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小乐器 第三课时 水杯琴 课件 (共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小乐器 第三课时 水杯琴 课件 (共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4 14:07:30

文档简介

《水杯琴》
第一册第五单元
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科学与技术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敲”这种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来发现乐器中的秘密。水杯琴的制作是在发现钢片琴等乐器发声规律与琴键大小的关系的基础上,把这一规律,迁移到水杯琴的制作上。开展一系列既有趣味性,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发现,同一种物体,大小不同,能敲击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所以这节课重在“发现”。利用自己的发现来预测,敲击水杯发出声音是否也存在这一规律。学生在水杯琴上尝试,印证所发现的规律。这些均是本节课探究特质的体现,也是一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萌芽初现。同样,这节课也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学生能通过不断的尝试,利用水杯琴来调出自己心中认可的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本身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单元是科学与技术学科“能与能源”模块中首次涉及的内容。科学与技术的课程定位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启蒙教育,教学内容充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所以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玩小乐器的过程中,对乐器的声音及其发声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按照学生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单元从:能发声——做纸哨;使各种物品发生——制作各种小乐器;使物品有规律的发声——自制水杯琴。这一教学过程进行演绎,充分体现了教材和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符合思维轨迹,体现探究规律。
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尝试使笔套等物品以及各种乐器发声的活动,了解到用吹、弹、拉、摇、敲等方法能使物品发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自制水杯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敲击不同盛水量的杯子能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各种各样的物体,通过吹,拉,敲等方法能够使其发出声音,甚至一些学过乐器演奏的小朋友已近知道了同一样物体还有可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至于其中的“为什么”却不明白。本节课就是为学生解开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师有必要提供几种物体(钢片琴、编钟、水杯),通过敲击发声,和学生一起来经历一个:发现现象——总结规律——使用规律;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本课教材内容中,提到高音、低音、强音、弱音,对于新进学校时间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不但没有生活经验,在音乐课中也没有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发现学生能感受到声音高低的不同、也能感受到声音轻重的不同,但要用“高音”、“低音”进行表达,非常困难。他们往往会将“高音”说成是“重”,“低音”说成“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介绍乐器的环节,让学生先感受这一组概念。同时,本课教学重点并不在区分哪些是高音、哪些是低音等音乐知识上,学生只要对其有大概了解就可。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发现“声音的高低不同”,重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通过思维分析,建立科学联系。因此让学生通过听、看、调试;再听、再看、在调试等过程,不断强化这一观察、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在增加、减少水量来控制水的多少,制作水杯琴这一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通过眼、耳、脑、手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学设计】
水杯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发现钢片琴和玻璃管声音高低与“琴键”大小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尝试调制水杯琴,发现水杯琴声音的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
3.在制作和改进水杯琴的过程中能开展小组合作,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钢片琴和玻璃管声音高低不同与“琴键”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利用玻璃杯和水,调制水杯琴,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改进水杯琴。
三、教学器材:
钢片琴、玻璃管风铃、冷水壶、玻璃杯和水。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钢片琴敲击后声音不同的原因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发现钢片琴和玻璃管声音高低与“琴键”大小的关系。
2.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器材
钢片琴
活 动 过 程
指 导 要 点
观察:听教师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钢片琴
交流:交流声音的大小与敲击用力大小的关系。
观察:听教师逐个敲击钢片琴发出的声音。
交流:交流声音的高低和琴键大小的关系。
观察:听教师逐个敲击不同长度玻璃管发出的声音
交流:玻璃管的长短和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高音、低音的掌握有难度,教师可降低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敲击大小不同的琴键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听玻璃管声音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感觉声音的不同,帮助学生发现:玻璃管的长度不同,敲击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二:调制“水杯琴”(两个音)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发现水杯琴声音的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
2.在调制水杯琴的过程中能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器材
抹布、冷水壶、玻璃杯和水。
活 动 过 程
指 导 要 点
讨论:怎样让两个一样的杯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实验:尝试在水杯中加水,调出不同的声音。
展示:展示各自调出的声音,交流各组的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活动一中的发现,组织学生讨论使玻璃杯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方法。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尽可能引导学生用两个杯子调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三:调制“水杯琴”(三个音)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尝试运用所发现的规律,调试三个音的水杯琴。
2.在制作和改进水杯琴的过程中能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器材
抹布、冷水壶、玻璃杯和水。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思考:根据教师提出的新任务,思考能否用三个杯子,调出不同的声音(制作水杯琴),并小组讨论。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实验: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用三个杯子调出不同的声音。
展示:展示各组的调试结果,并进行评价。
观察:观察教师调制的水杯琴演示1、2、3三个音。
改进:改进各自的水杯琴,尝试通过水量的加减调试出1、2、3三个音。
展示:展示各自的调试结果,交流调试过程。
观察:观察教师用水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尝试和教师一起演奏。
讨论:如果要调出更多的声音,应该怎么办?
教师巡视小组合作情况,及时协调给出建议。
改进:减少或增加玻璃杯的盛水量,校准音阶。
在调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校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严谨,耐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总结,玻璃杯中水柱的高低不同导致了声音的高低变化。
能否向老师的水杯琴一样,大家来试试,调出音阶中的三个相邻是音呢。
说出在调试三个杯子的时候要比先前的实验多注意些什么,如何进行观察,比较,再调试。
五、板书设计:
水杯琴
声音的高低与琴键的长短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玻璃管的长短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经历一个有趣,可玩的探究过程:发现钢片琴(和其他乐器)能发声——发现钢片琴(和其他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讨论发现其中的奥秘——讨论猜测利用水杯能否实现这一猜测——利用水杯实践检验——利用规律制作水杯琴。通过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师生共同探寻有趣的科学奥秘。
活动一“了解钢片琴敲击后声音不同的原因”,开启了整个探究过程的序幕,学生通过听到钢片琴能发声,而且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你从钢片琴上观察到什么,能否结合听到的高低不同的声音与琴键的大小建立联系。最后发现钢片琴的奥秘。
活动二“调试水杯琴(两个音)”,是活动一的迁移。能否将活动一中发现的规律迁移到水杯上来呢。师生共同讨论其中的联系。想办法让水杯也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尝试学生想出的办法,试用控制水的多少来实现让两个杯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活动三“调试水杯琴(三个音)”,是将活动二的探究成果具体应用的过程,也是强化验证前两个活动所发现的“奥秘”的过程。组织学生将各自的水杯组合起来,制作一个更完整的水杯琴,这一过程比较复杂,锻炼学生的相互合作协调的本领。
三个活动的教学过程其实非常类似于逻辑学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这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思维武器。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认识是片段化的,个体化的。将这些片段化的三个活动融入到一个逻辑体系中去让学生品尝其中的味道,开启学生这一思维方法的萌芽,是本节课的目的之一。
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乐趣、合作的体验、和实现动手能力的锻炼。
课件5张PPT。声音的高低和金属片的大小(长短)有关声音的高低和玻璃管的长短有关让两个玻璃杯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你有什么办法呢?水杯琴水杯琴的秘密是什么呢?玻璃杯中水柱的高低(水的多少)不同
造成了声音的高低变化