皇帝和首相各拿棍子的一端,有时则由首相一人拿着。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坚持的时间最长,谁就被奖以紫丝线,其次赏给黄丝线,第三名得白丝线。他们把丝线绕两圈围在腰间;你可以看到朝廷上下很少有人不用这种腰带作装饰的。
1.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2.联系后来财政大臣佛林奈浦的所作所为,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参考答案】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分)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花勋章的绶带。(2分)
2.财政大臣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猜忌心重、阴险、狠毒、狡诈的人。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表演绳上舞蹈以取悦国王,对国王赏识格列佛大为恼火,排挤陷害有功于国家但但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格列佛,甚至怀疑格列佛与自己妻子通奸。
3.示例一:格列佛是一个喜欢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2分)他在大人国,国王对他很优待,但他还是想着有一天一定会离开。(2分)
示例二:格列佛是一位很有爱心的人,(2分)例如他在小人国,为了不伤小人国的子民,小心翼翼地走路,皇宫着火他又急中生智救了皇后。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有爱心,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2分)
小人国的优点
他们把欺诈看作比偷窃更为严重的犯罪,因此欺诈的人没有不被处死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小心谨慎,提高警惕,再加上有点一般的常识,自己的东西就不会被偷掉,可是对于老奸巨滑的人来说,诚实的人是防不胜防的。
虽然我们把赏与罚认为是一切政府运作的两个枢纽,但除了在利立浦特之外,我还没见过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真正实行这一原则。不论是谁,只要能拿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在七十三个月内一直严守国家法律,就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根据其地位及生活状况的不同,从专用的基金中,领取相应的一笔款子,同时还可以获得“斯尼尔普尔”或“守法者”的称号,不过这种称号不能传给后代。我告诉他们,我们的法律只有刑罚没有奖赏,他们认为这是我们政策上的一大缺点。也正式如此,他们的裁判厅里的正义女神像塑有六只眼睛,两只在前,两只在后,左右还各有一只,表示正义女神谨慎周全。女神右手拿一袋金子,袋口开着,左手持一柄宝剑,剑插在鞘中,这表示她喜欢奖赏而不是责罚。
在选人任职方面,他们更注重优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能。他们认为,既然人类必须要有政府管理事务,那么人类的一般才能就可以胜任各种职务;上天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把公共事务的管理弄得非常神秘,好像只有极少数杰出的天才才搞得懂,而这样的天才一个时代也难得有那么三个。相反,他们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真诚、正义、节制等美德,大家只要实践这些美德,加上经验和为善之心,就都能为国服务,不过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罢了。但是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那么他的才能再高也是没有用的,任何事务都决不能交给那些有才无德的危险分子去办。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果由于无知而犯错,至少也不会像那些存心腐败的人那样给社会利益造成致命的后果。这些人本事不小,能够加倍地营私舞弊,同时还能掩饰自己的腐败行径。
接收名门贵族子弟的男学校配有受人爱戴而又博才多学的教师,他们手下还有助教。孩子们的衣食简单朴素。他们受到荣誉、正义、勇敢、谦虚、仁慈、
宗教、爱国等等方面原则性的培养教育,除了短暂的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包括身体锻炼在内的两小时娱乐活动之外,他们总有些事情要做。四岁以前男仆给他们穿衣服,之后则不管身份多高,都得自己穿衣。女仆们年纪相当于我们的五十岁,只做那最粗贱的活儿。孩子们绝不准许同仆人交谈,只许一小伙或大群地在一块儿玩耍,还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一年中父母亲只准看望孩子们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吻一下自己的子女,但那种时候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们不允许做父母的窃窃私语或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允许他们带进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
接收一般绅士、商人、做小买卖和手艺人子弟的学校里,也按照同样的方法相应管理。不过那些预备要做生意的孩子十一岁就得放出去当学徒,而贵族子弟则继续在校学习留到十五岁(相当于我们的二十一岁),只是最后三年的管教比较松。
在女子学校里,高贵人家出身的女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和男孩子差不多,不过替他们穿衣服的是整洁端庄的女仆,每次同时有一位教师或助教在场,一直到五岁她们可以自己穿衣服为止。如果发现这些女仆违反纪律擅自给女孩子讲一些恐怖、愚蠢的故事,或者玩那些我们的侍女所惯于玩弄的愚蠢把戏来给姑娘们取乐,就边鞭打她们边在全城游街示众三次,再监禁一年,最后终身流放到这个国家最最荒凉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都耻于成为懦夫和呆子,也鄙视一切不洁不正派的个人打扮。我并没有发现她们的教育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什么差别,只是女子的运动不像男孩子们的那么剧烈罢了。她们要学一些家政方面的规则,研究学问的范围也较小些,因为这里人的信条是,女人不可能永远年轻,贵族人家的主妇却应该永远做一个懂道理、和蔼可亲的伴侣。女孩子到了十二岁,在他们看来就是结婚的年龄了,父母或监护人把她们领回家,对老师是千恩万谢;姑娘与同伴别离却都是泪流满面。
在较为低等一级的女子学校里,孩子们学习各种符合她们性别和不同身份等级的工作。打算当学徒的九岁退学,其余的留到十一岁。
村民和劳工们则把孩子养在家里,他们的本分就是耕种田地,因此他们的教育对公众来说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不过他们中,年老多病的人养老院会来抚养,因为这个国家中没有一个乞丐,也就是没有乞丐这一行。
1.小人国里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请就上文段有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2分)
2.文中的“我”是格列佛,他为什么流落到了小人国?联系原著说说此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3.小人国里的教育制度有何优缺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1.赞扬诚实贬低欺诈,喜欢奖赏而不是责罚,选人任职注重优良品德,教育制度男女平等。(一点1分,至少写三点)
2.“我”在一次去往东印度群岛的途中,遭遇到了强风暴,“我”和几名船员从上救生小船逃生,结果连小船都给风暴掀翻了。“我”听天由命地在水里游着,后来被风浪推到了一个小岛上,终于被小人国里的人给发现了。
3.优点:让孩子们从小就自立、自信、自强、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染上坏习惯,让男女都受到教育。(2分)缺点:忽视了亲情的作用,看不起下人,存在着等级观念。(2分)
启示:略(2分)
不来夫斯古求和
在我立下功劳的第三个星期,不来夫斯古正式派特使,卑躬屈膝,提出求和。不久,两国缔结了对我们皇帝极为有利的和约。和约的内容大家可想而知,我就不再叙述了。大使有六位,随行人员差不多五百人;入境仪式十分隆重,一点也没有损失主子的威严,也表示其使命的重大。和约签订之后,有人私下里告诉那几位大使,说我实为他们的朋友。我凭借自己当时在朝中的声望——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也确实在签约过程中帮了他们一些忙,他们因此礼节性地来拜访了我。他们先说了一大堆恭维话,赞扬我勇敢、慷慨,紧跟着以他们皇帝陛下的名义邀请我访问他们的王国。他们听说了许许多多关于我力大无穷的神奇传说,很希望能观赏一下我的表演,看看到底如何。我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详细情况就不对读者们赘述了。
我花了一些时间招待了这几位大使阁下,使他们无比满意又十分惊奇。我提出想请他们代我向他们皇帝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大皇仁德远扬,举世同钦,在我回到自己祖国之前是一定要去晋见的。这样,我后来一次谒见我们
皇帝时,就请求他准许我前去拜会不来夫斯古的君王。他到是答应了,可我能看得出来,他的态度十分冷淡。我猜不出是什么原因。后来有个人悄悄告诉我,是佛利姆奈浦和博尔戈兰姆把我和那几位大使交谈的情况报告了皇帝,说那是我怀有二心的表现。不过我敢说,这件事情上我完全问心无愧。我第一次开始对朝廷和大臣们产生并非完美无缺的看法。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大使是通过翻译与我交谈的。两帝国的语言和欧洲任何两个国家的语言一样,彼此差别很大。每一国都夸耀自己民族的语言美丽、有力,历史悠久,而对邻国的语言公然蔑视。可是,我们皇帝仗着夺了人家舰队的优势,强硬地要求不来夫斯古国的人用利立浦特语递交国书并致词。同时也承认,因为两国间的商贸往来很多,因为彼此都不断接受对方的流亡人员,又因为两个帝国都有互派贵族及富家子弟到对方国家留学以增长见识,了解异域风土人情的风尚,所以名门望族和住在沿海地区的商人、海员,几乎没有人不会说两国话的。这一点我在几个星期后去朝见不来夫斯古皇帝时就发现了。
1.文中说“我立下这一功劳后约三个星期”中的“我”立下了什么功劳?(2分)
2.利立浦物和不来夫斯古之间战争开始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格列佛“也确实在签约过程中帮了他们一些忙”,由此看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小说中其它两个情节,谈谈格列佛的性格特征。(4分)
【参考答案】1.“我”把不来夫斯古的战舰拖回利立浦特,帮助利立浦特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国。(2分)
2.“我”把不来夫斯古的战舰拖到利立浦特,解除了外患。(2分)原因是:吃鸡蛋时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还是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2分)
3.他是一个勇敢、慷慨的人。同时,从其它情节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机智、善良的人:利立浦特皇宫着火后,格列佛小心翼翼地行走,担心踩着小人,可见他心地善良;他急中生智撒尿救火,足见他的机智;格列佛不愿协助小人国的皇帝彻底消灭不来夫斯库国体现他善良、热爱和平的性格。(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课堂小练】
大人国遇险
那时我多么希望我能和我亲爱的格兰姆达尔克立契在一起啊!其实我们分开不过才一个钟头!说句心里话,虽然我自己正遭遇着不幸,但还是禁不住要替我那可怜的保姆伤心。丢了我,她该有多痛苦,而王后一生气,她这一辈子也就完了。许多旅行家大概还不曾遭遇过我这么大的艰难和痛苦;在这危险关头,我时刻担心我那箱子会被撞成粉碎,一阵狂风一个巨浪也至少可以将它掀翻。只要一块窗玻璃上来一道裂口,我马上就送命;也幸亏当初为防止旅行时出意外在窗子外安上了结实的铁丝格,此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保护措施了,要不然窗户哪还能保得住。我看到我的房子有几处缝隙已经开始渗水,虽然漏不很大,但我还是尽全力将漏堵住。我实在没有办法推开我那小屋的屋顶,要不然我肯定要那么做;坐到箱子顶上去,至少可以让我把生命多维持几个小时,总比这么关禁闭要强(我说这是关禁闭)。可是,就算我一两天里躲过了这许多危险,到头来除了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去外,我还能有什么期望呢?我在这处境下已呆了有四个小时,时时刻刻都在想我已死到临头;我也确实希望自己死掉算了。
我已经告诉过读者,我那箱子没有开窗的一面安有两个结实的锁环,经常带我骑马出去的仆人总是从这锁环里穿一根皮带,把箱子绑在腰间。我正在发愁,突然听到,至少我以为我听到了,箱子安着锁环的一面发出一种摩擦声;我马上就开始想象是什么东西在海水里拖着箱子前进,因为我时时感觉到有一种拖拉的力量,激起的浪花几乎高到窗户的顶部,差不多使我陷入一片漆黑。这给了我一线获救的希望,尽管我想象不出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冒着危险将一直钉在地板上的一张椅子的螺丝旋开,又费不少劲把它搬到正对着我刚才打开的活动木板的下面,重新用螺丝固定在地上。我爬上椅子,将嘴尽可能地凑近洞口,用我掌握的各种语言大声呼救。接着我又将手帕系到我平时一直随身携带的一根手杖上,伸出洞去,在空中摇动了好几下;要是附近有什么大小船只,水手们见了就会猜到这箱子里关着一个倒霉鬼。
我发现我所能做的一切全都没有什么效果,不过我倒明显感觉到我这小屋在往前移动。过了一个小时,或者还要久一点,箱子安着锁环而没有开窗的一面
撞到什么硬东西上。我担心那是块礁石。这时我感到比以前簸得更厉害了。我清清楚楚地听到箱子顶上有响声,像是缆绳穿过那铁环发出的摩擦声。接着我发现自己在一点点地往上升,至少比原先升高了三英尺。我于是再次将手杖连手帕伸出去,大声呼救,直喊到嗓子都快嘶哑了。我的呼救得到了反应,我听到外面大叫了三声,这真叫我欣喜若狂;没有亲身体会的人哪会感受到这样的狂喜!这时我听到头顶有脚步声,有人对着洞口用英语大喊:“下面有人吗?快说话!”我回话说我是英国人,命运不好,遭遇了任何人不曾遭遇的最大的灾难;我说尽好话,求他们快把我从这暗牢里救出来。那声音回答说,我已经安全了,因为我的箱子已经拴到了他们的船上,木匠马上就到,在箱子顶上锯一个大洞,就可以把我拉出来。我回答说用不着,那样做也太费时间,只需让一名水手用手指头钩住铁环,将箱子从海里提到船上,再放到船长室去就行了。有人听到我这么胡说,以为我是疯了,还有人则大笑起来。我确实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时候我是和一帮身材和力气都跟我一样的人在一起了。木匠来了,几分钟就锯了一个四英尺见方
的通道口。接着放下来一个小梯子,我爬上去,就这样被他们弄到了船上。此时我已虚弱至极。
1.文段中说“我自己正遭遇着不幸”,“我”正遭遇着什么不幸?
2.大人国国王开明又善良,格列佛为什么不愿长期呆在大人国里?
3.本书作者斯威夫特特别注意细节的真实,请就上文有关内容作一分析。
【参考答案】1.在一次和小保姆在海边被老鹰叨起在半空中,接着又从老鹰嘴里掉入海里。(2分)
2.格列佛是一个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天生爱好冒险,所以即使大人国的国王挽留,他也不会呆得太久的。(4分)
3.例如文中说:“因为我的箱子已经拴到了他们的船上,木匠马上就到,在箱子顶上锯一个大洞,就可以把我拉出来。我回答说用不着,那样做也太费时间,只需让一名水手用手指头钩住铁环,将箱子从海里提到船上,再放到船长室去就行了。”(2分)格列佛离开了大人国,思想却还在大人国里,只需用手指头钩住铁环就能拉开箱子,这种特定的心理合情合理,让人真实可信。(2分)
与慧骃交谈
(A)我正过着快乐的生活,想自己就此安居度日,可是一天早晨,比平时还更早一些,我的主人把我叫了过去。我看到它的脸色就知道他心里一定有事。短短的一阵沉默过后,它开口说,听了它的话不知我会有什么感想;上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起“野胡”问题时,代表们都对它家里养着一只“野胡”(指我)而反感,而且养“野胡”不像养“野胡”,倒像对待“慧骃”一样。大家都知道它时常同我谈话,好像它与我在一起能得到什么好处或者乐趣似的。这样的做法是违反理性和自然的,也是它们那里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因此大会郑重劝告它,要么像对我的同类一样使用我,要么命令我还是游回我原来的那个地方去。凡是曾经在主人家或者它们自己家见到过我的“慧骃”都完全反对第一种办法;它们认为,我除了那些动物天生野性外,还有几分理性,这就要担心,我可能会引诱“野胡”们跑到这个国家的森林或者山区里,到了夜里再带着它们成群结队地来残害“慧骃”的劳动成果,因为我们不爱劳动,生性贪婪。
(B)于是我又只好不厌其烦向它说明钱的作用。解释钱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各种不同金属的价值如何。我对它说,当一只“野胡”储有大量这样的贵重物质时,它想买什么就都能买到,比如最好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屋以及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肉食和酒类,还可以挑选到最漂亮的女人。所以,既然金钱一项就能建立这种种功劳,我们的“野胡”就认为,不论是用钱还是储蓄,钱总是越多越好,永远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天性就是这样,不是挥霍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我们的大多数人民被迫过悲惨的日子,为了一点点报酬每天都得辛苦劳作,为的是能让少数人过富裕的生活。
1.文段(B)中“我”向“慧骃”说明钱有哪些作用?
2.阅读选段(A),结合整部小说谈谈慧骃为什么把“我”与“野胡”等同起来?
3.选段(B)通过对金钱的描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本文(A)(B)两个选段来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1.它想买什么就都能买到,比如最好的衣服,最华丽的房屋以及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肉食和酒类,还可以挑选到最漂亮的女人等等。
2.文中的野胡是怪异的野兽,品行和外表都非常肮脏,(2分)慧骃把“我”与野胡等同起来,暗示了像“我”一样的人类连野胡这样的畜生都不如,对人类进行了尖锐的讽刺。(2分)
3.讽刺人性的贪婪,对人类的荒淫、伪善的批判:(2分)一、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童话色彩,虚构了一个由理性的智马管理的国家,有像人一样的丑恶的耶胡。(1分)二、辛辣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文中把“我”与耶胡等同起来,对人类的贪婪、伪善进行了尖锐的讽刺。(1分)
【课后练习】
离开小人国与大人国的交谈
【甲】
在如此紧要的关头,面对如此有权势的敌人,我是不敢依赖这样危险的一个决定。我一度也极力想反抗,因为我眼下还有自由,这个帝国就是全部力量都用上也很难将我制伏,我可以用些石块轻而易举地把整个京城砸碎。可是,一想起我曾对皇帝发过誓,想起他对我的恩典以及亲自授予我的“那达克”称号,我立刻就惶恐地打消了这样的念头。我也永远学不会朝臣们恩将仇报的品德,我劝慰自己说:既然如今皇帝对我这么严酷,那么我就可以取消以前那一切应尽的义务。
【乙】
国王对我描述的那些可怕的机器以及我提出的建议大为震惊。他很惊异,像我这么一只无能而卑贱的昆虫(这是他的说法),竟怀有如此非人道的念头,说起来还这么随随便便,似乎我对自己所描绘的那些毁灭性的机器所造成的流血和破毁这样普通的结果丝毫都无动于衷。他说,
最先发明这种机器的人一定是恶魔天才,人类公敌。关于他本人,他坚决表示,虽然很少有什么东西能比艺术或自然界的新发现更使他感到愉快,但他还是宁可失去半壁河山,也不愿听到这样一件秘密。他命令我,如果我还想保住一命,就不要再提这事了。 死板的教条和短浅的目光就产生了这么奇怪的结果!一位君王,具有种种令人崇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有卓越的才能,伟大的智慧,高深的学问,统治国家的雄才,臣民们对他都很爱戴;就是这么一位君王,出于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顾虑,竟将到手的机会轻轻放过了,这真是我们欧洲人意想不到的,要不然,他很可能成为他领导下的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绝对主宰。
1.【甲】文中“朝臣们恩将仇报的品德”及【乙】文中“那些可怕的机器以及我提出的建议”分别指在小说里的哪个国家,发生的什么事?
2.试结合小说内容,任选选段加黑的“皇帝、国王、我”的其中一个人物,分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
【参考答案】1.“朝臣们恩将仇报的品德”指在小人国中,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打败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及熄灭了王宫的火,却因拒绝灭掉不来夫斯古及皇后、大臣们的嫉恨、嫉妒,被定叛国罪,要挖掉眼睛的事。“那些可怕的机器以及我提出的建议”指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建议大人国国王造枪炮和火药的事。
2.范例:①塑造小人国国王昏庸、贪婪、残暴、野心勃勃的形象,讽刺影射了英国统治者的腐败和罪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②塑造大人国国王仁慈公正的理想君主形象,借大人国国王之口抨击英国、欧洲的腐朽制度,主张和平,反对战争。③塑造“我”这一个正直善良、机智博闻,同时也圆滑、爱炫耀之人,是以主人公的局限来达到最充分的讽刺效果,并以其所见所闻来贯穿情节。
【讽刺小说阅读延伸】
讽刺的方法
中外著名作家如:吴敬梓、鲁迅、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等,无不运用讽刺手法,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深刻的主题,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与范例。那么,什么是讽刺呢?
鲁迅说:“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地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成一群人的成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这就是说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以讽刺和嘲讽的手法,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予以否定,这种手法就是讽刺。
讽刺手法犀利有力,而且使用灵活,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归纳起来,讽刺手法有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漫画法:
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也采用这种手法,揭露不同社会的光怪陆离现象,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二)对比法:
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三)托物法
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宣传自己的主张、驳难对方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听信传言,庄子来代他为相,非常恐惧。而庄子却给好友讲了一个风趣的故事,把自己比作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样的鸟),好友比作猫头鹰,梁国则比作腐鼠。极力描写了高尚的志趣,而猫头鹰得一腐鼠便视为致珍美味的神态。讽刺之意溢于言表,这种技法在诸子百家著作及《战国策》中屡有所见,有些故事所表现出的人物的机敏与幽默、诙谐,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四)反说法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
“实在标致极了”一点也不标致。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的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反语的讽刺,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名著衍生】
好兵帅克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
【作者简介】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捷克著名作家,被誉为“捷克散文之父”。哈谢克于20世纪初开始文学创作,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发表了1200多篇短篇小说,而让他名扬世界的却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这部讽刺文学名著是捷克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雅洛斯拉夫·哈谢克计划要完成六部,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完成《好兵帅克》的前三部与第四部的起头,还没有完成第四部时,哈谢克病倒了。1923年1月3日,雅洛斯拉夫·哈谢克离开了人世。这部小说至此结束,哈谢克因肺结核病逝,至于好兵帅克后来的命运如何,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想像。
【时代背景】
一战时期的奥匈帝国,战乱四起,民生凋敝。在这样的环境下,老百姓变得麻木不仁,只求明哲保身;而统治者则只关注自己的私利。因此,帅克这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却被看作白痴,神经不健全,甚至被送进疯人院,被强征上前线。帅克只好用一些嘀笑皆非的表演来应对现实。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捷克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奥匈帝国是一个“威权”政体:国安部的便衣警察在小酒馆里监视人们的“叛国”言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之后的头一天,帅克就因为在酒馆里议论这次暗杀事件而被捕,而且和他一起关在牢房里的六个人中,就有五个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捕的;酒馆老板帕里威茨也因为苍蝇在皇帝陛下的画像上拉屎而被捕,最后被判处十年徒刑。
捷克人既痛恨这种政治压迫,也痛恨奥地利人的民族压迫,但捷克人是不好战的,捷克人有着“投降主义”的名声,捷克人说:“谁来侵略,我们立马投降。”自己的国家被侵略时尚且投降,当然也不会有雄心壮志去替奥地利人当炮灰,打塞尔维亚人和俄国人。因此《好兵帅克》中的日尔曼主任军医宝茨说:“捷克人全都是逃避兵役犯。”书中也描写了当时人们使用的各种自伤自残逃避兵役的方法。因此书中描写的捷克军人,从士兵到军官,甚至神父和宪兵,无不经常喝酒误事;整本书中没有描写过一场胜利,只有多次被关禁闭后“荣任”营史员的志愿兵马瑞克在不断编造些“光辉战绩”和“光荣牺牲”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好战,因此只能“软抵抗”,即“以幽默来面对暴力”。捷克人是有着“软抵抗”的光荣传统的。
故事的主人公帅克在大战前,他是个靠贩狗为生的普通老百姓;入伍后,是奥匈帝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乍一看,对于奥皇帝国军队及其各级长官,帅克几乎忠顺得无以复加。正当捷克壮丁为了摆脱不义战争和充当炮灰的命运,或有意装病、或自毁致残、或逃往外国时,帅克却在风湿症疼得走不了路的情况下,也要坐着轮椅去从军;正当他的同胞对残酷统治他们的奥匈帝国切齿痛恨时,他却公开宣称为效忠皇上,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他究竟是怎么“效忠”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都是好心办成坏事”,帮倒忙。他越是忠心忠顺地执行上司的命令,闹出的乱子就越大,他的上级长官就越给他弄得狼狈不堪,丑态百出,无可奈何。你说他傻吧,他既不受气,也不吃亏,更不低人一等。在帅克的眼里,什么皇上、将军、大公,统统不在话下。凭着他那张明月般的笑脸,那双天真无邪的蓝眼睛,那副镇定自如的神态,那一套套头头是道的辩解词,总能在极其艰难甚至陷遭处死的逆境中逃出恶魔的手心,化陷为夷。
【片段赏析】
(三个权威的精神医生对帅克进行鉴定)
他一走进这间将要对他的神经状况进行检查的房子,看到墙上挂着的奥地利元首画像时便喊道:“诸位大人!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陛下万岁!”
真相大白。帅克虔诚的表现,使他们可以省去一大串问题,只剩下几个最要害的问题还需要问一下,以便用帅克的回答来证实他们所代表的的精神病学博士卡莱尔逊、海维洛赫大夫和英国人卫金这三个体系对帅克的原有的见解。这些问题是:
“镭比铅重吗?”
“对不起,我从来没有称过,”帅克笑眯眯地回答。
“你相信世界末日吗?”
“我得先看到这个末日再说,”帅克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反正明天还不会到世界末日。”
“你能算出地球的直径吗?”
“请原谅,这我办不到,”帅克回答说,“可是,我也想请大人们破个谜:有一座三层楼房,每层楼上有八个窗口,房顶上有两面天窗和两个烟筒,每层楼上住着两位房客。诸位,现在请你们告诉我:这所楼房的看门人的奶奶是哪一年死的?”
法医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但是其中的一位还是提了个问题:“您知不知道太平洋最深的地方有多深?”
“这个,很抱歉,我不知道,”他回答说,“但我想,准比伏尔塔瓦河畔、维舍堡悬崖底下的河水还要深一点儿。”
委员会主席简单地问了一句:“还有提问的吗?”
一位委员又提了个问题:一万二千八百九十七乘以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三等于多少?“
“七百二十九,”帅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回答说。
“我看,已经足够了。”委员会主席说。“你们可以把这个被告带回原处。“
“谢谢诸位大人,”帅克毕恭毕敬地说,“我也觉得足够了。”
[简析]
作者在这里以寥寥数笔漫画性的勾勒出一个荒唐的国家必然在一战的战争车轮下覆灭,并塑造出帅克这样一个大智若愚却又喜欢惹是生非的经典文学形象。他平实又真实,饶舌得妙语连珠,让身边那些自矜正人君子者、自视甚高者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帅克随遇而安,却又总是出奇制胜,将一个个排山倒海而来的天大难题迎刃化解。
是的,乍一看去,“帅克式”的幽默并不像好些中国喜剧人物那样让你不禁捧腹,你会觉得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易读,它并不能让你的阅读从头到尾都充满大笑。但当你读完了整本书,看到了帅克曲折坎坷的生活,了解了他充满辛酸的甚至有点悲剧化的环境之后,他的每一次傻笑都会变得很动人。
因为那也许就是捷克民族特有的一种低调与幽默,是这个国家在战火和被压迫当中形成的隐忍和自我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